APP下载

晚收对不同熟期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

2016-10-14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夏玉米

摘要:以熟期不同的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登海605和登海618)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收获时期,比较研究晚收对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收获时期相比,延迟5天收获,登海605和郑单958年均产量的平均日增量为83.8、83.6 kg/hm2,登海618和先玉335为109.7、158.1 kg/hm2;延迟10天收获,登海605和郑单958平均日增量分别为67.6、125.6 kg/hm2,登海618和先玉335为13.2、20.9 kg/hm2。中早熟品种(先玉335和登海618)在10月5日收获,粒重达最大值,基本完成灌浆过程;中晚熟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在10月10日收获时,粒重还处于增加阶段,延迟收获能显著增加粒重和降低籽粒含水量。所以,适时晚收对中晚熟品种增产效果更为显著,在不耽误小麦播种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延迟玉米收获时间。

关键词:夏玉米;不同熟期品种;晚收;增产效应

中图分类号:S513.09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9-0036-04

AbstractFour maiz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mature periods (Zhengdan 958, Xianyu 335, Denghai 605 and Denghai 618)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five harvest dates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late harvest on summer maize yield. The results of two-yea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arvest time, when delaying 5 days to harvest, the average daily increment of Denghai 605 and Zhengdan 958 was 83.8 and 83.6 kg/hm2 respectively, while that of Denghai 618 and Xianyu 335 was 109.7 and 158.1 kg/hm2 respevtively; when delaying 10 days to harvest, the average daily increment of Denghai 605 and Zhengdan 958 was 67.6 and 125.6 kg/hm2 respectively, while Denghai 618 and Xianyu 335 was 13.2 and 20.9 kg/hm2 respectively. For middle-early mature varieties (Xianyu 335 and Denghai 618), the kernel weight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harvested on October 5, and the filling process was basically completed. But for middle-late mature varieties (Zhengdan 958 and Denghai 605), the grain weight was still in the increasing period when harvested on October 10, so delaying harvest could markedly increase the grain weight and decrease the grain moisture content. In conclusion, suitable late harvest had more significant increasing effects on yield of middle-late mature varieties;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influencing wheat seeding, the maize harvest time should be delayed as far as possible.

KeywordsSummer maiz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mature periods; Late harvest; Yield increasing effect

在《全國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中,玉米占了53%的份额,在目前不能大幅度提高玉米种植面积的前提下,通过采用适时晚收技术提高玉米单产就显得尤为重要。适时晚收即是在不耽误小麦播种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籽粒灌浆时间,增加籽粒淀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从而提高产量和商品品质,是不需要增加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1,2]。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一般在9月25-30日收获,农户多以果穗苞叶变黄、籽粒顶部变硬作为玉米成熟的标志。有研究表明,果穗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时开始收获,其千粒重仅为完熟时的85%~90%,此时收获产量将减少10%~15%[3,4]。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正值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灌浆。而小麦播种一般在10月10-15日,所以,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玉米尽可能达到完熟。虽然前人在这方面有一定研究,但都是一年的试验结果,并且选用品种熟期相当。这不能很好地验证不同年际间不同熟期品种受收获时间的影响。本试验选用中早熟品种先玉335和登海618、中晚熟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为试验品种,分析不同收获时期对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期为适时晚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情况

试验于2014年和2015年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六试验农场进行。该地年均气温11.8℃,常年日照时数2 500~2 700 h,常年降雨量600 mm左右,且大部分集中在7-8月份。试验地为砂壤土,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有机质10 g/kg,全氮0.52 g/kg,P2O5 75 mg/kg,K2O 103.45 mg/kg。

1.2试验设计

在山东胶东地区,先玉335和登海618从播种到成熟一般需要积温2 700~2 750℃,属中早熟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约需要2 950~3 000℃的积温,属中晚熟品种。两年试验在同一地块进行,试验设计相同。试验小区行长10 m,行距60 cm,每个参试品种种植28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种植密度6.0万株/hm2。每年的6月11日播种,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1.3试验期间气候情况

2014年玉米整个生长期总积温2 972.4℃,比往年同期积温高83.8℃;总日照时数804 h,比往年同期日照时数少127.8 h;总降雨量284.8 mm,比往年同期少123 mm。2015年玉米整个生长期总积温3 009.7℃,总日照时数844.5 h,总降雨量322.6 mm。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于2014年和2015年的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分5次收获,每个小区每次收4行。均穗法取样20穗,晾晒,脱粒,称量晾晒后的穗重和粒重,测定含水量、千粒重,折算收获含水量和产量等。

1.5数据处理与作图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处理和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夏玉米品种不同收获时期产量的变化

