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日社区体育俱乐部资源现状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6-08-23宋宇虹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会费指导员体育场馆

宋宇虹

德日社区体育俱乐部资源现状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宋宇虹

为了研究德国和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资源现状,为我国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国内外学者的文献以及官方网站获取数据资料,对比两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资源现状,认为我国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1)我国可以借鉴日本所使用的体育场馆来源,将学校体育场馆在闲暇时间对外开放,使我国的场馆利用率达到最大化;2)完善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从考核到上岗再到薪资发放应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做到行业规范化;3)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不应该过渡依赖政府,逐渐向自主运营转变;4)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可以使俱乐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德国;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资源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10

德国被誉为俱乐部的国度,德国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是本国大众体育活动最广泛、最基本的单位,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德国俱乐部的数量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而且仍在增长。日本从1995年起建立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这一举措为日本国民提供了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校园体育的和谐发展。如今日本体育人口的比例、国民体质状况、人均体育消费额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位居前列。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国内外学者的文献以及官方网站获取数据资料,对比两国俱乐部的资源现状,总结出在体育场馆资源、体育人力资源、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表1.1 德国主要运动场馆数量

1.场馆资源

体育场地设施是支持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必要条件,它是维持俱乐部正常运作的重要硬件因素。各国俱乐部中的体育场馆有的来自于公共区域、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设施作为自己的资源设施,有的自行解决设施设备问题。

1.1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场馆资源

表1.2 德国2006年体育俱乐部拥有运动场馆数量

德国体育的最高管理机构为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所有体育俱乐部都通过不同层面的专业协会和体育联合会直接或间接接受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的管理,因此德国的体育体制又被称为典型的“俱乐部体制”。这种俱乐部体制不仅仅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对大众体育也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德国俱乐部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职业体育俱乐部、大众体育俱乐部和商业体育俱乐部,其中大众体育俱乐部相当于我国的社区体育俱乐部。

据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DOSB)统计,2010年德国共有体育俱乐部91148个,会员2764万,占德国总人口的33.78%。德国的运动场馆众多,各类运动场馆的总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九已达到9万多个(见表1. 1),而且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表1.2为德国2006年体育俱乐部所拥有的体育场馆种类及数量。

德国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基本上使用公共体育设施,政府规定,对于公共体育设施,社区体育俱乐部具有优先使用权。图1-1为德国学者Klaus Heinemann和Manfred Schubert对俱乐部使用场馆来源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使用的场馆主要来自于市政,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免费使用,为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1-1 社区体育俱乐部使用场馆来源统计

在德国现有的运动场馆中,除私人拥有的以外,所有国家投资修建的体育场馆都可以供俱乐部有偿或无偿使用,这实际上是国家对体育的一种隐形资助。数量庞大的体育场馆建设为德国大众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大众体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1.2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场馆资源

图1-2 日本体育场馆设施统计

日本绝大部分的体育场馆设施都在学校里,校园以外的体育场馆资源很少,所以日本的学生一旦毕业,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场馆和设施进行体育锻炼。199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开始试点建立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其创建目标是2010年前,在各市、街、村至少建成1个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这种改革使社区成为了日本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最直接的途径,用一种全新的体育发展机制替代了原有的以学校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据日本文部省官方统计,日本共有体育设施约32. 8万个。其中日本学校拥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共有16.6万多个,占全国体育场馆设施总数的50%以上,除此之外日本体育资源还包括公共体育设施、民间体育设施和企事业单位中的设施。(如图1-2)由于日本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丰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推行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初期,日本仍然主要利用学校中的体育资源作为俱乐部的场馆设施,另有部分俱乐部借助公共体育设施来弥补俱乐部资源的匮乏。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主要是由政府出资,为进行必要的大型比赛活动以及满足当地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而建设的大型体育设施。

也正是因为学校具有丰富的体育资源,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大多建设在学校周边,日本文部省2008年的统计显示如图1-3,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所使用的各种场馆中,借用学校体育场馆的占到87.3%,而自有场馆和委托管理等场地设施比例相对很低。

