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Ⅰ类新技术准入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6-09-21詹险峰

重庆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申报科室

詹险峰,梅 梅,朱 阳,卫 琴

(鄂州市中心医院:1.科教科;2.信息中心;3.医务部,湖北鄂州 436000)



·卫生管理·

临床Ⅰ类新技术准入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詹险峰1,梅梅1,朱阳2,卫琴3

(鄂州市中心医院:1.科教科;2.信息中心;3.医务部,湖北鄂州 436000)

临床新技术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有效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建设医疗新技术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新技术管理信息化,优化医疗新技术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以加强医疗新技术管理、应用与质控,进一步强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1-2]。本院2013年开发研制了新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对新技术立项申报、奖励申报、评审、应用质控、建档等统一管理,实现临床Ⅰ类新技术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

1 临床新技术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新技术管理模式多以有形介质(如纸质)为载体,资料采集、送达与建档等工作多采用人工手动管理方式,管理过程耗时费力;管理部门及领导与新技术申报或开展人(科室)间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其信息传递效率较为低下;对开展中的新技术,管理部门多根据科室上报资料及相关部门(如病案室等)资料进行监管、评估,属于事后管理,实时监管能力弱化,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正在开展的新技术实时监管和质控,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新技术档案归档后,使用者在查阅、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不利于进一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同时也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综合评估与推广利用[3]。

总之,传统新技术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医院的管理要求。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化医疗新技术管理流程,加快信息传递,提高管理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2 临床新技术信息化管理模式及主要功能

2.1管理流程新技术网络信息化管理以网络为平台,对新技术的申报、评审、质控、建档等统一信息化管理,相关资料实行数字化操作,同时在资料最后存档阶段采用纸质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形式。新技术管理的信息传递实现实时双向交流,管理流程得到极大优化。信息化管理流程为:(1)申报人网上填写新技术申报表并提交科室负责人。(2)科室负责人审核,提交管理部门或返回申报人修改。(3)管理部门审核,合格者提交主管领导审阅,不合格者说明理由并返回申报科室修改,科室修改后重新提交。(4)院学术委员会对申报新技术实行网上评审或会议评审。(5)下达新技术立项(奖励)批文。(6)科室开展已获批的新技术,并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即时对开展情况进行记录与上报。(7)管理部门实时跟踪、监测新技术开展情况,对新技术进行质控及应用评估。(8)新技术建档及资源再利用。临床新技术信息化管理流程详见图1。

图1  临床Ⅰ类新技术信息化管理业务流程图

2.2网上申报功能新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有效整合。通过新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管理部门网上发布相关项目申报通知信息,申报人通过网页可随时查看相关通知信息,网上填写与提交各种申报表格和资料。新技术申报人登陆新技术申报界面,按照要求填写新技术名称、开展者、项目类型、项目依据、适应证、禁忌证等相关信息,并可上传新技术情况汇报幻灯片。申报人可以随时对处于申报阶段的新技术相关信息进行编辑、修改,同时可以在系统中查看审查阶段中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或反馈意见,评审完成后还可查看新技术的评审结果。

2.3网上评审功能系统开发了网上评审功能,对新技术评审实行会议评审与网上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新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科室推荐的项目,管理部门初审合格后,可邀请评审专家在网上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登陆系统后,查看被评审的新技术相关信息。同时,评审专家根据新技术评审标准对每一参评项目进行评审并提出相关建议[4-5]。管理部门根据各专家的评审结果统计、汇总,同时将专家的评审意见及时地反馈给申报人或申报科室。申报人可在系统中查询专家评审意见并进行回复。业务分管领导可查阅各新技术评审结果,随时监督、审查各参评新技术。

2.4实时质控功能新技术获准立项后,确保其有序、安全开展是医疗质控的重要环节。开展人可通过该系统记录、汇报新技术开展过程的相关信息,如开展时间、开展对象(如临床患者)、开展效果、不良反应、存在问题、持续改进措施等。系统自动提醒开展人(科室)及时或定期记录与汇报新技术的开展情况。同时本系统与电子病历进行对接,管理部门通过调阅电子病历系统,查看、审查新技术开展实际情况,实现对新技术的过程监督和追踪管理,确保医疗安全[6-9]。

2.5统计评估功能对开展的新技术,管理部门可通过系统对开展的新技术相关数据,如病例数、治疗效果、出现意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经济效益等进行查询、审核、统计,以评价新技术开展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新技术质量控制、奖励评估的依据。

2.6档案管理功能新技术档案记录了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的全过程,真实地记载了人们的医疗技术思想、医疗技术方法和医疗技术经验,是广大医务人员劳动的结晶,它能为医院和医疗技术人员在进行今后的医疗技术决策、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等方面提供信息和依据,起到凭证和参考作用[10-11]。对立项或获奖的新技术,与之相关的申报、评审、开展、奖励资料都实行数字化建档。数字化档案将新技术多种信息载体如文字、数据、声像、图表等集为一体,使新技术档案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完整。每项新技术的立项情况、开展情况及效果、奖励等级,以及应用推广都在系统里得以详实的记录,便于资料的查询与检索,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新技术资料的再利用。

3 临床新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临床新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医院局域网,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新技术的申报、审核、评审、立项(奖励)发文、应用质控、归档等工作于一体,整合了新技术管理各个环节,使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新技术全过程的完整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临床新技术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改善了新技术档案管理模式:将新技术档案管理模式从实体保管模式向实体保管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丰富和完善了新技术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对传统纸质档案的一种有力补充,利用该系统,新技术资料的检索、查询、统计等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新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加快了信息传递、反馈,对新技术相关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和共享,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新技术的数据挖掘、科研及推广利用。

临床新技术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融入现代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在新技术管理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改善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医疗新技术质量控制更加及时、全面,强化了医疗质量管理。

[1]刘国伟,徐茂云,马玉琴.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医疗环节质量控制的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4):331-332.

[2]程兰,王伟荣,李俊,等.我院医疗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9-292.

[3]林艳.浅析如何加强医疗新技术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176.

[4]张俊,梅梅,尹学恩,等.基层医院第一类新技术准入评估标准及管理方法[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5):295-297.

[5]詹险峰,梅梅,卫琴.应用改进Delphi法构建临床Ⅰ类技术评估体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1):88-90.

[6]张恩全,陈黎明,刘国祥,等.临床新技术实施的过程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3):7-9.

[7]蔡耘菲,陈黎明,刘国祥,等.临床新技术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3):10-12.

[8]明星辰,王玉贵,涂自良.基于信息化的医疗质量实时控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3):59-61.

[9]谷爱梅,张建,竺魏峰.医院科研项目过程质量管理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2):1194-1195.

[10]李庆芳.医院医疗技术档案保管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10):286.

[11]臧鑫,王玉享.医疗新技术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1,11(3):138-139.

10.3969/j.issn.1671-8348.2016.07.045

湖北省卫生厅2013~2014年度科研项目(JX6B112)。作者简介:詹险峰(1973-),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工作。

R197 [文献标识码]B

1671-8348(2016)07-0992-02

2015-09-22

2015-11-21)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申报科室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基于三维TGIS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