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6-10-10葛秀芳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长治毕业生

葛秀芳

(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长治046011)

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葛秀芳

(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长治046011)

当前我国的地方高校正面临应用型改革的巨大压力,如何走出困境,实现转型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同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年来虽然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毕业生就业情况却不尽人意。因此,本文以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2013—2015年三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就业流向、就业呈现的特点、就业困境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改革、学生就业职业培训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来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与社会竞争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改革

自1999年东北大学与云南大学首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以来,到2015年短短16年的时间,全国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院校最高峰时达到500多所,现在也有300多所。[1[9-10一方面体现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体制改革的纵向深入,政府、社会职能的逐步转变,社会急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但同时由于开办本专业的高校多数为地方性院校,整体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没有专业特色,不论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还是实训实践都差强人意,因此导致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那么面对改革压力,高校自身不仅需要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从人才模式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优化、实践课程的改革等方面,来不断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养提高社会竞争力。

一、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长治学院位于山西长治,前身是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在2004年实现了向综合性大学跨越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09年首次招生本科生以来,目前已毕业2012—2015三届毕业生,人数达151人,当前在校学生2012—2015届,总人数为327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能够在市政、社区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障、民间社团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从事管理、策划、协调、评估及宣传文秘和政策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师资配比情况为:专职教师12名,包括博士兼副教授3名,硕士兼讲师6名,硕士兼助教3名,兼职教师9名,硕士兼副教授1名,硕士兼讲师8名。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形成了以管理学、社会学为主,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为辅的师资力量。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2—201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通过对长治学院2013—2015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目前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为2013—2015年共有本科毕业生151人,其中2013届本科毕业生52人,2014届本科毕业生55人,2015届本科毕业生44人。我们按照考取硕士研究生、基层政府、大学生村官与三支一扶、中小学、银行、自主创业、国有企业、私企八类进行统计,就业情况分布表如下:

表1 山西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2—2015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表

通过表1分析出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特点有以下方面:

(一)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例如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涉及:基层政府、大学生村官与三支一扶项目、中小学校、农村信用社、银行、国有煤矿企业、私企(教育培训机构、销售机构)与自主创业(养殖业、餐饮、网店)等。这表明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宽泛,涉及的行业众多。

(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根据2013年长治学院制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市政、社区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障、民间社团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从事管理、策划、协调、评估及宣传文秘和政策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近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将近12%的学生能够就业到与培养目标相符的领域,如基层政府、大学生村官与三支一扶、事业单位与金融机构,而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考取研究生比例为17.2%,自主创业比例为5.9%,国有企业比例为14.6%。私企比例达到50.3%。

三、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

(一)专业面临社会认同度较低的局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论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岗位招考比例,还是社会企业对其需求的职位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率等诸多方面来看,该专业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如在近三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职位设置比例很低,招考人数很少。例如2013—2015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情况(如表所示):

表2 国家公务员2013—2015年招考岗位比例表

其中以2014年为例: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专业前三甲依次为:会计学(招考职位3217,人数5561),招录人数最多,其次为经济学(招考职位2785,人数4871)、财政学(招考职位2291,人数3840)。而针对该专业的招考职位只有10个与招考人数不到20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其中有82个职位对专业无限制,共招录228人。因此可以看出公务员招考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说没有任何的优势。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方面过泛

当前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四个,如表所示:

表3 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块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块包括的范围过大过泛,不仅包括“准公务员”模式,还包括社区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其中专业通史模块侧重于历史、人文教育的培养。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确定上出现了“准公务员”和“泛管理人才论”作法。前者是以培养公务员、事业单位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后者又过于宽泛,没有专业特色,毕业生就业的方向不明确,导致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趋势。[2]51-53

(三)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不强,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当前长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为中心,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法学为基础的理论课程模式。而实践课程整体开设不足,不论从学时、学分安排,实训教师的配备,还是实训基地建立等。导致毕业生出现理论很难运用到实践,面对实际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对于一般的办公软件操作的方法与流程也不清楚。因此,必须加大实训实践课程的力度,以及教师队伍的优化才能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学生择业就业观念不强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很多同学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没有目标与规划。如表所示:

表4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表

总体而言,2013—2015年研究生考取率为17.2%,低于长治学院总体考研率,考取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岗位为11.9%,自主创业比例接近6%。而其中有59名学生,约占39%比例,由于临近毕业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毕业后只能去到私企,从事与专业无关的行业。

四、优化毕业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一)科学客观看待毕业生分布情况,实现应用性改革

1、“立足社会,服务基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任何专业的开设都是源于社会的需求,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事业单位的招考,而应放眼社会需求,培养具备社会需求的管理型应用型人才。专业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为:服务基层+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专长+技能。不仅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具备组织、协调与决策能力,而且有较强的言语表达、写作与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开设“电子政府与信息管理系统”实践课程的建立,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正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了以长治市城区政务大厅、长治市郊区政务大厅以及长治市民政局下属的太东街道办的文卫社区、金融社区等核心的实训基地。第二、努力与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例如养老、福利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增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只有在培养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专业的就业困境。

(二)在校期间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

1、开设本专业就业指导课程

针对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充分,择业就业观模糊,职业规划缺乏。学校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不断分阶段引导教育,提早做好职业规划,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充实自己,避免一些学生对专业没兴趣等状况的出现。同时突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非只能到政府与事业单位就职,而是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对管理理论的应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3]34-37

2、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意识

面对当前该专业只有将近12%的毕业生能够就业到与培养目标相符的领域。一方面不要让学生树立只有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铁饭碗才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唯一出路,应该意识到高等教育是培养综合素养的人才,应拓宽就业的途径。二是在校期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多参加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三是不论去什么岗位工作,都是锻炼自己,只有这样当自己面临机遇时才能展现自我,为自身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平台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三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2013年为5.7%,2014年为7.7%,2015年为4.5%,2013—2015毕业生自主创业整体比例接近6%。涉及的行业有餐饮、种植与养殖业。当前国家有一系列的大学生创业帮扶与优惠政策,但是在创业过程中面临项目选择、资金来源等诸多问题,学校应该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宣讲、相关的项目选择、融资渠道、贷款政策等方面进行知识普及,面临的风险、机遇与挑战进行教育。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整体形势清晰,不盲目创业,减少创业风险。

[1]娄成武,郑文范.公共事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10.

[2]郭晓丽,何云峰.能力本位: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导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7):51-53.

[3]刘爽,张素罗,贾丽凤.以就业结构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34-37.

(责任编辑王建华)

Ge Xiu-fang
(Historical Culture&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G473.8

A

1673-2014(2016)03-0102-04

2016—04—28

葛秀芳(1979—),女,山西晋中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公共行政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长治毕业生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当当鼓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
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