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链》主题“命运说”辨正

2016-10-10许玉婷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玛蒂尔莫泊桑社会阶层

许玉婷

(1.河海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项链》主题“命运说”辨正

许玉婷1,2

(1.河海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近年来,有论者提出,《项链》的主题不是讽刺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而是感叹人的命运变化莫测。命运说忽略了作者运用自由间接引语描绘人物心理的手法,也没有注意到某些《项链》中译本对关键字眼的漏译。《项链》不仅讽刺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而且讽刺她面对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所表现的天真无知,包含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关切和同情。

命运说;自由间接引语;漏译;虚荣心;社会阶层

《项链》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经典之作,这几年,有不少研究者重新解释其主题思想,以为莫泊桑并非讥讽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虚荣心,而是揭示人生残酷、命运无常的真相[1],感慨人类变化莫测的命运[2]355。笔者对比了《项链》中法文版本,发现命运说论者有的没有把握好莫泊桑运用自由间接引语描绘人物心理的艺术手法,有的没有看到某些中译本对小说关键字眼的漏译。《项链》不仅批评了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而且讽刺她面对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所表现的天真无知,包含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关切和同情。

命运说主要源自这段话:“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真是古怪多变!只需小小一点东西,就足以使你断送一切或者使你绝处逢生。”[3]18有的认为这是“作者忍不住发出感慨”[4]355,是“他对玛蒂尔德悲剧的一个解释”[5]76;有的认为这是女主人公的感慨,是作者看法的反映[6]。实际上,作者在此运用自由间接引语描绘女主人公的心理,但他不认同这种想法。这段话的上文写了玛蒂尔德独自在家时的心理:“她自己坐在窗前,总不免回想起,在从前的那次舞会上,她是多么漂亮,多么令人倾倒。”[7]17下文“要是她没有丢失(……)绝处逢生”则是心理描写的延伸。这段话虽然使用第三人称,但是其中的疑问、感叹保留了人物的说话语气,是人物的感慨而不是作者的议论。

女主人公的感慨通过自由间接引语引述。法语中,用自由间接引语引述人物的语言或心理,和间接引语一样要改换人称(比如我变成她等)、变换时态(变成过去时态);不过自由间接引语不用引导词[8]。作者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引述人物思想或语言既能保持叙述流畅,又能让读者与人物的思想直接交接。由于自由间接引语引述的人物心理或语言与叙述语言完全融合,读者容易把它视为作者的议论。

莫泊桑描绘人物心理时往往交替使用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既保持叙述顺畅又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人物心理。卢瓦瑟尔夫妇还清债务后,玛蒂尔德在街上偶遇福雷斯杰夫人,她“感到很激动。要不要上去跟她搭讪?是的,当然要去。现在,她既然还清了全部债务,就可以把一切都告诉她。为什么不告诉呢?”[9]18着重号部分即自由间接引语,如果把她改成我,就是直接引述人物心理:“要不要上去跟她搭讪(……)我既然还清了(……)”同样地,“要是她没有丢失(……)绝处逢生”也是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引述女主人公的心理。

有论者认为那段话描写的人物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想法,他们以为作者一开始就亮出命运无常的主题:“有些女子,天生丽质,妩媚娇柔,偏偏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竟降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她便是其中的一人。”[10]1笔者发现,译文“偏偏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对应的原文是Comme par une erreur du destin[11]4,但是comme(好像,仿佛)被漏译了。实际上,Comme par une erreur du destin可译成“仿佛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12]1或“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13]73。玛蒂尔德降生在工薪家庭,无法过上幻想中的生活,这是“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吗?作者加上comme就表达了相反的意思,是一种质疑与否定。结合下文对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作者在此不过是援引了她的想法并不动声色地加以讽刺罢了。

