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菲特天价午餐拍卖一次完美的事件营销

2016-09-06薛丽

公关世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共进午餐丹阳巴菲特

巴菲特天价午餐拍卖一次完美的事件营销

通过近年来“巴菲特午餐”的竞拍价格,我们看到,几乎每一次的拍卖都接近“天价”。巴菲特的天价午餐到底有何魅力,吸引着全球的商界领袖、金融精英,年复一年热情不减。

在2016年的拍卖价格平了历史上的最高价之后,人们眼中关注的焦点从价格、姓名、慈善等角度逐渐挪开,在这喧嚣的背后,除了巴菲特本人的宣传之外,更本质的还是它内在的营销。

关于巴菲特午餐的事件营销有以下几个定律:

1.品牌化生存与名人效应

巴菲特午餐是世界上最贵的午餐。午餐就餐点是纽约的Smith&Wollensky牛排馆,餐馆最贵的菜是59美元的澳洲龙虾,而巴菲特自己的午餐则非常简单,总价不过100美元。拍卖获胜者可带7名朋友和巴菲特共进晚餐,不超过9人的用餐费用不会超过1000美元。

吃什么不重要,和谁吃才最重要。巴菲特贵为“股神”,曾经的世界首富,与其共进午餐,对个人及其企业的品牌提升必然助力不小,这也是一种名人效应带来的效果。

事件营销的真谛在于“你和谁在一起”。

就拿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几位中国“老板”来说,2006年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以62.01万美元中标,至少也让人们对“步步高”这个品牌印象更深刻了些,也对步步高的成功转型有很好的帮助。

2.物以稀为贵(营销在于制造稀缺)

那么,巴菲特午餐既然那么值钱,吸金之术那么厉害,为什么不一年举办多次,甚至来个“月度午餐”呢?

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营销手段也如此,营销的成功还在于制造稀缺。一年一次,人数还控制在不超过10人,正是这种稀缺让人们趋之若鹜。如果每个月举行一次,每个人都能入席巴菲特的餐桌,巴菲特午餐的价值又会在哪里?

同样,86岁高龄、同时还身患前列腺癌的巴菲特更是加剧了这种稀缺,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巴菲特“最后的午餐”?

这些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天才们”当然很懂得利用这种稀缺。

举个例子,2008年,赵丹阳以当时创纪录的210万美元竞得巴菲特午餐,就餐时他向巴菲特推荐了“物美商业”,该股票也应声大涨。不足一周,赵丹阳就大赚1.56亿港元,相较而言211万美元(约1630万港元)的午餐竞拍价真可谓九牛一毛。

凭借巴菲特午餐赚钱不足为奇,甚至有人借此求职。

泰德·韦施勒(Ted Weschler)以2010年和2011年两次共超过500万美元的价格竞得两次午餐机会。凭借着两次就餐机会,韦施勒进入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负责掌管超过1100亿美元的投资。

3.营销中制造“悬念”

巴菲特天价午餐能够成为热门话题,还在于其中充满了悬念、传言、玄机。

就拿与2016年竞拍价想同的2012年竞拍时的例子来说,经过6天竞标,巴菲特午餐尘埃落定,一如全球经济般寒冷,此次竞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直至最后一天,竞标价也只勉强从51万美元涨至100万美元,打破原有纪录几无可能。

当时人们纷纷预测这可能是“最后的巴菲特午餐”,诡谲的是,就在拍卖时间还剩最后1小时,三位铁杆粉丝横空出世,以345.6789万美元拍得此次就餐资格,目前仍然是最高纪录,与今年持平。

短短1个小时的爆发让人不得不猜测其中的微妙之处,这内中的趣味不由得不惹人咀嚼。

除此之外,关于巴菲特午餐事件营销还有几个特点需要浅析:

第一是抢占新闻头条,这笔费用不亚于一笔公关费用,眼球经济时代,事件营销无疑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次利好消息,利于股票成长。

赵丹阳是第二位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中国人,他显然更加有备而来。作为一直推崇巴菲特投资理念,被称为“私募教父”的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赵丹阳,在2008年以高达211万美元的价格中标,这个价格是之前一年成交价的3倍还多。赵丹阳当时带了两个问题,一是自己想清楚了但不敢下重手投资的领域,求得巴菲特的亲口确认;二是对于社会上有多个解释或说法的巴菲特投资有关的关键问题,求得巴菲特的亲口澄清。赵丹阳也曾问巴菲特,股票估值模型的方法以及未来看好哪些行业,但巴菲特并未回答这类核心问题。

不过,并非所有与之共餐者都能带来预期的效果。2010年,赵丹阳执掌的赤子之心自然选择基金全年回报率为-8.26%,2011年这一亏损幅度扩大至24.79%。“取经之后”,赵丹阳没能一帆风顺,其还在今年3月就其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产品在2015年亏损向投资者公开道歉。

