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及分析

2016-09-15徐敏纹吴璞琦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关怀显著性

徐敏纹,王 琪,靳 蕊,吴璞琦,姚 蕾,刘 洁

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及分析

徐敏纹,王琪,靳蕊,吴璞琦,姚蕾,刘洁*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从我院9个院(系)2010—2013级医学本科生中随机抽取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不同年级学生及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大四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最高,农村与城市户口学生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医学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和人文引导,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不仅关注生物医学因素,还特别注意人文诉求和人文关怀。医务人员将人文关怀融合到医疗卫生工作中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医学进步的趋势。国内学者申正付等[1]认为医学人文关怀能力是医务人员成功完成关怀照护患者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医务人员为促进健康,满足患者作为“人”所具有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需要而自觉采取各种积极的关怀态度、行为,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发展的特殊能力。这就意味着人文关怀能力是在医务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医学院校来说,除了增加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也很重要。本文通过对徐州医学院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及分析,为提高我院学生人文素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临床医学系、药学院、医学信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学院、护理学院、影像学院和医学技术学院2010—2013级医学本科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有效回收率为86.7%。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调查采用黄弋冰等[2]研制的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根据调查需要进行改动)。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共45个项目。8个维度分别为:(1)灌输信念和希望;(2)健康教育;(3)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4)科学解决健康问题;(5)协助满足基本需要;(6)提供良好环境;(7)促进情感交流;(8)帮助解决困难。量表依照Likert5级计分,完全符合为4分、完全不符合为0分。量表满分为180分,得分越高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量表效度较好,Cronbach’sα系数为0.904,内容效度为0.960。

1.2.2调查方法根据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改编制成问

卷,包括医学生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年级、所学专业等。

1.3质量控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正式调研前开展预调研,确保调研质量。严格审查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保证问卷质量。

1.4数据分析

采用SSPS 18.0完成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比较使用方差分析、t检验。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院(系)分布为麻醉学院243人(28.0%),临床医学系327人(37.7%),药学院132人(15.2%),医学信息学院27人(3.1%),公共卫生学院38人(4.4%),口腔学院23人(2.7%),护理学院45人(5.2%),影像学院14人(1.6%),医学技术学院18人(2.1%)。平均年龄(22.5±1.2)岁。年级分布为大一224人(25.8%),大二252人(29.1%),大三291人(33.6%),大四100人(11.5%)。男生425人(49.0%),女生442人(51.0%)。城市户口231人(26.6%),农村户口636人(73.4%)。学生干部104 (12.0%),普通学生763人(88.0%)。独生子女621人(71.6%),非独生子女246人(28.4%)。

2.2不同性别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表1显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不同年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表2显示,大四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最高,不同年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帮助解决困难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农村与城市户口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表3显示,农村户口学生和城市户口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表4显示,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2.6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表5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培养人文关怀意识

调查显示男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低于女生,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黄弋冰等调查结论一致。女生各维度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其中帮助解决困难维度男女生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女生心思细腻,较男生更能关怀别人,在生活中有关注人性的意识。调查中不同年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差异,大一学生的总分高于大二学生,大四学生得分最高,这与孙飞泽[3]调查的年龄越小、人文关怀能力相对越强不太一致。大二学生得分最低可能是因为医学生都是理科生,对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人文教育课程兴趣不高,而且未接触到临床实践;而大三、大四学生已接触到临床,并在学校学习了相关人文课程,培养了人文关怀能力。说明医学生人文教育不足,部分学生的人文知识仅限于帮助解决困难等。因此,在专业课中引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尤为重要。

3.2加强人文引导,贴近临床实践,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调查显示农村户口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城市户口学生无差异,可能是因为现代化教育背景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一方面,农村学生在相对不富裕的环境下成长,有自强自立的态度;另一方面,城市学生受到的教育水平更高,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人文知识的引导。学生干部人文关怀能力与普通学生有差异,可能是因为学生干部在学校担任一定的职务,素质和道德修养高于普通学生,社会实践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质。因此,人文知识教育要贴近临床实践,引导学生关注人性,重视患者对人生幸福的追求。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4]。患者相比其他人群来说,更加需要人文关怀和精神抚慰。

3.3结合实际,加强环境影响,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人文关怀能力无差异,且各维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性,这与黄弋冰等研究结果一致。有学者[5]总结了两者的行为特点,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重,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互相谦让,父母溺爱较少,人际沟通能力较好;而独生子女自信心强,在家庭中与父母的感情更融洽,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相对较强,适应社会生活的时间较短。因此,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文关怀能力无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和医疗环境,增加与医学相关的人文课程,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表1 不同性别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x±s,分)

表2 不同年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x±s,分)

表3 农村与城市户口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x±s,分)

表4 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x±s,分)

表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x±s,分)

[1]申正付,杨秀木.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概念、内涵及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4(4):29-30.

[2]黄弋冰,许乐,姜小鹰.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8):673-675.

(*通讯作者:刘洁)■

G455

B

1671-1246(2016)17-0102-03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关怀显著性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图说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