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能力运用于女子竞技体操的可行性探讨

2016-08-23唐健关玲李念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体操力量

唐健 关玲 李念

核心能力运用于女子竞技体操的可行性探讨

唐健 关玲 李念

在体育运动领域,核心能力的提升能够使运动项目的专业技术动作有一个稳定的支撑,确保运动项目更好的完成。在女子体操这类运动项目中,其动作和姿势对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动作完成难度较大,主要靠稳定性取得最终胜利。因此,在女子竞技体操中,合理运用核心能力,能够推动我国女子体操运动项目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核心能力的基本概述,深入探讨了核心能力在女子经济体操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女子经济体操的训练。

核心能力;女子竞技体操;可行性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26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操项目也不断与时俱进,新规则的制定以及贯彻落实,提高了国际上对体操竞技的标准,比赛难度在无形中增加。从另一个角度上看,由于体育竞技难度的不断增加,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运动员的经济年龄逐渐减短,是我国体操队面临的严峻问题。运动损伤的发生,直接关系着运动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严重影响运动竞技的成绩和质量,为运动员个人以及团队带来无法挽回的身心伤害。为了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专家倡导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坚持以核心力量训练为核心,以此来减少女子体操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次数,对整个体育运动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核心能力的基本概述

1.1核心能力的起源

图1 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和核心能力的关系

核心,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人体的躯干,主要涉及到的身体部位有脊柱、骨盆以及其周围的肌群。运动专家表示,核心肌群对健身以及恢复力量训练有着关键作用,能够实现运动项目的平稳度,增强运动训练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实现体育竞技成绩的提升。无论是从解剖学的角度还是力学、神经学的角度,躯干肌的研究从未中断,先后提出了各种关于“核心能力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向。其中,“核心稳定性”表明人体在核心部位所能承受的稳定性程度;“核心力量”主要依附于人体内部核心部位,由于肌肉和韧带在神经影响下,产生了收缩反映,从而形成的一种强大力量;“核心能力”产生于运动阶段,只要是指人体对核心部位的控制,并以行为能力表现出来。通过对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以及核心能力的分析和界山,三者之间存在从属包含关系。如图1所示。

1.2核心能力的作用

从生理上讲,通过核心力量所产生的能力,其稳定性和平跟性更好,深层小肌群所起到的固定作用更加凸显,人体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和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对于核心能力来说,在所有运动项目上,都不是其直接发力的来源,它对核心部位肌肉群的控制在不断调整中寻找平衡,并创造发力的固定支点,为体内的核心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核心能力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有利于脊柱、骨盆的稳定,并保持正确的体态;二是对身体的控制更加稳定和平衡;三是在运动过程中,将核心能力产生的能量由核心部位向四肢及周边肌群扩散;四是提高人体的协调性,从根本上实现运动效率和质量;五是在运动中,能够有效降低能量消耗;六是很好的预防运动中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

1.3核心能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关于核心能力的训练问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实现:

第一种,徒手单人练习。这种联系方式处于核心练习的初始阶段,适合运动员对核心能力训练了解较少的运动群体,主要是为了使运动员对自身体内核心部位的控制,更好的让运动员了解核心能力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徒手单人练习作为核心力量训练中最为基础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第二种,借助不稳定器械进行练习。不稳定器材是运动领域的专业器材,包括平衡球、平衡板以及弹力绳等。在核心能力训练中,最常用的器材为平衡球,能够有效实现核心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提高运动员核心能力。

第三种,将器械进行配合练习。比如,借助平衡球,分别处于单双脚状态,并结合各类机械进行举、推、拉、下蹲等动作进行核心能力的训练。再比如,借助瑞士球,并坐于球体之上,采取各种形式的训练,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这类运动方式较前两种难度有所增加,对运动员的核心能力有具体要求,只有运动员的核心能力达到中级以上,才能进行这类训练。

