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2016-08-10生,俊,飞,

关键词:差异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

买   生, 伊 其 俊, 李 腾 飞, 齐 丽 云

(1.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2.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 辽宁 大连 116024)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买 生1,伊 其 俊1,李 腾 飞2,齐 丽 云2

(1.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2.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要:文章以东北地区企业为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amhane/LSD方法深入分析了企业性质、规模、上市与否等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影响差异以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企业的性质、规模、是否上市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显著影响,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方面,政府应当优先推进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减小实施阻力,同时逐步完善社会责任实践相关制度和加强监管力度,形成帮带机制。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差异分析;实证研究

一、引言

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责任的目标就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国际标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以及国际认证联盟IQNet SR1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将会成为全球市场竞争体系的准入规则之一。由此,社会责任实践已经成为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全球市场发展要素,对企业竞争优势、消费者响应、公众形象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为了应对国际市场准入的“社会责任壁垒”以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政策措施,《企业社会责任指南》等系列国家标准即将发布,《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等。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政府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从内在动力的角度探讨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企业绩效、战略风险等方面的影响;从市场规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等问题;从企业自治的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社会责任治理等问题。这些研究主要从总体上探讨了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相关的问题,而对不同企业特征与社会责任实践的关系方面却鲜有研究。然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4)》的数据表明不同性质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存在明显差距[2],Hackert以及高斌的研究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4],徐传谌和邹俊的研究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5]。这些研究虽然已经意识到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存在差异,但对企业特征与社会责任实践的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的研究却未明确。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企业性质、规模大小、是否上市等三个主要因素与如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关系密切。由此,研究从分析企业性质、规模、是否上市三个因素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关系入手,借助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因素对社会责任实践的影响差异,揭示单个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影响机理,更有利于政府根据不同企业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1.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维度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迄今已有六十多年的理论发展历程。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开始意识到企业越大、责任越重,承担社会责任更多体现了管理者实施决策的一种态度,而不是决策经济学本身的变化[6]。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维度的划分,Carroll提出了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金字塔”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外部责任(包括提供满意产品、服务,创造财富,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及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内部责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外部责任)[7][8]。Oberseder等从顾客感知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顾客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社会责任、股东责任和供应商责任[9]。金立印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抽象概念和具象概念两部分,抽象概念包括经济、法律、伦理以及慈善方面的责任,具象概念则被描述为社会捐赠、环境保护、赞助社区的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四类具体事项[10]。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如何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分歧,然而这些分歧最终在《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4.0》发布以后趋于一致,即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内容划分劳动实践、经济责任、人权、公平运营、消费者责任、责任治理、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这8个维度[11]。由此,研究引用了上述八个维度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测量维度。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特征是区别企业所属类型、行业、性质等的参考标准,学者们往往根据所研究的角度不同对特征变量进行不同的选择,如Dowling认为企业特征包括资产运用能力、长期投资价值、财务合理性、管理水平、产品和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吸引留住人才的能力、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12]。一些学者以企业性质作为重要特征,探讨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面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异同。另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上市与否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此为条件讨论上市与非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一定影响。李兰芬认为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中可以看出企业的某些属性,企业性质本身蕴含责任愿景并以社会责任为外在形式体现其责任价值观[13]。黄群慧、彭华岗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企业其社会责任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由高到低排序为央企、国企、民营、外资企业”[14]。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国企具有明显优势,指数得分远高于其他性质企业。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企业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显著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规模的大小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Owusu-Ansah认为通常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是维持员工、企业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1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2014)》指出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强于中小型企业。 许英杰、石颖对沪深300指数上市企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规模越大,其战略责任履行能力越强[16]。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企业规模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显著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是否上市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一定影响作用。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对上市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规定并对社会责任实践情况定期评估,进一步完善了对上市企业实践社会责任的制度安排。在政府、市场、行业协会等的共同推动下,2014年共有1526家企业进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24.0%,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日益得到重视。其中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了758家,这一数据表明目前提供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中上市公司为主力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企业是否上市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显著影响。

综合学术研究的各个视角不难发现,企业性质、规模大小、是否上市等主要方面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因素对如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此,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文从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以及企业是否上市这三点入手,重点探讨它们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关系和规律,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关系模型

三、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1.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本次调研问卷中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测量条目主要参考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4.0标准》,充分结合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实际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应的本土化修改。通过对专家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以此对问卷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从而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本问卷测量条目涉及企业社会责任8个维度,共有题项57个。

调查通过自主发放和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发放问卷。为了保证样本不过于集中,需要限制每个企业发放的问卷数量不超过10份,同时又为了防止由于个人因素造成的差异,需要保证每个企业发放问卷数量不低于3份。实际发放问卷510份,回收问卷442份,回收率86.7%。按照问卷筛选原则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415份,有效回收率93.89%,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2.样本差异性分析

在结合问卷调研数据对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影响差异进行分析时,首先,通过方差齐次性检验,验证各企业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各维度是否齐次;其次,在方差齐性分析的结果下,针对方差齐性的特征变量采用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两两t检验法、针对方差非齐性的特征因素采用Tamhane两两t检验法,对各特征变量在八个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维度下进行两两比较,进行验证,从表中删除了Sig大于0.05的变量。而对企业是否上市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影响差异进行分析时,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加以分析。

