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农牧区贫困代际传递特殊区域比较分析

2016-09-09黄全花杨阿维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昌都农牧区贫困家庭

黄全花,杨阿维

(西藏大学 财经学院,拉萨 850030)

西藏农牧区贫困代际传递特殊区域比较分析

黄全花,杨阿维

(西藏大学 财经学院,拉萨 850030)

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是西藏反贫困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通过对日喀则、山南、昌都及那曲等地的入户调查,对西藏农牧区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四地在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上存在差异,相关扶贫工作应区别对待。

贫困代际传递;比较;差异

0 引 言

贫困代际传递是指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恶性遗传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在研究贫困阶层长期性贫困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存在贫困代际传承现象,并于1960年代初提出这一概念。随着全球反贫困工作的开展,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来逐渐成为西方反贫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支撑,在各国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贫富分化现象的日益显著,贫困家庭出现了代际传递趋势,在农村地区,这一趋势尤为明显,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已成为中国21世纪反贫困工作的新目标。由于各地贫困家庭致贫原因不同,因而,不同地区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在存在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特殊的状况。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因此,在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中,对不同地域间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指导各地扶贫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藏作为西南欠发达省份,在中央大力支援下,广大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贫困人口数量逐年下降。但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仍有一部分农牧民处于贫困之中,并由此产生了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区内日喀则、昌都、那曲和山南是全区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中日喀则市贫困人口193 180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8.66%;山南地区贫困人口72 460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10.75%;昌都市贫困人口192 183 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8.51%;那曲地区贫困人口114 040 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16.92%。故本文拟通过对日喀则、山南、那曲和那曲四地农牧民贫困人口进行抽样调查、比较分析,总结四地农牧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存在的异同,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1 西藏农牧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调查

1.1问卷设计

根据调查需要,本文用于获取相关数据的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被调查家庭的基本情况,这一部分的问题主要涉及家庭人口、主要收入及来源、父辈家庭收入、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贫困代际成因,这一部分的问题涉及脱贫意愿、试图改变现状的努力、环境、政策、习俗及健康等。调查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课题组在山南地区选择了10户农牧民进行小规模调查,根据反馈情况修改了相关题项,最终确定了问卷的内容和形式。

1.2问卷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对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昌都、那曲和山南四地个别县区贫困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10份,回收310份,回收率100%。

1.3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次用户调查问卷的信度为0.712,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的KMO值0.815,巴特勒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问卷中每个问题的因子负荷量均大于0.4,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3 西藏农牧民贫困代际传递的特殊区域比较

西藏农牧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共同特点是人口分布偏、远、散。贫困代际传递家庭多分布于偏僻、边远、边境等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的山区、高寒地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差,道路不通或不畅,医疗、教育、能源、供电与通讯等公共服务不到位,生产生活条件简陋落后,因此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极大。

3.1贫困代际传递发生率差异

通过问卷基本问题笔者发现,地区间贫困代际传递发生率差异较大。昌都市贫困代际传递发生率最高,达到62.1%,而那曲地区仅有11.7%。因此,农业区较牧业区而言,更容易陷入返贫困境,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在农牧业结合区的发生率,相对而言较低。具体见表1。

表1 各地区贫困代际传递发生率情况  单位:%

3.2贫困代际传递周期差异

调查中笔者发现,西藏农牧区贫困代际传递整体周期较短,易发生贫困代际传递。其中,昌都市贫困代际传递发生周期最短1.78,山南贫困代际传递周期最长2.97。同时,整体呈现出贫困代际传递率低的地区贫困周期长,贫困代际传递率高的地区贫困周期短的特点。具体见表2。

表2 贫困代际传递家庭的陷入贫困平均周期 单位:代

3.3贫困代际传递家庭人口规模差异

区内各地区之间发生贫困代际传递的家庭人口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日喀则市贫困代际传递家庭人口规模最大为8.63人,山南贫困代际传递家庭规模最小5.43(见表3)。因此,家庭人口规模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显著。

3.4贫困代际传递家庭脱贫意愿差异

受传统思想的制约,西藏农牧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水平较小,贫困家庭固守在原有的土地上,不愿外出打工。部分贫困家庭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意愿很低,强烈依赖政府补助。四地平均有46%的产生贫困代际传递的家庭没有为脱贫做出过实质性的努力。就脱贫努力程度而言,日喀则贫困代际家庭脱贫努力程度最高,山南贫困代际家庭脱贫努力程度最低。此外,部分贫困家庭是因为西藏农牧民收入结构单一,主要来源于农林牧业的收入。还有部分家庭对牲畜惜杀惜售,造成蓄养牲畜不能转化为收入。

4 解决西藏农牧区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建议

要逐步解决农牧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首先就要客观认识西藏农牧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区域差异,面向各地区农牧民开展精准服务。根据不同区域状况,分析农牧民的致贫原因,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

(1)针对发生贫困代际传递人口居住环境偏、远、散的问题,应鼓励这些农牧民进行异地搬迁,并对搬迁人口在创业、就业、教育与医疗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2)对于昌都、日喀则等贫困代际传递率高、家庭成员多的地区,加大对贫困户子女的教育扶持力度,帮助家庭成员掌握一技之长,避免下一代落入周期贫困的困境。

(3)针对部分贫困家庭等、靠、要的思想,改变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和形式。变一次投入为多次投入,变单纯资金投入为资金、技术、工具等综合扶持。

(4)紧跟“互联网+”思路,畅通农牧民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让农牧民直观感触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改变其传统、保守的思想,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

5 结 语

开展对西藏农牧区贫困代际传递特殊区域比较分析对西藏农牧区反贫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借鉴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应调整现有反贫困策略,保障贫困者的发展机会和各项社会权利,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全面小康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杨阿维,张建伟.西藏农牧区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高星,姚予龙,余成群.西藏农牧民贫困特征、类型、成因及精准扶贫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

[3]李昕.我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分析[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李晓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46

F323.8

A

1673-0194(2016)16-0222-02

2016-07-20

2014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14BJY005);2015年度西藏大学珠峰学者计划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6XJL008)。

猜你喜欢

昌都农牧区贫困家庭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