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研究

2016-10-13郭丽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平均工资投入产出

郭丽芳



我国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研究

郭丽芳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开放型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尽管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也面临下行的风险,但是我国服务出口逆势增长。论文用基于投入产出法估算的服务单位出口增加值和劳动报酬数据,作为经验准则,分析了2012-2015年在我国服务出口结构以及年平均工资变动的情形下,我国服务出口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动情况。就业弹性系数的计算,同时考虑出口增加值和就业变动的情况。因此,它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结果显示:服务出口结构的优化增强了我国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而年平均工资的增加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抵消作用。

投入产出法;就业弹性系数;服务出口

随着全球外需的低迷,我国货物贸易持续疲软,进出口竞相回落。2015年,我国货物出口22735.3亿元美元,下降2.9%;进口16800.3亿元美元,下降14.1%。与之不同地是,我国服务进出口的情况则较为积极。当年,我国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增长9.2%;服务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1]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就业一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显然,在当前背景下,服务出口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就业增长,弥补严峻的货物贸易形势对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另一个事实是,我国服务出口的竞争力仍较为薄弱。2015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逆差1366亿美元,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稳定外贸增长的重要着眼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考察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对就业的吸收能力,以及分类别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由产业关联理论可知,服务出口会通过产业间的波及效应激发总产出,进而诱发出不同的增加值。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满足出口生产,服务业往往需要吸收就业人数。在行业就业吸收能力问题上,现有研究通常从两个角度考察。一是基于回归分析法或就业弹性系数等指标,考察行业本身对就业的直接吸收能力;二是基于投入产出法,考察行业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后对就业的间接或综合吸收能力。由贸易价值链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出口的增加值才是对外贸易中的实际得益。[2][3]因此,服务的出口并不在于出口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较多的增加值,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就业吸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基于投入产出法的考察并不十分确切,还应结合就业弹性系数法加以考察。

一就业弹性系数和投入产出法相结合的分析框架

(一)服务贸易出口的就业弹性系数

服务贸易出口的就业弹性,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就业人数变化率与增加值变化率的比值。该比值越大,吸收就业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用公式表示如下:

上式中就业人数和增加值都不是现成就有的,它们需要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得出。[4]

(二)投入产出法

在核算出口增加值时,大多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这是因为,在开放的经济体中,进口产品的生产和各种消耗均是发生在国外。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得出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国内各部门的消耗,用它去做各种分析的结果也较为准确。(1)定义第部门的劳动力投入系数为:,其含义是第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为劳动力投入系数行向量。于是,出口拉动的就业(即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为:。其中,为出口列向量。(2)定义增加值系数,为第个部门的增加值占其总产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增加值系数行向量。于是,出口的增加值为:。

若要得出单位出口拉动的就业和增加值,在利用上述两个公式时,只需要将出口列向量进行标准化(即出口结构);若要得出各部门出口拉动的就业和增加值,在利用上述两个公式时,则需要将将行向量和调整为对角矩阵。

二 结果与讨论

(一)由投入产出法估算的经验准则

表1是由全球价值链课题组(2014)[5]据上述两个公式估算出的结果。由于投入产出法是针对某一年份的计算,无法给出随后连续年份的情况。因此,本文试图以表1的第二列和第四列的估算数据作为经验准则,然后用随后年份的服务贸易出口数据来对式①进行估算。

表1.我国服务细项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和就业吸收能力

将表1最后一列除以第三列,然后调整为以亿美元计价单位,得出服务出口总额,具体如表2所示。将表2中服务出口总额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数据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表中其他商业服务的出口额,基本上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咨询、广告宣传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之和一致;表中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出口、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电影音像出口均相差1个单位;表中其他细项的出口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服务细项出口均一致。因此,本文对随后2013-2015年的服务贸易出口数据,均采用来自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数据。

表2中的年平均工资数据,是将表1的第四列除以第三列,然后调整为以美元计价单位后得出。表2的最后一列是各行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将其按汇率折算为美元计价后与第三列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除了运输、旅游和通信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业的年平均工资较为靠近外,其他服务业的年平均工资有较大差异。由于受生产力的提高、资本积累以及通胀等因素的推动,服务出口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总会上升。这导致了就业人数会比之前的估算略有下降。为了反映这种情形的出现,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2-2015年各行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估算服务细项出口拉动的就业人数。具体是将2012-2015年服务细项的出口额,分别乘以表1中“每1000美元出口拉动的从业人员报酬”,然后再分别除以2012-2015年各行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估算得出。

表2.2012年我国服务细项单位出口总额及年平均工资

注:最后一列括号中的数据是以美元计价的年平均工资,按汇率1美元=6.3137元人民币折算。

(二)服务总出口的就业弹性系数

首先,仅考虑2012-2015年我国服务出口结构变动的情形。根据上面的讨论,调整2012年我国服务细项单位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表1的数据显示,通信服务、保险和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单位出口的增加值都在900美元以上,均为高附加值服务业。但是,在就业吸收能力方面,都比较低。其中,保险和金融服务每百万美元出口拉动就业60人次;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每百万美元出口拉动的就业分别为58人次和47人次。可见,在服务细项中,既要有较高的单位出口增加值,又要有较强的就业吸收能力,二者同时兼顾是较为困难的。