从产量构成来说,在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一定的情况下,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千粒重。从图1可以看出,登海618和先玉335在10月5日收获就能获得最高产量,而此时郑单958和登海605仅达到最高产量的97.7%和97.0%。按照当地习惯,9月30日是玉米收获高峰期,从两年产量结果看,延迟到10月5日收获,登海605和郑单958平均日增量分别为83.8 kg/hm2和83.6 kg/hm2,登海618和先玉335的平均日增量为109.7 kg/hm2和158.1 kg/hm2;延迟到10月10日收获,登海605和郑单958日增量分别为67.6 kg/hm2和125.6 kg/hm2,登海618和先玉335的平均日增量为13.2 kg/hm2和20.9 kg/hm2。所以,延迟到10月10日以后收获,对郑单958和登海605中晚熟品种来说,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2.2不同夏玉米品种不同收获时期千粒重的变化

从图2可看出,两年试验各品种千粒重都随收获期延迟而增加,但增加速率不同。其中,中早熟品种(登海618和先玉335)授粉后即进入快速灌浆阶段,到10月5日千粒重达最大值,而中晚熟品种(登海605和郑单958)授粉后一直处在缓慢均匀的灌浆过程中。以登海618和郑单958为例,登海618在2014年和2015年9月20日收获时千粒重就分别达到最大千粒重的92.5%和88.4%,而郑单958在两年9月20日收获时千粒重只达到最大千粒重的82.8%和81.3%,直到10月10日收获时千粒重还处于增加阶段。

2.3不同夏玉米品种不同收获时期籽粒含水量的变化

从图3可知,与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对应,4个品种5个收获时期的籽粒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登海618和先玉335的脱水速率快于登海605和郑单958。到10月5日收获时,登海618和先玉335的籽粒含水量已基本稳定,达到完熟收获标准。登海605和郑单958直到10月10日收获时,含水量一直处于快速下降阶段。2014年9月20日收获时,登海618和先玉335的籽粒含水量分别为43.2%和44.9%,到10月5日,分别下降到31.8%和31.6%;郑单958和登海605,9月20日时籽粒含水量分别为49.5%和48.5%,10月5日时含水量分别为39.6%和38.2%。所以,对于中晚熟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来说,延迟收获,能显著增加粒重,降低籽粒含水量,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3讨论与结论

玉米收获时期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适时收获是一项无需增加任何投入的增产措施[5,6]。近年来随着“一增四改”技术的推广,适时晚收技术不断被农户认可和推行。本试验研究表明,与传统习惯收获时期(9月30日)收获相比,2014年延迟5天收获,4个品种千粒重平均增加10.7 g,產量平均增加523.2 kg/hm2;延迟10天收获,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14.1 g和677.3 kg/hm2;2015年延迟5天收获,4个品种千粒重平均增加4.4 g,产量平均增加 564.8 kg/hm2;延迟10天收获,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9.8 g和912.1 kg/hm2。本试验播种日期在6月11日,比当地习惯播种日期早5~6天,这样一来,延迟收获对提高产量显得尤为重要。

收获时期对产量影响的幅度既与品种特性有关,还受当年气候因素影响[10]。2015年灌浆速率慢于2014年,分析其中原因是2015年8月上旬-9月上旬,气温比2014年同期偏低,光照偏少。实际生产中,应考虑选择中早熟品种,以提早完成灌浆过程,减小产量降低的风险[7-9]。先玉335和登海618在10月5日左右籽粒灌浆基本完成,此时收获就能获得产量最大化,而郑单958和登海605在不耽误小麦播种的前提下,最好延迟到10月10日以后收获。

玉米产量受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共同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与品种种植密度、抗倒性有密切关系,该试验只研究了不同收获时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对其它两者的影响并未涉及。所以,生产中还应考虑品种的耐密性和抗倒性问题,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任和平,张秀梅,苏祯禄,等. 玉米最适收获期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20(2):127-134.

[2]石敬之,吕先胜,李士贞. 夏玉米不同收获时期对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21(2):275-279.

[3]鲍继友,张金龙,孙顶太. 夏玉米最佳收获期试验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3):23-25.

[4]张瑞霞,刘景辉,牛敏,等. 不同收获期青贮玉米品种营养成分的积累与分配[J]. 玉米科学,2006,14(6):108-112.

[5]王育红,孟战赢,王向阳,等. 豫西地区夏玉米适时晚收产量效应研究[J]. 玉米科学,2009,17(6):60-62.

[6]李月华,侯大山,刘强,等.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1-3,6.

[7]孙月轩,鲍继友. 夏玉米灌浆与温度、籽粒含水率关系的初步探讨[J]. 玉米科学,1994,2(1):54-58.

[8]陈现平,李运民,戚尚恩. 淮北地区玉米夏播制种的灌浆速度和最适收获期[J].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38-439,441.

[9]张海艳,董树亭,高荣岐. 不同类型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7,15(3):73-76.

[10]刘耀广,张东升,周宏美.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试验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 2010,26(2):22-23.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6,48(9):40~44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 东 农 业 科 学第48卷第9期商娜,等: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6.09.009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夏玉米
施氮对冬/春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夏玉米适期晚收技术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菏泽市夏玉米发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夏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施肥及肥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