不过至少让“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走进了公众视野,增加了新闻曝光率,这倒是显著的。

第二是结识世界顶级富豪这个人脉资源,以至于获得金钱之外的投资效益,能和世界最有钱的人坐在一起吃饭,结交私人友谊,无形给个人颁发一个荣誉证书,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商学院“毕业证书”。

第三是能在个人投资产业上获得股神的指点,巴菲特午餐除了不谈个股外,其他的话题均可涉及,能够让经历大波大浪的人为你把脉,提出一些投资意见,应该算是一种变相的咨询问诊费。

第四是情结因素,出于对巴菲特个人的偶像崇拜情结,对巴菲特事迹影响个人财富成长的一种感恩,以至于非得要一睹真容此生无憾。

第一位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中国人是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他在2006年以62.01万美元中标,但他声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并非出于“问计”的需要,而是出于捧场的原因。事后段永平曾对媒体表示:“我从巴菲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因此希望有一个向他道谢的机会。”

最后,用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的话做结语:“时常有人问与巴菲特共进晚餐花几百万美元到底值不值,我得到的启发挺多的。所以我说值嘛,但总有人不相信,我也没办法。”

至少,朱晔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后,天神娱乐的股价曾一度涨幅近90%,赚的何止是几百万美元的“饭钱”。

而“巴菲特午餐”这个无形的品牌也随着年复一年的有效营销得以存在、成功、壮大。或许巴菲特之后还会有其他天价午餐的出现,再次利用这一事件营销模式而传承。

(文章来源:中国广告网)

展览、发表:

1990年获全国首届郑文公杯书画大赛中国画作品一等奖

1993年获西北二届青年美展佳作奖

1999年中国画作品《醉秋》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6年中国画《丽人行》新人新作展全国美展一等奖

2006年中国画《在离公路不远的地方》入选全国中国画展

《海报设计》获广东省旅游业设计大赛二等奖

中国画作品获全国师生美术展览银奖

作品《乡情》《圣地》等作品入编《当代投资与鉴赏》(人美版)

2011年作品(回家)发表于美术报

作品《深夏荷塘》《荷韵》入编“首届中国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年度奖获奖作品集”

《花季》入选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并入编作品集

入编《当代广东中青年画家解读》一书

刘新和 艺术简介

刘新和【涵木、子江】毕业于清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先后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美艺术创作研究会副会长及理事,中国美协、广东美协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院画师,一级美术师,上海国画研究院院委及研究员,香港画院人物画艺委会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客座教授,宁夏文史馆研究员。师从刘文西、史国良、赵建成、包林、余润德等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术展览并获奖。

《静空》68cm×68cm

论文《靳埭强海报艺术设计的水墨精神》发表于《艺术与设计》杂志(理论)(中国唯一国家级设计艺术主导期刊)

2011年作品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作品展

2013年入选上海中国画百家提名展

2013年3月参加具有升值潜力的中国56位国家级会员名家优秀作品进京展

2012年8月作品入选内蒙古美术馆“中韩建交20年美术大展”

首届国际科学普及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优秀指导一等奖

中国画作品发表于《美术报》《人民教育》《教育报》《广州日报》《佛山日报》《新消息报》《华兴时报》《今日财富报》等报刊

第六届“黄山杯”中国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中国画作品获一等奖、书法作品获一等奖

2007年素描作品和速写作品入编大型画册《中国当代素描艺术》

2011年5月国画《水》入选纪念辛亥革命成立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大展

2011年被中国公益总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授予“首届中国双百公益书画家”称号

2011年5月国画《风清秋红》入选首届中国双百公益书画展

2012至2015年1月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中国人物画100家

2013年9月作品入选第三届中国西部美术展(西安)中国画年度展

2013年10月入选山东省翰墨青州-2013中国书画年会最具升值潜力的书画名家精品展

2013年1月参加上海当代中国画百家提名展

2013年12月参加上海2013最具代表性当代中国画百家巡回展

2014年10月上海最具学术性当代中国画百家邀请展

2014年10月中国画《梦圆时》参加亚太合作、前程似锦——祝贺2014APEC中国年中国书画大型精品展

《远尘》136cm×68cm

中国画《叶红秋浓》参加上海2015最具影响力、当代中国画60家特邀展

2016年1月参加国艺美术馆(北京)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6年参加海纳百川——中国影响力大画家邀请展(30人)

猜你喜欢

共进午餐丹阳巴菲特
孔门十二时辰
李丹阳雕塑作品
李丹阳
相约海景餐厅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
圈话
共进午餐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