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之谈一:往年考生的心声
——家长这样做会更好

2016-07-15

家长 2016年4期
关键词:过来人模拟考试考场



经验之谈一:往年考生的心声
——家长这样做会更好

对高考考生而言,高考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验之一。紧张、压力、期望……不只是考生,种种情绪一样让家长们坐卧不宁。

曾经的考生们有什么话想说?从他们的高考经历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你知道孩子走出考场时最希望听到什么话吗?你知道哪些行为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吗?笔者采访了多位大学生及家长,我们不妨来听听部分“高考过来人”的心声。

北大学生:家长“正常一些”就好

2014年高考,西安的小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由于平时的成绩就非常好,在他和父母看来,高考的成绩只能算“还行”。

一年前高考时,父母都说什么了、怎样给他减压的?“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了。”他说,从当时自己的角度看来,家长想给孩子减压,最重要的一点是“正常一些就好”。“就是家长不要比考生还紧张,不要说太多跟平时不一样的话,最多鼓励一下就好了。”

他说,自己的父母做得比较好,没有过度关心,没有给自己造成额外负担。所以,高考时他的心态与平时模拟考试并无两样。

西工大学生:希望父母能问句“累不累”

小杨高中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附中,2014年高考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考试的时候完全发挥失常,太紧张,喝了罐功能饮料,结果心跳得特别快。”小杨说,自己平时模拟考试成绩都在一本分数线左右,他原本的目标是北京工业大学。参加高考的那天下着雨,父亲和众多家长一样,冒雨等在考场外。考完,考生们涌出校门后,家长纷纷围了上去,寻找自己的孩子,小杨听到大多数家长说的第一句话都是“考得怎么样啊”。

“其实,我最想听到的是‘累不累啊’,关心的话语会让考生心情平静,否则,如果没考好,考生会更紧张的。”小杨说,“我已经是高考的过来人了,我希望今年的考生家长不要总是去问孩子考得如何,而是应该关心孩子的心情,只要心态放松不紧张,就会考出正常水平的。”

西安交大学生:感谢父母没有给我压力

2014年参加高考的小赵当年高考成绩与模拟考试成绩差不多,最终上了西安交大。

回想起参加高考的情景,他说父母并没有过多在言语上“关心”,平时学习也是自己管自己。高考时,因为家离考场远,考试期间,小赵住在了考场附近的酒店里,但父母还是住在家里,并没有陪考。“考试的前一天,父母没有问关于高考的事,只是帮我把准考证、考试用具等准备好。另外,怕考试消耗体力,又准备了一些高热量的零食。”

考试期间,小赵打电话回家,父母也没有问考试的事情,只是随便说了些生活上的小事,比如中午吃了什么。考完试,他和同学一起回家的路上,又给父母打了个电话。“他们这才小心翼翼地问我考得怎么样?为了打趣,我还装作特别消极地说‘不怎么样’,电话那头,母亲笑着说‘没事没事,考完就好’。”回家后,父母准备了一大堆丰富的美食,他这才说实话——正常发挥。“特别感谢他们,没有给我压力,嗯,挺好的。”

西北大学学生:爸妈做得越多,我压力越大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学生小耿是2013年参加的高考,她的父母跟其他同学父母差不多,为她的高考操了很多心。

她说,虽然爸爸一直告诉她要放松,正常发挥就行,但她能看出来,爸妈比她更紧张。“我爸每天接送我,我妈在家负责后勤,给我做各种吃的,尤其是传说中补脑的。”看着父母操劳,她反而有了压力,“如果考不好,会觉得对不起他们。”

数学考试时,小耿发挥不好,有些题看着眼熟,但就是不会做,出了考场,爸爸似乎看出来她情绪不好,并没有多问,一直在安慰她。

“我觉得更对不起他们了。我就想说,家长有时候做得太多,反而会让考生压力大,应该是顺其自然吧。”

长安大学毕业生:心态放松考试超常发挥

与上面的这些高考过来人相比,小柏参加高考的时间要远一些。2007年,她考上了长安大学,这个消息让她的同学大吃一惊,因为在同学们眼里,小柏学习很努力,但模拟考试成绩却一直不理想。

正因如此,对于当年的高考,她自己也并没有抱太大期望,能上二本就谢天谢地了。与很多考生高考前的焦虑不同,考试前两天,她还和朋友去KTV唱歌,玩到很晚。高考成绩公布,她竟然上了一本线,这个结果让她和周围的人几乎不敢相信。“在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里,我考出了上学以来最好的成绩。”

她回忆,当年高考前,父母也在方方面面关心她,但她认为,高考主要还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家长心态也要放轻松。

(原文刊载于“华商网”,有删节)

猜你喜欢

过来人模拟考试考场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过来人
过来人
一道高三模考题的多视角求解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高考物理模拟考试中的心得
高考“过来人”的二轮复习经验
如果高考可以重来,你还会选择现在的专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