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培养

2016-09-15李秀青孙新华王艳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专业技能

李秀青,孙新华,张 梅,赵 静,王艳梅

中职护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培养

李秀青1,孙新华1,张梅1,赵静1,王艳梅2

(1.济宁卫生学校,山东 济宁 272031;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11)

通过对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年限、各类医院及护理机构对护理专业技能教学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专业教师临床护理实践缺乏,各类医院及护理机构对护理专业技能教学需求很高。就如何对中职护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培养进行积极探索。

中职;护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1]。护理是服务人类生命全过程的职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疾病谱变化,健康观念不断更新,护理工作内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社会对护理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培养中职生职业能力,使其很好地适应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关键。

1 中职学校师生现状

1.1学生方面

中职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成长经历单纯。在我国,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人文意识淡薄、缺乏自信和责任感等问题,“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学习没兴趣,学习效率不高,解决问题能力低下,处理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2]。

1.2教师方面

对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临床工作经历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全国19个省市41所学校71名教师,其中32人承担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39人承担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工作,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急救护理、中医护理等。教师工作年限见表1。

表1 教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年限调查

表2 医院及护理机构护理技能需求情况(%)

2 各类医院及护理机构对护理教学需求情况

2.1调研对象

2016年1月,我们对山东省济宁地区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院进行了护理人才专业技能需求调研,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家、三级乙等医院1家、二级医院2家、一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1家民营)、老年护理院2家(1家民营)。采用封闭型问卷,发放227份并全部有效收回。

2.2调研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表1和表2显示,目前专业教师临床护理实践缺乏,医院及护理机构对护理技能教学需求很高。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能力、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是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及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已发生极大转变,教师只有亲身参与临床护理实践,感受病人的痛苦和需要,感悟护理工作的内涵与价值,建立职业情感,树立教学为临床服务意识,才能提升职业素养及能力,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我校积极与三级医院合作搭建校院培养平台,细化临床实践方案,将实践内容划分为五大模块。(1)医院管理与医院护理文化。主要了解医院管理体系,熟悉护理管理制度及临床护理工作常规。(2)护理岗位服务规范。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及护患沟通技巧,掌握部分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操作。安排学生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ICU、消毒供应中心等科室进行学习。(3)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旨在了解临床护理最新进展和护理新技术,熟悉新技术应用范围、特点、操作流程。(4)社区卫生服务及老年护理院。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内容,熟悉社区护理服务常用技术、健康教育内容、慢性病康复护理技术等。熟悉老年人身心特点,掌握常用护理及急救护理技术、沟通技巧。(5)护理科研。了解有关专科护理发展动态,熟悉护理科研方法,掌握护理科研立项及课题实施步骤。这样,教师管理能力、病情监测能力、应变能力、应急抢救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科研能力等职业能力及素养得到极大提高,可真正带动课堂教学改革,把“双证”变为“双能”。

3.2教师专业教学方法培养

教学的目的是改善学生心理与行为水平,使其既能掌握一定的人文及专业知识,又能出色地做好事情。若想实现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教师还必须加强专业技能教学。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认为,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挠才能的发挥[3]。我们借助这些思想理论对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一整套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其中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开端和明确的结束。实施步骤:①明确任务,在初始阶段,学生获得信息,明确要完成的工作;②制订计划,学生要做出方案来确定工作进程;③分析方案的特点,师生共同讨论决定实施计划;④执行实施计划,执行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⑤对照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和质量;⑥评价项目工作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找出工作偏差和缺陷的原因。项目教学法流程:信息收集(确定目标/提出任务)—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价。

(2)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明确目标指向,不断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解决任务本身转为注重养成解决任务的思维习惯,进而获得完成任务能力。实施步骤:创设情景—呈现任务—探索研究—完成任务—评价总结。

在以上两种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融入演示法、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过程就是“做”的过程,做中教,做中学,实践中教理论。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中,让学生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要求教师参照教学大纲并紧扣临床护理工作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包括:(1)提供一个真实的情景;(2)在这个情景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要占有知识材料,从事必要的观察以解决这个问题;(4)必须有条不紊地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5)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自己的观点,使这些观点意义明确并且能验证其是否有效[4]。

3.3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及能力的培养

中职教育既要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巩固,又要培养其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对职业道德、人文伦理、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进行培养。对于职业道德教育,只采取说教、灌输、机械训练的方法,学生并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甚至连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都无法掌握。卢梭曾说:“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5]。”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以典型护理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标准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通过真实环境下的做中教,体现严谨的科学态度、关怀同情的爱伤情感、语言沟通艺术、操作流程规范,重视整体评估、融入病情观察、启发思维判断、应急处理、健康教育等,形成整体护理理念。对病人不只是简单地实施技能操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如进行静脉输液教学时教师操作要符合护士素质要求;评估环境、评估病人、操作前进行有效沟通,获取病人信息,维护病人的知情同意权[6];按要求认真准备操作用物;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注意保护病人隐私,观察病人反应;操作完毕为病人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好盖被,进行健康教育;整个操作结束后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并洗手、记录。操作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对病人的关爱与尊重,学生在“做中学”,对教师的行为加以模仿。同时分析医疗环境中隐含的伦理道德问题,使学生明确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必须承担的道德责任。从生命伦理角度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换位体验,学生体验了自身情感,使专业学习不再停留在为了学而学的知识技术层面,还培养了情感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实现了行为调整和思想心理素质优化。学生能够自觉培养护士素质,懂得关爱他人,进入临床实践后可以较快完成由学生向实习护士的角色转换,护患关系融洽。

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才是合格的专业教师。采用以“做中学”为主的培养形式,通过实际训练使教师具备职业素养及能力,掌握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方法,提升教学责任感,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知识储备观转向知识建构观,从机械论的基础观转向生物学的基础观,追求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内在逻辑统一,进而转变教学行为及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不仅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还可使自身职业生涯得以持续发展。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S].2014.

[2]李秀青.中职护生护理伦理道德培养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90-92.

[3]侯星芳.大学生能力素质概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王娟,朱念琼.护生自身练习护理操作伦理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551.■

G451.2

A

1671-1246(2016)17-0026-02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专业技能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