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016-07-06邓媛嫔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积木玩具事情

邓媛嫔

分享,是一个孩子们说的出却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很多孩子会认为心爱的东西一旦给了别人,它就再也不会回到自己手中了。在幼儿园常常会出现争抢玩具之类的现象,当事情发生之时,年少的孩子们该如何去做呢?于是,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形成乐于与他人分享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当天真可爱的孩子对一件东西喜爱有加时,就很难从他手中拿走。幼儿的独占心理很强,在他们看来,东西一旦给了别人,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分享对孩子们而言,就是被剥夺,东西永远给了别人。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减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培养孩子乐于与他人分享的境界。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幼儿了解分享的真正意义,萌发幼儿自愿与他人分享的意识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大部分都是独苗,爷爷疼奶奶爱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很少会有想要却得不到或者是需要与他人共同拥有一件东西的时候。于是,分享,对他们而言,只是口上说说,但在他们的意识里,并不知道什么是分享,分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例如:班上一个孩子在玩彩色积木,另一个孩子走来,说:“我也想玩,你可以和我分享吗?”两人经过商量后,都同意一起玩彩色积木,每人搭建一个房子,比比谁搭建的更好看。可是,到后来盘子里的积木越来越少,只剩一个黄色积木,两人都想要,就开始争吵起来,互不相让。

由此可见,孩子们眼里的分享也许只是一时兴起,只是同意一个伙伴和自己一起游戏,而在真正碰见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谁也不会谦让,他们认为东西拿出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自私,而是孩子的一种自我的表现。因此,我们要耐心引导,让幼儿感受到与人分享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小朋友感受这份快乐,那么自己会更加快乐。从而让幼儿们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分享意义,让他们从此爱上与人分享。

二、讨论:当别人要借用你心爱的东西时,你会怎么做?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有小朋友要借用你心爱的东西时,你会怎么做呢?围绕这个话题,通过即兴表演、看图讲述、谈话等多种形式组织幼儿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有的孩子说:“等我不玩了再给他玩。”有的说:“我借他玩一下就拿回来。”有的说:“如果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可以和他一起玩。”总之每个孩子的想法做法都截然不同。最后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分享的过程是美好的,我们可以和他人共同感受一样东西,一起玩,一起乐,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分享的同时不仅会感受快乐,还会拥有更多的好朋友,从而也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通过实践体验,让幼儿感受分享的意义,让分享成为幼儿自愿的行为

通过之前的实践和讨论, 孩子们对分享这一行为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做法。但是,他们真的能做到不论什么时候都乐意与他人分享吗?为此,笔者做了一次实践活动来加以证实。

当天带来了一个会说话的房子,在班上给小朋友们展示后,投放在益智区里。区域活动开始了,个个都朝着益智区跑去,大家都想玩这个玩具,出现的状况也是连连不断。有几个孩子商量着说:“找一个人把房子抢来我们几个一起玩。”有的孩子说:“我先玩一会儿,再给你们玩,好吗?”有的孩子便是二话不说把玩具抢来;也有的孩子说:“我们石头剪刀布,轮流玩,一起分享。”场面很是混乱。笔者上前把玩具拿在手上,说道:“既然大家都想玩,那你们谁愿意和我一起玩?”,“我,我,我”我的声音连连不断,最后我通过一个游戏让孩子们都参与其中。

由此可见,很多孩子的分享还是停留在嘴上,真正遇见了需要分享的事情还是会将分享的事情抛在脑后。游戏后笔者及时地做了分析和总结,感受分享的意义,从中得到乐趣。

四、家园配合,不断延续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享受分享的快乐

家长的配合和在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改变家长的观念和做法。例如: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一手包办,孩子的要求一一满足等这些都是盲目的宠爱。为此,在家长园地和网上开展了相关的专栏,以便和家长一起交流心得,相互提出可以践行的措施。只有得到家长的全力配合,幼儿才能在学习中逐渐成长,这也是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

分享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通过教育让孩子们学会真正分享,用语言和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享受分享中带来的快乐,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因为,只有当分享成为一个自然且随意的行为时,孩子们才可能选择慷慨。

(作者单位:江西省军区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积木玩具事情
堆积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有趣的积木
把事情写具体
玩积木
一级浪漫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