第四种,在不平衡状态下进行负重力量练习。在这类力量训练过程中,需要借助自由力量机械,如平衡盘,并进行负重练习,具体训练动作要领如下:运动员可以单、双足立于平衡盘之上,上肢进行机械运动,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下,从根本上实现对核心能力的训练。

以上测定均取3次独立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数据用平均值 ± 标准差(SD)表示。使用Origin 9.0软件对数据进行双总体t检验。差异显著性以P < 0.05表示。

上述四种核心能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必须要坚持小负重、多次的训练原则,其中,静力性训练可以进行多组,但每组实践不要超过30秒。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核心能力的训练。而动力性训练由于难度较高,每组重复尽量不要超过15次。在核心能力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时刻观察运动员能力的提升,并根据运动员能力提升的程度,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从而更好地实现训练的最终目的。运动专家结合运动员的基本情况,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适合大部分运动员关于核心能力的训练计划:在计划的第一阶段,需要运动员了解和掌握核心肌的控制,并进行较为缓慢的运动训练;第二阶段,在运动员适应核心能力训练之后,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缓慢的运动;第三阶段,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静力性训练;第四阶段,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动力性训练;第五阶段,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动力性抗阻训练。在核心能力训练中,渐进化的训练方式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帮助、引导运动员进行核心能力的训练,提高运行员在运动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2.核心能力运用于女子竞技体操的可行性探讨

2.1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用力的技术特点

女子竞技体操的组成部分有四个项目,包括女子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操。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在身体轻盈的基础之上,实现动作的优美。体操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基本动作技术分为人体屈伸类、支撑摆动类、躯体的鞭打类、推掌类、静止类、腾起类、腾空类、转体类动作等,还有将这些动作进行组合的动作技术。因此,在体操竞技运动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完成,需要运动员控制好全部肢体,并通过协调和统一完成相关的体操动作。其中,体操运动员借助上肢或下肢,将其作为发力端点,产生的能量通过躯干向四肢及周围扩散,再通过对核心部位的控制,完成体操中的动作,还要保证在空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姿势,落地要平稳。

女子竞技体操中四个项目由各类基本动作组合而成,并形成新的体操动作。以屈体后空翻动作为例,运动员在起跳之后,要将双臂向上领起,使身体保持笔直状态,并向上跳起,在此过程中,要满足体操动作对起跳角度以及高度的标准和要求,随后,运动员要快速收腹,并形成屈体姿态,这时,要保证下肢的运动速度高于上肢,借助运动惯性的力量,加快屈体翻腾转体的角速度,从而完成屈体后空翻动作。由此可见,起跳阶段冲量距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后空翻旋转速度的快慢。运动员为了加大冲量距,只能从助跑速度和起跳踏力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变。通过对体操动作的具体分析,可见,体操动作中大部分以下肢作为发力端,并利用屈体动作,实现力量的传递,确保运动员整个肢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这就说明,在女子竞技体操运动中,核心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体操动作完成的质量,在整个体操运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在平衡木上无论是单足或双足站立,均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如果要确保运动员在转体中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性,并将身体重心始终保持一致,只有将人体内部的转动轴穿过人体的总重心点,才能确保体操运动员在运动中处于平衡状态。可见,在体操运动中,运动员必须具备较为稳固的核心控制力,通过竖脊肌保证身体的躯干部位能力的增强,在确保人体中心平衡的基础之上,实现体操运动各项动作的完美完成。

2.2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特点

在体操竞技比赛中,对运动员动作完成的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这两个途径实现。作为体操运动员来说,所有动作的实现由外力和内力组合而成,女子运动员与男子运动员由于身体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两者用力也不同,主要以动力性动作为重。因此,作为女子运动员来说,爆发力是整个体操运动动作要领的关键,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2.2.1实现相对力量,从根本上克服体重,并对体重予以充分利用。相对力量指的是,在实现力量增加时,自身体重不能予以增加,因此,在完成动作时,需要运动员对自身的体重予以克服,以此来确保体操动作的顺利完成。一般来说,在挑选女子体操运动员时,要满足身轻且修长的标准。女子体操运动员要提高自身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和调节,实现肌肉的力量,因此,核心能力的训练能够实现运动员对肌肉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实现核心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

