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筋竹街史话

2016-09-29

西江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石井

谭 坚

筋竹街史话

谭 坚

筋竹镇庆南街

筋竹地名溯源

“根竹”地名的来源,据传唐朝永徽年间(650年~656年),义州瑶民首领李宝城率上下七山(今筋竹、诚谏、大业一带群山)瑶民起义,反叛朝廷。被官兵击败后,部分被打散的兵士从大石山一带退至高登顶向南伸延的一带低山荒坡之中,看到那里有密密层层的竹木遮盖,零零星星地住着一些本地瑶民。起义军领队问这里叫什么地名,村民说无名。起义军兵士就在这里以竹木搭建房屋,隐居下来。十多年后,安义县府衙派官员到此地普查,见这里村民都以竹木搭屋,说此地根根竹木都是宝,就定名为根竹村。

至于根竹地名又如何称为筋竹?则另有一段历史故事。

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8年),广西瑶民起义(官府称暴乱)连绵不断,岑溪为乱源地之一。指挥使黄仲政(广西壮兵首领)、东都御史韩雍,奉旨令武靖土官(壮族)黎益、覃材镇率壮兵(时称狼兵)入岑溪平寇(瑶民起义军)。覃率兵攻至榕木峡(今岑罗公路32公里处,离筋竹街约2公里),被根竹莫姓瑶王蓄河水堵峡谷道路,瑶民以药箭、长矛、大刀、斧头等为武器抵挡壮兵,相持半月有余。后覃材镇率壮兵绕两边山道,从瑶兵背面夹击,瑶兵大败退守大本营。覃率兵攻占榃光墩(即今筋竹庆南街、大新街、石井街一带),时此处长满筋竹(竹的一种品种,支干手指大,高五六尺至一丈,皮节显浅黄色)和藤勒、荆棘,许多兵士被戳伤。覃材镇拿瑶兵药箭对照,发现药箭都用此竹的枝干制成,遂问此竹何名,本地人告知此为筋竹。覃材镇沉思一下,说此处就叫筋竹吧。

至明末清初,由广东迁入此地居住的汉人和本地居民(覃材镇屯兵时留下的后人)盖屋、开铺成为圩市时,就叫筋竹街,但行政村仍叫根竹村。

筋竹街历史悠久

本文所述筋竹街史,是指2 0世纪50年代前,包含筋竹街之近邻榃保寨、塘面寨(马鞍脚)、旧县寨、阳和寨、石井寨等村寨之历史。以有人居住算起,自秦汉时期公元前220年,今筋竹与上述村寨就有人居住、耕作、开发,时称僚人(即后来的瑶族)。

笔者少年时,听老人说故事:“远古汉初,赵佗自立为王。派一使役,自罗云山西行,辗转迂回数十里,见一河溪两岸树绿竹翠,荒坡间隐约躬耕之人。问曰,此何地也?答曰,马山猫地(即马鞍山、猫尾冲)。遂召见之,宣赵王之德威,赏以酒食。后沿堎嶒山路往西而去。”

暂不说此故事真实性如何,笔者将历史推至南北朝梁武帝五年(公元524年),在原岑溪县地设永业郡、及隋开皇三年(公元596年)降郡为永业县,郡治、县治均设在筋竹旧县寨。如当时筋竹人稀地荒芜,经济不发达,能在此地设郡都、县府吗?可见筋竹街历史悠久,这是不容置疑的。

至于筋竹街开发建设及设立圩市的历史,则要追溯到明成化年间,覃材镇率壮兵平瑶之时为15世纪中叶。据清乾隆九年修《岑溪县志》记载,明成化壮兵平寇后,实施分兵屯耕政策,即把壮兵分散于各村寨瑶山,垦耕田地山野,业著者授其酋职(即当地方小官)、编入户籍,允与土人(本地瑶民)通婚。覃材镇率入永业的壮兵有千余人,战事平息后均分屯各村寨瑶山。