图1-3 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场馆使用情况

2.人力资源

2.1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人力资源

德国体育俱乐部中的工作人员分为两种,即义务工作者(兼职人员)和职业工作者(专职人员)。前者是俱乐部的会员,由会员大会选举确定,兼职人员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以一颗公益之心为俱乐部服务。Klaus Heinemann和Manfred Schubert在《体育俱乐部》一书中,对兼职人员占俱乐部工作人员的比例及其工作负荷做了相关统计。从表2.1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俱乐部各个职位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由兼职人员担任的,而且随着职位的升高,俱乐部中兼职人员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俱乐部的主席,完全是由兼职人员担任的。

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健身指导员分两类,一类是无资格证书的体育指导员,他们几乎都是该俱乐部的会员,以志愿者的身份指导会员健身,工作本身没有任何薪资,属于无偿服务。另一类是具有资格证书的体育指导员,他们是本行业的专业人员,工作期间德国体育协会将给有资格证书的体育指导员一定补贴金。

表2.1 兼职人员占俱乐部工作人员的比例及其工作负荷

其中俱乐部的教练及青少年教练即为体育指导员性质,主要负责俱乐部中各项目的训练工作。教练员往往以聘用的性质加入到某个俱乐部中,有的负责特定项目的指导工作,有的专门负责教授青少年。俱乐部只支付给教练少量聘用金,他们的其他收入是通过带队训练或单独辅导获得的。

2.2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人力资源

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主要运营管理人员为俱乐部主席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其中俱乐部主席由俱乐部会员投票产生,主要负责统筹管理俱乐部的各项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各部门的人员组成还包括本俱乐部会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团体以及有相关技能的人员。

根据“体育振兴法”规定,在都、道、府、县以及市、町、村设置体育振兴审议会,在市、町、村的教育委员会中设置体育指导员。体育指导员多为区教育局选拔的具有一定能力和相关技能的人员,必须通过选拔和培训,再经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批后才可以上岗,主要负责指导社区内居民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日本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是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一个体育俱乐部要想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体育指导员队伍。目前日本的体育指导员共分8类:社区体育指导员、竞技体育指导员、商业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计划指导员、休闲体育指导员、少年体育指导员、运动教练和野外活动指导员。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性质上分职业和非职业两种,在日本的大众体育中,非职业性体育指导员基本上是以志愿者的形式加入俱乐部,占到了90%左右,这些指导员都有着自己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另外也有临时聘用付酬的体育指导员。在体育指导员的付酬方面,具有国家承认资格的体育指导员的报酬要高于没有资格的体育指导员。

日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大都有体育志愿员,志愿者主要来自在民间体育组织中担任工作的体育指导员。他们在社区体育俱乐部担任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承担组织、管理和指导等工作,服务期间社区体育俱乐部只给予必要的交通费等补助,没有其他额外的报酬。因此,社区体育俱乐部中的志愿者属于公益性奉献从不求回报。为鼓励人们积极参加社会体育志愿活动,日本政府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表彰奖励制度,如《体育功劳奖制度》、《社会体育优秀团体表彰制度》、《体育功劳者表彰制度》等,定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体育指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3.资金来源

3.1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资金资源

图3-1 原西德地区俱乐部收入比例统计

德国的社区体育俱乐部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会费,在德国缴纳俱乐部会费是每个会员应尽的义务。图3 -1和图3-2为原西德地区俱乐部收入支出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会员所缴纳的会费占全部俱乐部收入的54.7%。每个俱乐部的会费金额由各俱乐部自己决定,俱乐部会根据不同的规模、项目和场地设施等,产生不同的会费标准。而在俱乐部的支出中,最多的是训练比赛费用。另外,政府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有一定的财政支持,一般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费中的20%是政府资助,80%来自自筹。为了使俱乐部资金运转顺畅,一般的俱乐部都含有餐馆、酒吧等设施,加上场馆出租,因此有一定的营业收入,但这些收入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维持俱乐部的日常运作。