(1)关于企业性质的差异分析

调查将企业性质分为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共6大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判断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企业责任8个维度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劳动实践、经济发展、消费者责任、责任治理和环境维度存在差异性。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中央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比民营控股企业表现更为突出,并且地方国有企业、外资控股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面要优于民营控股企业。假设H1得到了验证,假设成立。

表2 针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企业Tamhane/LSD两两比较法分析结果

注:*表示p<0.05。

(2)关于企业规模的差异分析

调研将企业规模这一特征按照企业资产分为1亿元以下、1亿~5亿元、5亿~50亿元、50亿元以上四大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判断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8个维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不同规模企业的企业Tamhane/LSD两两比较法分析结果

注:*表示p<0.05。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劳动实践、经济发展、消费者责任、责任治理、环境和社区发展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性。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时,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表现越好,资产规模在5~50亿元的大型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假设H2得到验证,假设成立。

(3)关于是否上市的方差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判断上市与否对企业社会责任8个维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企业是否上市的方差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相对非上市企业,上市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面的表现更佳。研究结果表明,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在劳动实践、人权、经济发展、社区发展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而在公平运营、消费者责任、责任治理、环境的差异性相对较弱,假设H3得到验证,假设成立。

3.结果讨论

通过假设检验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企业性质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比民营控股企业表现更为突出,这与“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作为政府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重要责任使命”关系密切;同时,外资控股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面要优于民营控股企业,这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会受到国际社会的监督,往往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引进母公司的社会责任体系”密切相关;最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相对较差,这与“多数中国民营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监督不力”关系密切。由此,政府应完善各种性质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制度,同时加强社会责任实施的监督力度。

(2)企业规模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大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优于中小企业。这是因为规模是企业能力的象征,大型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更多的社会舆论和监督的影响。因而,政府应稳定大型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形成示范效应的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社会责任实践成本,提高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3)上市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面的表现更佳,依旧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第一梯队。这是因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相比,受上市公司治理的要求,对社会责任实践的意识较强和管理机制较为完善。同时,社会责任投资等资本市场也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关注度日益升温。由此,政府也应当进一步完善对非上市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和治理,促进非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

四、结论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现代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因此,政府应根据不同性质、规模、市场特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机理,制定相应的促进措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

(2)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方面,为了减小实施阻力,政府应针对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外资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制定积极的促进政策,引导执行更高标准的社会责任要求,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排头兵;其次,要完善社会责任实践相关制度,制定积极的引导政策,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整体水平;最后,还要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和教育,动员包括各种协会、基金会、培训中心等非盈利组织的联动,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和促进的帮带机制,达到大企业帮带小企业,体制内企业帮带体制外企业,上市企业帮带非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促进机制。

此外,研究还发现企业所处的制度背景、所面临的行业舆论情况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等都有可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受限于能力以及研究时间,本文未能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深入详细地探讨,后续的研究可着眼于这几点展开。再者,本研究的样本限于东北地区,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地方政策存在差异,因而本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适性还需全国性的样本数据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 买生,李俊亭,杨英英.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构成研究[J]. 科研管理,2015,36(3):145-15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4)[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3.

[3] HACKERT A M,KRUMWIEDE D,TOKLE J,et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s and company size among global manufactur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2014,13(1):41-58.

[4] 高冰,杨艳. 管理者政治关联、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2):80-85.

[5] 徐传谌,邹俊.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J]. 经济纵横,2011,(10):23-26.

[6] 韩震,齐丽云,张弘钰. 基于消费者责任认知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2):13-19.

[7] CARROLL A.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8] CARROLL A. Ethical challenges for business in the new millennium :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odels of management morality[J].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2000,(1):33-42.

[9] ÖBERSEDER M,SCHLEGELMILCH B B,MURPHY P E,etal. Consumers’ percept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4,124(1):101-115.

[10] 金立印.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6,(6): 114-120.

[11] 买生.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12] ROBERTS P W,DOWLING G R.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sustained superior financial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12):1077-1093.

[13] 李兰芬. 企业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J]. 学海,2008,(1):174-178.

[14] 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等. 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评价[J]. 中国工业经济,2009,(10):23-35.

[15] OWUSU-ANSAH S.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attribites on the extent of mandatory disclosure and reporting by Listed companies in Zimbabw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1998,33(5):605-631.

[16] 许英杰,石颖. 中国上市公司战略性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以沪深300指数企业为例[J]. 经济体制改革,2014,(04):120-124.

收稿日期:2015-11-20;修回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新疆地区和谐社会建构机制研究”(71463049);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疆地区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14XJJA63001)

作者简介:买生(1967-),男,新疆石河子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伊其俊(1990-),男,新疆昌吉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E-mail:yqj654321@sina.com;李腾飞(1992-),男,河北邯郸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齐丽云(1980-),女,天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与客户知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7X(2016)03-0084-06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

MAI Sheng1,YI Qijun1,LI Tengfei2,QI Liyun2

( 1.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China;2.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

Abstract:The study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influence difference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nature, scale, listing or not listing on the practi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aking the northeast area enterprise as a sample, and using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amhane/LSD metho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terprise nature, size and whether listing on the practi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large enterprises, listed companies, and reduce resistance to implementation, while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and formation of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Key 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difference analysis; empirical study

猜你喜欢

差异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分析
试论中国声乐作品的文化定位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内部差异分析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