1.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如将综合测试、应用答辩、设计答辩、写论文、技能操作等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讲究实际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技能竞赛、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赛等,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代考”的考核模式,同时激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并将此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指标,促进成果积累,挖掘学生潜能。

榃光墩当时作为壮兵大本营,均由壮兵挖掘除尽筋竹、藤勒、荆棘,垦为耕地、宅地,并扩展至邻近村寨荒坡山地。今北关庙背的晒布顶,传说就是当年壮兵专晒衣被、布匹之地而得名。至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上七山瑶民首领盘宗钊、盘宗昌,率瑶民起义,与官兵对峙近30年,都御史应槚与副使张谦率兵剿讨平息后,又留下一批壮、汉兵士在筋竹各处屯垦开发,筋竹的农商及手工业得以兴起。万历至天启年间,筋竹就有人开始经营纺织,酿酒,竹编,铁器刀具、农具打制及农副产品贸易等业,并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明末清初,由于明朝天启暴政、崇祯之变和南明之乱,广东罗定等地诸多民众为逃难迁居岑溪。今筋竹之陈、李、梁、黄、张、谭、覃、刘等姓人,就是自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8年)至清顺治、康熙初年迁入落籍的。从广东迁至筋竹的各姓族人,入籍筋竹后,勤于劳作创业,或垦造田地,经略农桑、种果植树、饲养家禽家畜,或务商务工(手工业),发展商贸物业,有的很快发家致富,便在筋竹置地建房或开商铺。

据筋竹《谭姓齐郡》(永业谱)载,始太祖公讳卓琦、字孔言、号竹田。于崇祯十年(1638年)左右,携资从罗定谭屋岗迁至筋竹,先买下沙姓人的产业,在筋竹河北岸建造两间砖瓦结构房屋,经营酿酒与收购杂货。后子孙开垦河南岸田地、荒坡,种水稻、种麻、种果,并经商做买卖。至乾隆初,谭姓人十分富裕发达,建造砖瓦结构商铺七八间。到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谭家在筋竹河北岸宅地园地有七八十亩,建商铺十五六间,均坐北向南,东西走向,每间宽二丈左右,深十余丈至二十丈。此为筋竹沙街之始。

同期,从广东迁入的陈姓、黄姓、吴姓、卓姓、莫姓等,先后在谭姓商铺两侧或对面地块建房开铺,或建立打铁、纺纱、竹编、碾米加工、理发等工场。乾隆五十五年(1791年)左右,县府衙允准筋竹设圩(集市),初授圩名为永福圩。但其时只有谭姓、陈姓、黄姓等姓人建起的二三十间商铺,街道长六七十丈。由于街面用石灰河沙铺设,所以人们俗称沙街。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 7 9 6年~1851年),随着筋竹人口增多和从广东迁入人口增加,筋竹人又在已经开垦成坡地的榃光墩最高处,于明嘉靖年间修建的覃官庙(为纪念覃材镇屯兵开发筋竹与壮瑶和解而建)东侧建房开铺,修建街道从北往南至谭家宅地,称为庆南街。同时建庆南街中巷、尾巷两小街巷,自西向东,通街外田地、池塘。为使庆南街与沙街连接,谭姓人则在谭家宅地、沙街背后建屋开铺,建成一条长二十余丈,宽六尺左右的横街,与沙街形成“二”字。所以,后人把沙街巷也称为谭家屋巷。

咸丰、同治年间(1851年~1874年)又有一批从广东迁入筋竹,以梁、周、罗、李等姓为主的汉族人,他们在榃光墩覃官庙西侧坡地建房、开铺,既农耕又兼经商做生意。至光绪十八年(1892)左右,新街与沙街相连接通,名为大新街。同时建有一条从西北向南延伸的屋巷,利于挑粪农耕,名曰梁屋巷。在此时期前后,在覃官庙北面榃光墩下坡路两旁,有旧县寨、石井寨、塘面寨等村寨人,先后建房开铺,由于此段坡路直接通向石井塘与石井寨,所以名为石井街。

