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2016-07-17罗敬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患肢围术骨科

罗敬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罗敬

目的 观察并分析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3-03—2015-11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目标对象,依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78例纳入此次研究,将数字表法作为此次研究的分组原则,一组为对照组,纳入病患39例,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纳入病患39例,积极调查可能导致患者围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2.6%vs 15.4%)、生活质量评分[(88.9±7.3)分vs(79.6±6.1)分]、住院时间[(13.8±3.6)d vs(18.6±4.9)d]以及护理满意率(100.0%vs 87.2%)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更为理想(P<0.05)。卧床时间长、患肢活动减少、高龄、早期使用止血药物、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等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积极调查可能导致其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是创伤骨科临床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该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有调查研究发现下肢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相对其他骨折类型而言更高,若未能及时处理,则可能导致患者患肢出现功能障碍,甚至是瘫痪[1-2]。故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十分重要。此次研究将以2013-03—2015-11间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目标对象,观察并分析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策,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03—2015-11间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目标对象,依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78例纳入此次研究,将数字表法作为此次研究的分组原则,一组为对照组,纳入病患39例,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为(55.3±2.7)岁;15例为双股骨骨折,10例为股骨骨折,9例为胫腓骨骨折,5例为双胫腓骨骨折;其中18例接受股骨髓内钢板内固定术,12例接受外固定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9例接受股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纳入病患39例,积极调查可能导致患者围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为(55.4±2.8)岁;14例为双股骨骨折,11例为股骨骨折,10例为胫腓骨骨折,4例为双胫腓骨骨折;其中17例接受股骨髓内钢板内固定术,13例接受外固定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9例接受股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将两者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类型等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存在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仅存在下肢骨折情况。②患者年龄>18岁。③本人及家属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护工作。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或曾存在严重精神病史的患者。②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④术前已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如遵医嘱为患者使用各类药物,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如见异常则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对患者的下肢进行适当按摩,抬高患者的患肢,以防小腿深静脉出现回流。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并将术后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告知患者。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调查可能导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干预对策,具体如下:①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况,并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明显不良情绪的患者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如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方法、术后康复过程等等,以便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护工作。②针对不同患者具体病情病况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固定,并适当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情况。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自主咳嗽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要协助患者进行患肢活动,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以免体液丢失。对于存在血性休克的患者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并纠正休克情况,以免患者出现血液高凝,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③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要尽量避免对患者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尽可能选择浅静脉置管针,尽可能不要在同一位置进行反复穿刺。若输液局部出现红肿情况,要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路。④对患者患肢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因寒冷刺激而导致静脉血液淤积。注意观察患者的患肢血运情况,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术后1 h在患者下肢尚未恢复感觉前,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被动下肢运动,如趾屈运动、背屈运动、足内翻运动、足外翻运动等等。患者患肢恢复感觉后则可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运动以及踝关节运动。⑤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若该项指标低于90%时则要予以加压给氧,并要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完成诊疗工作。注意观察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改变情况,并注意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是否出现患肢酸胀感以及患肢的疼痛程度等等。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表中共计36个评分题目,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以及护理满意率 (采取自制调查表,以表中非常满意+满意选择比例计算总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则表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的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更为理想(P<0.05,表1)。

表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的对比[(±s),n(%)]

表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的对比[(±s),n(%)]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生活质量评分(分) 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 护理满意率对照组 39 18.6±4.9 79.6±6.1 6(15.4) 34(87.2)观察组 39 13.8±3.6 88.9±7.3 1(2.6) 39(100.0)t/χ2值 4.930 6.105 3.923 5.342P<0.05 <0.05 <0.05 <0.05

2.2 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卧床时间长、患肢活动减少、高龄、早期使用止血药物、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表2)。

表2 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高,该并发症是指下肢静脉回流压力降低,从而导致静脉内血流异常凝结的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延长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5-6]。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术后下肢血流速度减慢、患者长期卧床、年龄较大等因素是导致该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据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则可有效降低该病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康复速度[7-8]。

上述研究结果与此次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此次调查研究发现卧床时间长、患肢活动减少、高龄、早期使用止血药物、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等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概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有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则有明显升高。此次研究结果证明对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其对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从此次研究中笔者发现待患者麻醉恢复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疼痛的反应,但此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告知其进行相关运动的积极意义,促使其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肌肉拉伸或抬腿运动。另外为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血液流速减慢,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以便促进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对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而言,卧床时间长、患肢活动减少、高龄、早期使用止血药物、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等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据此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另外该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对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故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1]项琼.老年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987-988.

[2]杨学军,曹文军,王华.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医学工程,2014,32(11):128-129.

[3]郝慧.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6(29):240-241.

[4]廖倩.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J].中外医学研究,2013,49(32):150-152.

[5]陈思云.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1):375-376.

[6]卢梅秋.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0):109-111.

[7]谭艳庆.下肢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9(6):162-163.

[8]李永艳.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25(3):52-53.

2016-03-15)

1005-619X(2016)07-0728-03

10.13517/j.cnki.ccm.2016.07.025

121000 锦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患肢围术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