更为重要地是,上述三类服务项目均需要依托专业的技术人员,且不是主要的出口项目。2012年,通信服务、保险和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0.9%、2.7%和7.6%。因此,从服务总出口拉动的就业人数来看,通信服务、保险和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拉动的就业人数,均不够多,分别为11万人次、31万人次和68万人次。由此可见,贸易结构对总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2012-2015年我国服务出口的发展,总体上保持逆势增长的态势。其中,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的规模在不断增加,出口结构也在优化之中。2015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服务出口总额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2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比提升0.7个百分点;广告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增幅分别达37.1%、64.9%,占比均比上年有所提高。[6]尽管如此,从表3的数据来看,每百万美元服务出口拉动的国内就业并没有明显的变动。这主要是因为,服务出口的增加,并不意味其增加值的增加,所以也就并不一定会增加就业需求。表3的最后一行是总服务出口的就业弹性系数,因为同时考虑了增加值和就业的变动情况,因此能更为全面的考察我国服务出口结构优化对就业吸收能力的影响。从弹性系数的变动来看,2014年的最高,为1.025,此后在2015年降为0.96。相比较而言,我国服务出口结构的优化增强了其就业吸收能力。

表3.2012-2015年我国总服务出口就业吸收能力、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和就业弹性系数

其次,在上述服务出口结构变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年平均工资变动后的情形。结果如表3所示,情况变得十分不同。每百万美元服务出口拉动的国内就业,在2012-2015年期间趋于下滑,由2012年的84人次下滑至2015年的60人次。受此影响,总服务出口拉动的就业人数,也出现了下降,由2012年的1594万人次,降至2014年的1218万人次,随后在2015年回升至1364万人次。进而,就业弹性系数大幅波动,由2013年的-0.92变动至2015年的0.564。由此可见,由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以及通胀等因素引致的年平均工资的上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从而抵消了服务出口结构优化导致的对其就业吸收能力的增强效果。

三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主要结论

增加我国服务出口,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也具有拉动国内就业增长的积极意义。由于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增加我国服务出口,有时并不能保证就业的自动增长。因此,基于投入产出法考察服务单位出口拉动的就业,并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结合就业弹性系数法的分析,则同时考虑到了服务出口的增加值、拉动的就业人数以及服务出口结构的影响。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从服务出口结构优化的角度,提升我国总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不失为有效途径。但是,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会影响了这一途径的有效性。如表3的情形2所示,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大幅上涨,导致单位服务出口的就业吸纳能力在2013年大幅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总服务出口拉动的就业负增长,而其拉动的国内增加值正增长,最终导致了就业弹性系数为-0.92,小于0。此时意味着我国服务出口的增长,并不能带来国内就业的增加。

(二)相关建议

1.服务出口与货物出口加快融合。货物出口贸易中往往蕴含着服务出口的机会。这是因为在价值链的上中下游中,那些带有商品属性的服务大多是作为中间投入品。例如,生产上游阶段的产品设计、咨询等服务;中游阶段的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服务;下游阶段的会展、广告、运输等服务以及贯穿上下游的金融、保险等服务。这一系列的服务具有知识含量高、资本和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等特点,其比重的提升不仅会提升货物出口贸易的附加值,还在整体上优化了服务出口的结构。

2.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避免服务出口陷入恶性竞争。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首次对服务贸易发展做了全面部署。同年,商务部还启动了服务贸易“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各地方也都积极地将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调整结构、稳定外贸增长的重要抓手,出台了本地支持服务进出口发展的政策文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避免因高附加值服务提供者进入太多、竞争过度给服务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组织协作,建立横向互联和纵向互通的协调机制,有效地推动服务进出口的发展。

3.适当抑制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过快上涨。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上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分配,但是过快上涨对于一些服务企业而言,则是非常沉重的负担。目前,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幅在15%左右,基本上是5年翻一番。这也造成了对从业人员需求的减少。然而,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上涨,并不完全是由生产力提高以及资本积累所推动的,通货膨胀和房价上涨也是重要推动因素。要适当抑制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过快上涨,还是要以维持资本利润增长为调控的出发点,为企业减负,关键是控制通胀和房价上涨的速度。

[1]商务部综合司.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EB/OL].http://zhs.mofcom.gov.cn,2016-05-10.

[2]樊秀峰,周文博,成静.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82-88.

[3]宋士云,许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就业政策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5,(4):28-43.

[4]池碧云.从就业弹性系数来看我国的就业增长[J].统计教育,2006,(4):50-51.

[5]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2014)[R].2014.

[6]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量质齐升进出口额再创新高[EB/OL].http://www.mofcom.gov.cn,2016-05-19.

(责任编校:张京华)

F741

A

1673-2219(2016)09-0091-04

2016-07-05

郭丽芳(1965-),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平均工资投入产出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企业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吸收能力的研究评述——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