至此,筋竹街共建成四条街道,农工商贸发展形成规模。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全县各圩重新命名时,称为筋竹街,隶属永业乡辖治。改名为筋竹街后,由县府衙、乡、堡出资及街绅商家捐资,在东、西、北三处各建闸门一座、瞭望屋(又称四方楼)各一间。街面统一铺设青砖(本地人称火砖),并开通水道暗沟。乡政府出资聘请三人为保洁员负责打扫街道卫生,兼值夜打更。

民国初年,县知事(县长)莫汝康到永业乡巡视,察看筋竹街后,称赞筋竹街商铺有序、街道清洁、生意兴旺。回县后曾指派专管工商街道的官员送一面由他亲笔书写“模范之街”并署名的锦旗到永业乡政府(据说1949年11月筋竹乡解放时,此旗仍挂在筋竹商会)。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两街口闸门被毁,瞭望哨楼被炸。解放前,仅剩西闸门和瞭望屋,到1 9 5 8年“大跃进”时,西闸门和瞭望屋也被拆除。

石井与石井塘的神话故事

作为岑溪四大名井之一的石井与石井塘,笔者儿时曾反复听祖辈讲述其神奇故事,记忆犹新。

石井与石井塘之名,早于永业年间与根竹一起得名,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关于石井与石井塘的生成,当地流传着这样的神话故事:秦始皇为巩固疆土、防北方匈奴民族入侵而修筑长城,征调全国数以百万计军士、民众、工匠。据传因北方岩石稀少,遂拜八方神仙从全国各地驱赶石头以援。其时南海观音菩萨派出管石神仙,从南方凡有石山处赶石北上。其中仙童赶石到被今筋竹人称为“高登顶”的山腰时,闻雄鸡啼晓三声,仙童便挥鞭抽打三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令石隐藏,哪知三块石头不但不隐藏,反而翻滚沿山腰滚下,到今人称为“石井寨”的旷野中,突发三声巨响,即现出一井二塘,水清如明镜,风起波泛,星月在水中荡漾,这就是后来根竹村人所称的石井与石井塘,在石井与塘边的村落也由此定名为石井寨。

石井与石井塘水清澈、常年不溢,即使遭遇如1 9 5 7年那样的百年不遇洪灾,黄泥浊水从塘边井边流过,就是不渗入石井塘内。除上述故事外,还有一个传说:

有一年“七夕”前,王母娘娘令织女到瑶池沐浴。织女说,人间南海郡内一地有石井与塘二张,希望下凡沐浴。王母娘娘恩准,织女带金簪一支,宝鸭两只下凡到石井塘沐浴,先用金簪在塘周边一画,成青帐做遮蔽,然后抱着宝鸭在塘中沐浴戏水。由于织女贪图石井塘水柔滑有趣,竟忘了与牛郎约会的时辰。返回天庭时,被王母娘娘罚其永不得下凡沐浴,又流放两只宝鸭到石井塘镇守,不准凡人到石井塘游泳沐浴。据筋竹街、石井寨多个老人说,石井塘是不准人下去游泳的。笔者儿时也曾被父亲教诲,不能到石井塘游泳,否则,“宝鸭会把你的小鸡鸡咬掉”。

石井塘是否真有宝鸭镇守,此乃神话传说。但是,笔者从儿时到上大学之前,在筋竹生活二十年,确是不曾听闻有人下塘游泳过。据说1 9 5 8年大炼铁时,有一个干部从炼铁高炉下班回来,正想跳到石井塘洗澡,立即被公社书记制止。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石井
偷走300余斤清末文物的男子
游走于真实与虚构之境的沃纳·赫尔佐格美学风格
那口石井
泉州府录立海防碑浅谈
选修课上,农村学子展新貌
专微与单反系统共生旨在未来
在日本,可以请人扮演配偶、亲人、伙伴……
简析日美交锋中美国的政治妥协:从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到石井
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