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梁羽生游梧州

2016-09-29刘道德

西江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派梁羽生蒙山

刘道德

忆梁羽生游梧州

刘道德

梁羽生诗真迹

梁羽生赠笔者的《笔不花杂记》

1987年2月,梧州春意正浓,新派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从香港回家乡蒙山省亲,在梧州市区逗留两天。游览梧州风景名胜,逛街市、看电影、品尝美食,乡音伴着乡情,让梁老很是开心。

彼时的梁羽生虽年过花甲,但神采奕奕,一派学者风度。那天,我们游白云山,走在弯弯的山道上,梁羽生回忆起那段漫长的人生路。

1945年,21岁的梁羽生从家乡蒙山坐船到梧州市区,在亲友家里小住了十多天,对山环水绕的梧州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还依稀记得秀美的鸳鸯江,从桂北路龙母庙到下关谭公庙一带街市的轮廓,还有西江南岸的允升塔和江面上穿梭的轮船、花尾渡,北山脚下的火烛楼、沙街的平码行、新西码头……此年,梁羽生考入广州岭南大学,攻读经济系,毕业后到香港谋生。

1952年,梁羽生在香港《大公报》当编辑时,碰巧两个武术门派——太极派与白鹤派产生分歧,一言不合,双方相约比武,以分高低。当时在香港是不准打架的,于是他们转移到澳门去设擂台比武。梁羽生很感兴趣,特意去澳门观看他们比武。两派人马,你来我往,打了几十个回合,仍分不出谁胜谁负。后来,梁羽生便以太极、白鹤两派打擂比武为素材,创作了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并在《大公报》上连载,引起了轰动。他继而创作了《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广陵剑》等新派武侠小说。

四十多年过去,站在白云山的云峰亭上,眺望滚滚东流的西江,绿水青山环抱的城市,梁老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即口占一绝《游梧州白云山》:

四十二年回故里 / 白云犹是汉时秋/ 历劫沧桑人事改 / 江山无恙我重游

梁老和我们一边赏景,一边谈论诗文。梁老坦言:“我确实不会武功,我写武侠小说的涵义是,武是一种手段,侠是一个目的,侠是主要的,以侠胜武。一个人可以完全没有武功,但不可以没有侠义。至于写武打的场面并不难,像我不懂功夫的,买几本拳书和人体经络穴位图看看,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可以了……”

博学多才、精通历史的梁老话锋一转:“当然,好的武侠小说,可以作为时代的反映,写武侠小说或古代人物,作者可以凭着想象去安排人物的遭遇,但不要太过离谱,重要的事件一定要符合历史,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同时对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等也要很熟悉。”

说来真巧,那天红星电影院正好上映《还剑奇情》,看到影院门前的大海报,梁老十分高兴地说:“这部用我的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我在香港、广州没看到,没想到在家乡梧州看到了,真是缘分呀!”

从电影院出来,漫步大中路时,我问:“梁老,这部电影拍得好吗?”梁老说:“一部几十万字的《还剑奇情》改编成一部两小时的电影,靠的是导演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技法,难度很大,可见编导是用了心的。当然,电影没有小说描写得那么细腻,但有它独到之处,喜欢看电影的人不少,只要观众喜欢就好……”

那晚,梁羽生与我们在鸿云酒家用餐。宾主频频举杯,品尝香酥嫩滑的纸包鸡、柔醇的龙山蛤蚧酒,畅谈梧州与蒙山的发展。梁老激动地说:“光阴似箭,一晃四十多年,江山无恙,祖国昌盛,我也终于圆了还乡的心愿。”饮到兴起,梁老谈起武侠小说,他说:“中国的武侠小说起源于唐代中叶,如著名的《虬髯客传》等,到了宋代,民间的‘说书’盛行,元末明初,施耐庵将这些故事经过艺术加工、整理成为《水浒传》,家喻户晓……武侠小说发展到今天,还有它的读者群,可见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呢。”

对这位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我们寄望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文坛多做贡献。梁老听后,摆手笑着说:“岁月不饶人呀,我已是60多岁的老翁了,写武侠小说这门行当,暂告一段落了,还是写点文史类的作品,因为写武侠小说要动太多脑筋,费不少精神,整天想着构思情节。就像巴金老先生,年青的时候,有激情,有冲劲,写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到他年老便写点文史作品、随笔。我到了这把年纪,也想轻松点。当然,我还计划写些历史长篇小说,打算写太平天国,写武则天……”

可梁老在1 9 8 7年秋天移居澳大利亚,就此退出文化圈,他毅然归隐之举和淡泊名利的气度,让后辈人敬仰。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先生在悉尼溘然辞世,享年8 5岁。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新派梁羽生蒙山
美丽的蒙山
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的养生妙招
梁羽生与林萃如的爱情江湖(上)
梁羽生: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兴义系军阀派系斗争及其对近代贵州的统治
楚原新派武侠电影诗学:历史、身体与气质
新派老男人全球大搜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