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海淀区政府服务创新再亮“样本”“中关村智造大街”将形成“懂智造”生态

2016-07-12肖桂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海淀智造海淀区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北京海淀区政府服务创新再亮“样本”“中关村智造大街”将形成“懂智造”生态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7月23日,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的北京市海淀区,正式启动了“中关村智造大街”。智造大街的启动,为加速促进双创服务走向高端化、支撑创新创业与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关村乃至全国最新前沿技术展示、发布和交流提供了新的舞台,标志着“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新街区计划中服务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实现从0到1的跨越。专家认为,从顺应改革创新趋势托起民族科技企业,到服务创新大潮服务创业“小巨人”需求,再到引领创新潮流,让科技带动产业发展,海淀区演绎了政府与企业、科学技术与产业进步的三步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区域样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等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

目标:创意转化和硬件实现

“中关村智造大街”位于海淀区五道口腹地,北起双清路,南至成府路,全长380米,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浓厚的科技氛围让这里汇聚了延伸撬动西三旗地区持续转型发展,与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创业大街形成三街联动,支撑双创走向高精尖,助力北京产业转型,进一步推动实现引领辐射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关村智造大街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将突破10000项,技术交易额超1000亿元,其中50%以上辐射京外,合作园区100+,服务企业10000+,带动收入5000亿元。

特征:智能制造高端要素聚集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这个街区目的,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展现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地位,围绕人工智能等高端核心技术,打造高端智能制造创新要素聚集区;另一方面是要在海淀既有创新创业、信息技术、高校院所、科研实力、人才聚集优势上,进一步抓住全球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围绕智能硬件产业链布局,增强软硬结合能力,积极抢占智能制造制高点和话语权,形成能够对标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等前沿战略的新路径。一批专业服务平台和国际化创新机构。智造大街以“创意转化和硬件实现”为目标,以全链条服务和创新育成为特色,涵盖了敏捷制造,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检测认证,小批量试制,科技服务,市场推广,形成了支撑创新的北斗七星产业生态,通过平台化的服务“一站式”解决创新企业的服务需求。与一般产业园仅仅提供类似企业聚集空间,缺乏整体的产业链、供应链等专业服务相比,中关村智造大街围绕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产业链资源、专家资源,将形成独特的创新生态和“懂智造”的服务生态。这成为中关村智造大街区别于一般产业聚集区、产业园的突出特点。

此外,中关村智造大街将进一步实现四个功能定位:智能硬件产品创新,专业力量实现从0到1;智能制造标准创制,推动国际国内标准制定、推广;国际技术交流,融合全球人才之智;科技成果辐射推广,汇聚全球高端科技。

未来三年,中关村智造大街将成为海淀产业升级的新支点,向北

据介绍,街区整体突出“智能制造产业高端要素聚集”的特征,实现功能分区:建设国际技术创新交流区、创新成果体验展示区、智能硬件创意实现区、产业育成加速区、创新型高成长中小企业聚集区等,并促进形成产业上下游联动。

经过半年的调整梳理,街区目前已汇聚了“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创新平台”、“智造项目成果转化平台”、“国际技术交流转移平台”等多类服务主体。已有中国电子标准研究院、ARM加速器、硬创梦工场、云智造、京东方等平台服务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中科创星、中科飞龙等中科院项目转化平台,英特尔研究院背景的智能驾驶转化项目,并引进美国Plug & Play公司总部落户中关村核心区。另外,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创新中心也入驻中关村智造大街,助力发展。街区目前聚集了幻境时空、国承万通、精唯信诚、汉唐自远等创新型科技企业,涉及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入驻企业产值已达30多亿元,如果按照街区长度计算,街区平均每米创造产值近800万元。智造大街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的建设,将带动中关村乃至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近100亿元产值的提升,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向高端化和国际化迈进。

经验:持续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放眼整个海淀区,创新高地正通过不断“再创新”持续焕发活力。持续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则成为海淀创新高地的重要经验。

20世纪80年代,IT技术成为海淀为全国所熟知的招牌产业。在快速萌生的信息化设备市场,海淀积极促进服务构建了产业聚集区域,催生了联想、浪潮、神州数码等一批信息化巨头。1998年,北京市及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第一届中关村电脑节”。此后,中关村电脑节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IT产业的窗口,一大批国内外技术人才快速成长。2000年,海淀中关村通过汇聚资源,形成了“一城三街”创新格局,一批创新“瞪羚”诞生。2013年,海淀创新模式,用市场力量打造220多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中国创业创新新地标;2015年,海淀持续发力,以7.2公里的中关村大街为着力点,打造中关村大街升级版,支撑双创走向高精尖……无论是“一城三街”的整体规划、持续升级,还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成功“腾笼换鸟”,海淀区展现了政府的手如何服务创新的智慧:顺应热潮、巧妙布局、借力市场、提升实力。

“中关村智造大街”的诞生体现了政府服务创新新的智慧:着眼经济主战场,提前部署引领,让区域成为下个经济“风口”的风向标。一方面,政府锁定发展方向、政策规划。海淀区根据实地调研和综合比选,考虑到清华大学东门周边高校院所云集、地理位置优越、国际交流频繁且房屋产权较为集中,具备快速实现转型升级的多项有利条件,依托成府东小街、清华东街沿线打造智能制造街区。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机制组建“北京海东硬创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市场主体,负责业态调整、产业集聚、资源汇总及品牌促进等。如此一来,街区的打造便不再是政府赤膊上阵,而是借力市场,推动资源再聚集。市场机制将带来专业的人才、技术、资源、品牌等资源,政府的任务只是做好专业服务、公共服务。

目前,海淀区正在逐步设立“智造平台服务类企业的考核奖励指标”,同时探索建立“园区+平台+基金+联盟+品牌”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在此过程中,海淀区政府将会更好地扮演“服务员”角色。

猜你喜欢

海淀智造海淀区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飞吧!少年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