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2016-09-15裴志珍张灵聪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人际分量

裴志珍,张灵聪

医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裴志珍,张灵聪*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目的 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现状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促进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赣南医学院一至三年级30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医学生成人依恋倾向与人际困扰呈显著正相关,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人际困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显著相关,是影响其人际关系的重要变量。

医学生;成人依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距离,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的整体发展。医学生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想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须的。

依恋理论为我们从深层次了解人际困扰产生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提供了依据。最早的依恋理论由精神分析学家John Bowlby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他把依恋定义为“一种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朋友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它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由于依恋贯穿于人的一生,具有相对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医学生的成人依恋风格来间接追溯其早期的依恋经历[2]。

已有的依恋理论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对依恋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也有相应报道,但具体深入到不同依恋风格与各种人际关系是如何对应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在此领域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以依恋理论为基础,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Inventory,ECR)对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成人依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医学生依据自身的依恋特点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希望能为医学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进而指导医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江西省赣南医学院在读医学生中随机抽取32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303份,回收率为94.69%。其中男生154人,女生149人。

1.2研究工具

1.2.1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由Brennan、Clark、和Shaver等在1998年编制的亲密关系体验问卷是目前使用广泛、评价高的自陈式问卷之一。ECR有36道题,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分量表各18题。该问卷采用七级评分(从非常不赞成到非常赞成),Brennan等报告的依恋回避维度的α系数为0.94,依恋焦虑维度的α系数为0.91[3]。本研究采用了田瑞琪(2004)在其硕士论文研究中修订的ECR量表,修订后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1、0.80,重测系数分别为0.805、0.820[4]。

1.2.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本研究选用的人际困扰的诊断量表为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为4个分量表:人际交谈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4个因子的α系数在0.56~0.68,校正后的分半信度在0.51~0.63,皮尔逊相关统计分析表明,每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69~0.81[5]。

1.3研究方法

将调查对象批量集中后当场发放问卷,由心理学本科生按指导语规范操作,当场收回,测试时间为25分钟。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有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医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医学生依恋焦虑分量表得分高于依恋回避分量表得分。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医学生交际与交友困扰分量表得分最高,其次是异性交往困扰,最后是人际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见表1)。

表1 医学生成人依恋和人际关系量表得分(x±s,分)

2.2医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布

医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人数分布中,恐惧型(47.52%)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专注型(23.43%)、冷漠型(20.46%)、安全型(8.58%),其中专注型和冷漠型比例很接近(见表2)。

2.3成人依恋和人际困扰的性别差异

为研究医学生成人依恋和人际困扰各分量表得分的性别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待人接物困扰分量表,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异性交往困扰分量表,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其他各分量表性别差异不明显(见表3)。

表2 医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布

表3 医学生性别差异检验结果(x±s,分)

2.4成人依恋与人际困扰的相关分析

对人际困扰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做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与ECR所测量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分量表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03、0.228(P<0.01)。依恋焦虑分量表得分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各分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即依恋焦虑分量表得分越高,个体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分量表的得分越高,存在的人际困扰越大。依恋回避分量表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分量表得分也有显著相关性,即依恋回避得分越高,个体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各分量表得分越高,人际关系越不理想,困扰越多。

表4 医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困扰的相关矩阵

2.5医学生成人依恋各维度对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ECR两个分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个因子分别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依恋回避进入人际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依恋焦虑进入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见表5)。

表5 医学生成人依恋对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安全型个体占8.58%,恐惧型占47.52%,专注型和冷漠型分别占23.43%和20.46%。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大都是安全型的。如Lopez于2001年在人数为245的大一样本中实测RQ,所得依恋比例为安全型占46%,恐惧型占20%,专注型占15%,冷漠型占19%[6];Creasy在2001年采用AAI对145对恋人进行测量,发现安全型占40%,未解决型占26%[7];何红娟2007年的研究显示安全型占34.9%,恐惧型占20.9%,焦虑型占13.3%,回避型占30.9%[8];王金奎2007年的研究结果为安全型占11.9%,恐惧型占49.4%,迷恋型占23.2%,冷漠型占15.6%[9];何腾腾等2012年的研究结果为安全型占11.6%,恐惧型占47.7%,专注型占16.3%,冷漠型占24.4%。这些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基本相同[10]。

本研究所获得的医学生成人依恋比例与之前国内外的研究不太一致,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差异可能有以下原因:(1)研究对象的差异。本研究以医学生为调查对象,之前国内外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很少针对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医学生比普通大学生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更大,初入社会的人际困惑更多。(2)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Lopez的研究使用的是关系问卷(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RQ),Creasy采用的工具是AAI,而田瑞琪使用的是自己修编的亲密关系体验问卷。(3)中外文化差异。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提倡含蓄、谦虚,不提倡张扬个性和外露自己的负性情绪,同时也不倡导像外国人一样有身体的亲密接触。

医学生成人依恋和人际困扰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发现,医学生依恋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大多数已有相关研究相同。Lopez采用ECR研究也发现性别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没有关系[11];Creasy采用AAI访谈发现依恋类型性别间没有显著性差异[7];田瑞琪2004年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无论在依恋回避还是在依恋焦虑维度都没有显著差异;郭庆同2007年的研究也发现依恋类型不存在性别差异[12]。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依恋类型存在性别差异。如王金奎2007年的研究表明,大学男生和大学女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依恋焦虑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9]。Zimmermann等2002年研究了恋爱中的成人依恋,结果发现男性依恋回避数量多于女性[13]。

依恋维度上的性别差异存在与否跟社会传统文化等有关系,不同的地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影响模式有待深入研究。

对医学生成人依恋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发现,依恋回避与人际交谈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都相关,说明依恋回避维度得分较高的医学生更有可能面临人际关系困扰。依恋焦虑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个因子也都相关,焦虑指标高,个体自我评价偏低,在与人交往中会有很大的不安全感,难以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依恋回避进入了以人际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依恋焦虑在对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的回归分析中表现出了显著的预测作用。

4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相关,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人际关系有显著预测作用。根据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先了解医学生的依恋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改善其人际关系。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改变个体的依恋类型着手,从源头减少人际困扰。同时,还要考虑个体的依恋类型具有的相对稳定性,所以咨询周期必定较长且见效较慢,咨询师和来访者都要明白这点,以免欲速则不达。

[1]陆卫明,李红.人际关系心理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楠.地方院校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66-67.

[3]李同归,加藤和森.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399-406.

[4]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5]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Lopez.Adult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and college student distress:The mediating role of problem coping sty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Development,2001(79):66-67.

[7]Gray Creasy.Associationgs between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nd conflictmanagement behavior in romantic coup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2,49(3):365-375.

[8]何红娟,陈志霞.成人及童年依恋类型与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9]王金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调查及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10]何腾腾,巩文兵,缪艳君,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782-784.

[11]Frededrick G Lopez.Adult attachment orientations,self-other boundary regulation,and splitting tendencies in a college sampl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1,48(4):440-446.

[12]郭庆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3]Peter Zimmermann.Fabienne Becker-Stoll.Stability of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during adolescence:the influence of ego-identity status[J].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2(25):107-124.

(*通讯作者:张灵聪)■

G455

B

1671-1246(2016)17-0098-03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人际分量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