2.2.2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性。体操运动员的上肢力量主要由推手力量和拉引力量组成,其中,推手力量主要靠爆发力,实现肌肉的收缩,让肌肉明显缩短。而拉引力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变化呈缓慢的发展趋势,在缓慢用力或者静止中予以实现。在体操运动员的下肢力量中,主要表现的是运动员的弹跳力,这一点在自由体操以及跳马中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在体操竞技运动中,运动员自身弹跳能力能够有效训练其反映能力,通过核心能力的训练,能够有效实现运动员下肢肌肉的增加。

2.2.3确保运动员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力量的强度。由于女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的特殊性,需要在体操训练中进行两种能力的实现,一是力量素质,二是身体柔韧度。其中,身体柔韧度主要表现于运动员身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因此,在体操训练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限制运动员身体关节和活动范围,避免关节周围肌肉的生长和发达,降低体操运动员的柔韧性。在女子体操训练中,应用核心能力训练的基本方法,能够实现运动员力量的增加,还能在此基础上增强运动员的柔韧度,在满足女子体操运动员基本标准的同时,提高运动员的核心能力。

2.3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核心能力的训练方法

从核心能力的功能角度出发,将力量和平衡作为训练的根本目标。核心能力是在一定素质训练基础之上的体育训练方式,能够实现女子体操运动员拥有极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中,稳定性训练主要是为了让运动员体内躯干的小肌肉群也处于运动会状态。作为核心力量训练来说,单一肌群无法实现核心力量的训练,需要调动体内多个肌肉群进行协调,从而实现身体的平衡度和稳定性。在体操训练过程中,核心能力的训练要基于力量训练的机理,并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对核心能力的训练予以分析和探讨。

2.3.1需要控制身体的平衡性。针对平衡性的训练,主要借助瑞士球进行练习,方法种类较多,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条件进行训练方式的选择。以瑞士球平衡练习为例,在训练开始,需要进行热身运动,将身体活动开为主,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动作缓慢;在进行双膝蹲坐,其动作技巧要保证膝盖和脚尖处于垂直状态,在运动时,让身体处于平衡状态,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此外,核心能力的训练要与运动员自身情况相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并根据训练程度和效果,将难度进行循序渐进的增加。

2.3.2需要对运动员的迅速反应能力和力量能力进行训练。在体操项目中,对动作速度的要求也较为关键,主要通过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进行表现。动作速度主要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通过核心能力的训练,能够实现对运动员反应能力的训练,使得运动员在体操项目中将力量集中于核心部位,更好的完成体操项目。

3.结语

在体操项目的训练过程中,结合运动员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发展要求,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核心能力训练计划,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从根本上实现核心能力在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中的推广和应用。

[1]石玉虎.核心力量训练对优化女子体操运动员动作效果的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03).

[2]姜文义.后奥运时期我国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体能训练的再认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3]王雁.竞技体操专长发展研究——美国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过程[J].中国体育科技,2013(01).

[4]郑湘平,吕万刚,袁卫华,等.我国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少年女子体操队力量训练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9).

[5]张贞.中国女子竞技体操发展之突破口探析——以2009—2012年奥运周期体操四大赛事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3(05).

[6]周丹.试论现代科学技术对竞技体操运动的支持与贡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7]黄艳花.浅析中西体育文化差异对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发展的影响[J].搏击(体育论坛),2014(04).

[8]袁刚.女子竞技体操选材力量因素的实践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唐健(1988.10-),女,吉林长春人,本科,研究方向:竞技体操项目的发展,初级职称,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体操力量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体操
麦唛力量 (一)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孤独的力量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