Comme的漏译导致命运说论者理解上的偏差。以著名学者钱理群对《项链》的细读为例。钱先生注意到了“由于命运的差错”这几个字,而他阅读的中译本正好漏译了Comme,因此他误以为“生活真是古怪多变!”是作者的感慨,是对前文“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的呼应;也就是说他认为作者与女主人公的看法相同:女主人公的遭遇是由于命运的差错。然而,钱先生在下文又敏锐地指出“女主人公是自有‘逻辑’的”[14]350;也就是说,钱先生认为女主人公和作者的“逻辑”是不同的。钱先生或许没有意识到,comme的漏译导致他论述时候有点前后矛盾。由此可见,涉及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时,如果漏译一两个关键字眼,就会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实际上,《项链》的作者并不认同小说人物的想法,他自始至终和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人物的态度是超然中略带讽刺与同情。玛蒂尔德的“自有逻辑”似乎很合理,她想过奢华生活的愿望似乎不难实现,然而她之后的实际遭遇却让她的处境不升反降,这种强烈的落差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力量。那么,作者主要讽刺什么,换句话说,是什么导致玛蒂尔德的悲惨遭遇?笔者认为,一是虚荣心作怪,二是天真无知惹的祸。

首先,虚荣心是最直接的导火索。玛蒂尔德尽管过着较为舒适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内心却一直渴望着高雅豪华的生活,并为此痛苦不已。为了在舞会上展现自己的魅力,她从一个富有的女朋友那里借了一串漂亮的项链。晚会结束以后,她的丈夫给她披上一件和漂亮的舞装非常不相称的家常衣服,她觉得寒碜,赶紧跑出门去,很可能就在匆忙之中丢掉了项链。

虚荣心的膨胀蒙蔽了玛蒂尔德的双眼,使她看不到自己的真实境况,看不到社会阶层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根据她的“逻辑”,不能依据出身评定女人的“等级品位、家族世系”[15]1;聪明漂亮如她,即使是平民女子,也应该与显赫的贵妇人平起平坐。作者显然不这么认为。小说提到,十年后,玛蒂尔德过早地衰老了,成了粗暴坚强的穷苦妇人,而她的朋友福雷斯杰夫人依旧年轻貌美。作者以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他的意思:福雷斯杰夫人过着养尊处优的富足生活,得以永葆青春美貌;玛蒂尔德不但没能跻身上流社会,反而跌入社会底层,她所自诩的聪明才智则在穷苦生活中消磨殆尽。作者认为,如果玛蒂尔德像“另外一个与她同阶层的妇女”那样,对自己平庸的身份地位“不会在意”[16]2,那么她的人生道路将会安稳、顺利得多。作者借此暗示,由于不了解社会阶层之间难以消弭的差距,玛蒂尔德一味脱离实际追求奢华生活,从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玛蒂尔德是包法利夫人的姐妹,她天生丽质,虽然降生于工薪家庭,却在修道院接受贵族式教育;她自视甚高,认为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敏、风姿优雅、头脑灵活”,便“可与显赫的贵妇平起平坐”[17]2。她的天真无知与之后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我们试图追寻背后的深层原因时,不得不承认,玛蒂尔德的天真无知、悲惨遭遇很大程度上乃是拜她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所赐,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女主人公的批评与讽刺,同时也感受到他对女主人公的关切和同情。命运说的论者重新解读《项链》时,大概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会矫枉过正,反驳讽刺虚荣心的论点,提出命运说。

当然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项链》的解读自然是见仁见智,见解越多元,阐释越多样,越能证明《项链》的经典性。不过在重新解读经典的同时,或许应该不忘还原经典的本来面目,以避免过度阐释。

[1][6]于良红.莫泊桑《项链》主题新探[J].社科纵横,2006,(7):169.170.

[2][4][14]钱理群.《项链》告诉读者什么[G]//钱理群.名作重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7][9][10][15][16][17]莫泊桑著,柳鸣九译.项链[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

[5]陈惇.《项链》的思想和艺术[G]//丁帆,杨九俊主编.短篇小说选读教学参考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8]自由间接引语的定义,见维基百科:https://fr. wikipedia.org/wiki/Discours_indirect_libre (2016年1月26日查阅)

[11]Maupassant.Laparure[M].Paris:Livredepoche.1995.

[12]莫泊桑著,金龙格译.莫泊桑幽默小说选[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

[13]莫泊桑著,李智慧,陈宇,杨灿编.项链[G]//李智慧,陈宇,杨灿编.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郭佳)

Xu Yu-ting
(1.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Hehai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7;2.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7)

I206

A

1673-2014(2016)03-0045-03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西方文论观照下的莫泊桑经典小说文本细读”(KYLX15-0714)。

2016—02—11

许玉婷(1981—),女,福建晋江人,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法语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玛蒂尔莫泊桑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项 链
读《项链》有感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加强民主党派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