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2016-07-17杨淑霞孙晓飞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胆囊癌造影剂良性

杨淑霞 孙晓飞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杨淑霞 孙晓飞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02—2015-02诊治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0%,增强CT诊断准确率为83.0%,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略高于增强CT检查,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病灶比较,胆囊癌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较晚,而消退时间早于良性病灶,P<0.01;超声造影结果示血管形态树枝型和短线型在恶性病变中较常见,而良性病变则表现为点状型,良、恶性病灶间比较,P<0.05或P<0.01。结论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胆囊疾病;超声造影;增强CT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形态学的描述,表现为胆囊壁上局限性向腔内隆起样病灶,是临床常见的胆囊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较为常见。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尤其是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1]。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可对病变的微循环灌注过程实施动态观察,把握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更为准确[2]。本文对我院2014-02—2015-0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胆囊疾病的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02—2015-02诊治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胆囊息肉31例,胆囊腺瘤1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13例,胆囊癌41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33~75岁,平均(49.5±3.7)岁。其中上腹部反复疼痛33例,放射至右肩背部18例,49例为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病变而就诊。

1.2 方法

1.2.1 超声造影检查 检查前,患者禁食8 h,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宽频凸阵4Cl-S探头,频率:2.5~5.0 MHz,超声造影采用配备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机械指数:0.05~0.07。超声造影剂采用Sono Vue,微泡为磷脂包裹的SF6。常规行灰阶二维及CDFI超声检查,观察病变大小、位置、形态和血供情况。后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模式下,经肘静脉团注的方式注入造影剂1 mL,尾随快速推注5 mL生理盐水以利于造影剂快速到达感兴趣区。注药时,对图像进行同步记录,造影动态图保存于MO盘中供分析。

1.2.2 增强CT检查 患者禁食8 h,检查前15 min饮水500 mL,使用Philips MX8000螺旋CT,扫描层厚:5 mm,重建层厚3 mm,重建间隔2 mm,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探测器宽度2.5 mm。先行常规平扫,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速率:3 mL/s,注射完毕后,于30 s、60 s行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后经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处理,观察连续横断位图像的强化特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比较,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手段对胆囊疾病诊断准确率比较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0%,增强CT诊断准确率为83.0%,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略高于增强CT检查,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种检查手段对胆囊疾病诊断准确率比较(n)

2.2 胆囊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比较与良性病灶比较,胆囊癌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较晚,而消退时间早于良性病灶(P<0.01,表2)。

2.3 胆囊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血管形态情况比较 血管形态树枝型和短线型在恶性病变中较常见,而良性病变则更为表现为点状型,良、恶性病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3)。

表2 胆囊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比较(±s,s)

表2 胆囊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比较(±s,s)

增强时间 胆囊癌 良性病变 良性汇总 P胆囊息肉 胆囊腺瘤 胆囊腺肌增生症到达时间 16.3±4.1 16.5±4.1 13.3±3.3 15.7±3.9 15.2±3.8 >0.05达峰时间 21.5±5.6 20.1±4.5 19.5±5.7 20.3±4.2 20.0±4.8 <0.05消退时间 43.8±19.5 47.5±22.1 88.5±33.9 58.2±20.7 64.7±25.6 <0.01

表3 胆囊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血管形态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囊壁上局限性增厚或向腔内隆起的软组织样病灶的统称[3],分为良性和恶性病变,恶性病变主要为腺癌、转移癌等,良性病变主要包括胆囊息肉、腺瘤、腺肌增生症等[4],不同病变类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迥异[5]。大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良性病灶,但也有少数病变是恶性或潜在恶性,研究表明[6],息肉样胆囊癌的发生率占胆囊癌的15%~25%,因此,尽早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类型做出诊断,意义重大,是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改善预后的关键。

胆囊息肉样病变在常规超声图像上有一定的特点,但对于不同病理类型且声像图上十分接近的隆起样病变的诊断上仍存在很大难度,如宽基底型单发胆囊息肉、局限性胆囊腺肌增生症等。而病理检查方法尽管准确,但其操作复杂,因而不适合大规模筛查。本研究中,100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0%,增强CT诊断准确率为83.0%,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略高于增强CT诊断准确率,但组间比较,P>0.05。这说明,二者在胆囊疾病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超声造影是利于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操作简便、快捷,与增强CT比较,没有放射性辐射,更为安全。且超声造影剂是一种血池示踪剂,仅停留在血管内,通过在血管供应的组织和病变中出入,将微血管灌注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病变血流的显示率大大提高。微泡造影剂由肺脏排出,而增强CT造影剂排出要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共同完成,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超声造影可对病灶增强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对描述病灶的增强模式更为准确,且与二维超声一样同样可以完成多切面、多体位扫查,而增强CT不具备这种特点[7]。此外,超声造影可对不同病变各时相增强及变化的时间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胆囊息肉样病变在影像学诊断中容易受到炎症、良性息肉等干扰,诊断存在困难,且胆囊息肉样病变多见的良性肿瘤在一定时像下与非肿瘤极为相似,这也给辨别是否为良、恶性肿瘤造成一定障碍。本研究中,通过对良、恶性病灶的增强时间比较,胆囊癌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较晚,而消退时间早于良性病灶,P<0.01;血管形态树枝型和短线型在恶性病变中较常见,而良性病变则更为表现为点状型,良、恶性病灶间比较,P<0.05或P<0.01。这也说明,超声造影可以细致地反映出周围血管情况及形态特征,可对病变各时相增强及变化的时间进行量化分析,判定是否有癌变发生,较适合作为临床筛查诊断胆囊良、恶性肿瘤。

[1]孙丽萍,徐辉雄,刘琳娜,等.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12):53-57.

[2]袁海霞,丁红,刘厚宝,等.超声造影在胆囊胆固醇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7):9-11.

[3]乐问津,丁佑铭,易佐慧子,等.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9):934-938.

[4]罗渝昆.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1):2-4.

[5]Cha BH,Hwang JH,Lee SH,etal.Pre-operative factors that can predict neoplastic 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17):2216-2222.

[6]谢晓华,谢晓燕,刘广健,等.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胆囊病变鉴别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2):1048-1051.

[7]谷俊朝.胆道外科疾病的新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摘译)[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5):353-354.

2016-03-02)

1005-619X(2016)07-0718-02

10.13517/j.cnki.ccm.2016.07.020

266033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胆囊癌造影剂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四个注重”让家事审判良性发展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