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6-09-15贺蓉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护理学内科教学法

贺蓉

系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贺蓉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目的 探讨系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系统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并与常规教学法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88.4%)、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更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系统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深受学生欢迎。

系统教学法;内科护理学;整体护理模式

系统教学法,即从整体的角度把握问题实质,进而寻找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病理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的[1],目前无论是临床科室设置还是护理教材编写,大多以某一系统病变为标准,这为我们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系统教学法提供了契合点,也适应整体护理模式发展的需要。我科于2013年开始探索系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教学思路

我校主要招收15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要学习包括护理基础和临床护理在内的20多门课程,并具备临床综合运用能力,应用常规教学方式想取得最佳效果有较大难度。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不仅同一系统各疾病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或“交叉点”,不同系统、部位的疾病也可以找到内在联系,把这些“共性”或“交叉点”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即应用系统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 教学方法

2.1教师准备

针对目前课程门类繁多、学科界限明显的现状,教学中遵循淡化学科界限、强调整体意识的原则,提高教师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其在精通自己所教课程的基础上,熟悉并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开展集体备课,针对某一教学内容,集思广益,教师提出与该疾病相关的内容,可以是与某一特殊症状或体征相关的疾病,也可以是某种疾病在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内在逻辑,还可以是某项医疗操作、护理技术的发展历程等,总结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鉴别要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确立教学目标,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并制作统一的多媒体教案。

2.2学生准备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在准备阶段,学生“有知有惑”,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激发了求知欲。“有知”减轻了学生课堂学习负担,为攻破重、难点创造了条件。此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准备,为自学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3教学环节

包括学习准备、讨论合作、小结强化、巩固练习和双向反馈5个环节。系统教学法要求围绕一个知识点、一项临床技能或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教学,所以我们构建的系统化教学方法,既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又是教学形式的系统化。以课本内容为切入点,由整体到局部,逐步对系统进行剖析、延伸、扩展与深化。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既突出同一系统疾病的“共性”,又通过比较将类似疾病加以区分。以消化系统常见症状腹痛为例,我们把可能出现腹痛表现的相关疾病纳入同一系统,如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心肌梗塞、下肺感染、腹主动脉夹层等。在课前准备环节,指导学生对上述疾病相关内容进行预习,通过讨论概括它们的共性及鉴别要点,达到“有知有惑”;课上,学生就疑问向教师提问,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回答学生提问,随后以课堂随机提问或课堂考试形式(如提供下肺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病例),让学生根据病例中的相关信息作出护理诊断、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等,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3 教学效果

3.1教学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我校2012级中职护理专业两个班共137人为研究对象。1班为实验组(69人),采用系统教学法;2班为对照组(68人),采用常规教学法。两组学生均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在基础课成绩和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选用相同教材,并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3.2考核指标

一学期后,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比较两组教学效果:(1)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2)期末理论考试成绩;(3)实验操作考核成绩。

3.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4结果

3.4.1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向学生发放调查表137份,回收137份,回收率达100.0%。88.4%的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情况调查[n(%)]

3.4.2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核(见表2)。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82.23±10.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8± 16.42)分;实验组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为(79.34±9.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12.36)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及实验考核成绩比较(x±s,分)

4 讨论

周建松[2]认为,专业课程面向产业和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直接对接实际需求,是我们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临床护理专业的关键及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只有教学方法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特点和未来职业要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对专业和学习的兴趣[3]。系统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整体性、综合性、有序性及模式化等方面可以最大程度满足护理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从单一的“病”“症状”或“体征”到相关疾病系统,再到患者,最后是人的健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理论基础,并帮助其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期末理论考试及实验操作考核,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系统教学法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学内容系统化、集体备课、课后反馈,拓宽了教师视野,提升了其学识水平。

[1]林国栋,王莉.系统教学法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69-70.

[2]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103-105.

[3]王蕾,陈松兰.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87-88.■

G424.1

B

1671-1246(2016)17-0054-02

猜你喜欢

护理学内科教学法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