图3-2 原西德地区俱乐部支出比例统计

3.2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资金资源

日本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资金资源包括两类,一是自主财源,主要是来自会员的会费,这是一笔稳定的收入,因此会员的数量很重要。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收益中,由政府资金支持的日本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其会费收入有占预算的30%的,有占约10%的,更典型的是没有会费收入,完全依赖政府的资金支持。从图3-3可以看出,2008年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每月的会费绝大部分在300日元以下,平均349日元/月。2008年日本人均月收入为320000日元,可见俱乐部的会费与日本人收入相比,微乎其微。二是外来收入,主要是指政府提供的“彩票”收益辅助金、会员的赞助会费、捐赠者的捐款、资助财团的资助金、企业的补助金等。

图3-3 2008年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会费统计

日本从1995年起大力推广社区体育俱乐部,从推行效果上看,增加了日本体育人口,解决了日本学生仅在学校期间有机会参与体育活动,而一旦毕业就很少有机会参与体育活动的问题。在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推行期间,会员可以免费入会,不收取任何会费,参加活动的费用也很低廉。但试点结束后,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要求会员必须缴纳会费,因为俱乐部为了保障正常的运营,必须要向会员收取一定的费用,有的俱乐部会费很高,因此使得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结束后,会员数量急剧减少。如日本北九洲的大谷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时会员人数是1532人,3年后开始自主经营时会员人数减至438人。这也说明,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数量增加是政府财政支持的短期效果,一旦俱乐部开始进行长期的自主管理和运营,政府财政支持无法再发挥其原有的效果。

4.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希望对于我国的社区俱乐部管理有所帮助。

4.1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场馆充足,且主要来自于政府,大多是免费使用的。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主要是利用周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两个国家的体育场馆相对于本国人口来讲,比较富裕。目前德国的场馆面临老化和维修费用高的难题。

4.2德国和日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工作人员大部分属于兼职,管理人员产生自会员,体育指导员多为志愿者,不以获利为目的,只收取少量聘用金。

4.3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运营主要靠会员会费,政府的资助不足20%。日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会费收入只占30%,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支持。但是一旦政府支持减弱,就会出现会员减少的状况。这也说明,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数量增加是政府财政支持的短期效果,一旦俱乐部开始进行长期的自主管理和运营,政府财政支持无法再发挥其原有的效果。

5.建议

2004年国家开始鼓励各省市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我国的社区体育俱乐部起步较晚,相比于德、日两国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体育场馆资源匮乏,供不应求;2)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健身指导的需求;3)俱乐部实际运营过程中受到经费不足的限制。通过对德、日两国的社区体育俱乐部资源现状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

5.1我国可以借鉴日本所使用的体育场馆来源,将学校体育场馆在闲暇时间对外开放,使我国的场馆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5.2完善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从考核到上岗再到薪资发放应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做到行业规范化。

5.3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目前面临的问题告诉我们,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不应该过度依赖政府,俱乐部应该对会员收取一定会费,同时要善于挖掘商机,如寻找赞助、出售酒水饮料等,从而确保俱乐部的自主运营。

5.4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可以使俱乐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余方云.日本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3):75-77.

[2]陆作生,刘宪军.日本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机制及发展[J].体育学刊,2009,16(3);33-36.

[3]蔡端伟.日本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7):38-39..

[4]董立红,虞重干.美、德、日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1):10-11..

[5]周晓军.构德国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33-36..

[6]戴俭慧,刘小平,罗时铭,陈瑞琴.英、美、德三国体育指导员制度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26-31.

[7]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建制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3):57-61..

[8]日本文部科学省.スポーツ振興基本計画[EBLO].平成12年9月に文部大臣告示として策定.http://www.mext.go.jp/a_menu/ sports/plan/06031014.htm.

[9]HEINEMANN K,SCHUBERT M.Der Sportverein:Ergebnisse einer reprasentativen Untersechung[M].Schorndorf:Verlag Hoffmann,1994:328-329.

宋宇虹(1988-),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休闲与社会体育、体育产业,讲师,哈尔滨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

猜你喜欢

会费指导员体育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联合国会费今年交纳情况如何?(答读者问)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中国缴清联合国会费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