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及实施建议

2016-07-05卞慧玲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状况探讨

卞慧玲

摘 要:分析与归纳目前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状况,能够精准定位我国的中小学经济教育,从而给出关于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科学化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经济教育;状况;意见;探讨

中小学经济教育的概念是,有目标、有规划地培育中小学生对经济领域的解读能力、经济理论的使用能力以及经济实践能力,牵涉到创业领域、消费理财领域、职业发展领域、商贸领域等。其初衷是为了培育学生日后对社会经济情况的解析、预判等技能,并让社会经济活动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观全球重要发达国度的教程规划,大部分均在小学阶段设立了经济学教程,而中国却处于摸索阶段。笔者试图对目前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状况实施解析与归纳,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模式的同时,解读中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状况,并给出科学化意见或应对策略。

一、我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状况

尽管近年来我国小学、初中思政改革中也添设了一部分经济教育内容,然而经济教育教程通常见于高中时代,小学与初中的经济教育教程尚属少数。这样的状况对我国公民素养的提升以及为社会储备人才方面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降低。

1.把经济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政教育工作当做重点

我国传统的经济价值理念一味忽略道德,而看重财富,并且传统的经济形势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颇深。而中国的经济教育能够上溯到孔子时期,孔子曾经指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孟子、荀子以及汉朝儒学大家沿用孔子的思想体系,并经过岁月的磨砺,出现了“为富不仁”、“求财不义”等经济价值观,构建了看重道义、淡泊名利、德行为首、财富次之的主流经济伦理理念,这也是我国经济教育一直想达到的境界,然而要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中小学的经济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都包括在思政教程内。中国与中小学经济教育教程相关的课程的开设历史悠久,明代初期以及清代末期的“修身课”以及“法律理财课”就是经济教育的前身。

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机构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颁布了相关纲要,并明文指出:初中开办“政治理论课”,高中开办“政治理论课”、“经济理论课”、“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课”等。之后编纂的中学政治科目教科书,大部分均沿用该教程架构。如此,就把中小学经济教育的讲授挪移到高中时期。而在中国小部分的中小学经济教育教程中,依然要与思政教育融合。例如中国的高中教科书《经济常识》的开办,表明经济理论是一类思政教程,而非常规的经济专业教程。高中一年级政治课的课表阐述了经济理论课开办的目的:依照马列理论的基础论点,以邓小平构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引导,阐释相关理论,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特点,并且解读我国经济状况等。

在2004年的实验版常规高中思政教科书《经济生活》内,基础性的引导理念与目的均为形成改变。所以,能够将该课程看成是以马列主义为核心论点的教程,是为未来中学生的学习经济课程做好铺垫,是思政教育教程。

2.中小学经济教育牵涉到的东西不多

当前,中国的中小学还没有单独设立经济教程,小学与初中仅有少数的经济教育相关知识。在小学三年级“社会教程”内,对我国建立以后的经济情况进行了简介:初中二年级公民教育课内“公民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等牵涉到一些经济学理论;初中三年级社会进步知识内出现了“中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体制”的阐述。中国的中小学经济教育通常在高中一年级的思政课中较为常见。其通常阐释产品与产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司与经营人、产业与劳动人、目前全球市场与中国的对外商贸等知识。在2004年实验版常规高中思政教程《经济生活》内,基础的部分分为两大版块:第一个版块是必修教程——经济生活的具体事项,包含生活与消费、投资与创业、薪酬与配置等;第二个版块是选修教程,包含古典经济领域著名人物的学说结晶、马列主义经济学的创建、解读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关联的初级讨论等。所以,我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课程缺乏持续性,内容并不宽泛,并且教学版块与高考、大学教程严重脱离,学生对晦涩的理论的理解不到位,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

3.中小学经济教育的教师紧缺

我国目前的高中思政教程教师大部分没有通过专业的政治方面的考核,仅仅涉猎了政治经济学,并未经过体系化、标准化的经济科目培训,经济领域的知识储备不够,而且缺少进修的机遇,教学经历过少,并未形成独立开办经济教育教程的技能。而在中小学阶段,有关的教程职位通常被思品教师或班主任担任,教师的素养参差不齐就不可避免。

4.缺少社会范畴的经济教育支撑体系

当前,我国的教育机构还没有对中小学经济教育制定出硬性法规,社会方面也缺少对应的与发达国家近似的机构为初中、小学的经济教育进行规划,还缺少我国经济教育机构的引导,并很少有机构能够帮助中小學的经济教育领域完成材料的搜集。所以,我国的中小学经济教育与发达国度不可同日而语。

二、我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实施意见

1.设立单独的经济教育目的与教学版块

市场经济、创业立业等理念都需要中小学完成经济教育,中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目的与教学版块是着眼于提升学生素养——特别是经济素养与创业理念的萌发上。目前我国依然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就踏入社会就业,假如不在中小学阶段就了解经济教育,让大部分学生感到遗憾与惋惜。

很明显,我国现有的经济教育仅仅在思政教育中一笔带过,与我国市场经济与学生个人进步的需求是相悖的。所以,应意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完成思政教育的辅助用具,也不单是一类科目,而是人们的一类思维的传承,是决策的用具,其与人们生活的每个层面与多类科目的联系极为紧密。我国应重头界定教育目的,构建区别于政治教程的单独的经济教育目标系统,构成体系化、范围广的教程体系。在教程实行的初级阶段,能够与它类教程融合,应逐步将其从思政课程中分离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目标系统与教学预案。

2.尽量在中小学低年级段设立经济教育教程

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关键的经济学内容要在学生6周岁—12周岁阶段学习。比如小学阶段,教育工作人员就已经认识到生活上的琐事能够诱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取舍,当学生认识到这部分抉择会产生持续时间不一的效果阶段,就会调动自己的思维——怎样在不侵犯别人权益的基础上,做生活的智者,理性地行为,主动的参加社会活动,让个体与社会能够共谋进步、共同发展。中国中小学的经济教育其实就是打基础的过程。

3.打造教师团队并获得教育体系支撑

目前中国中小学通常缺乏经济教育的专门任职教师,理科毕业的经济专业的学生,任职于常规的经济教育领域的人数尚属少数。所以,中等师范院校应增设经济学教程,让应届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常规的经济教育领域中去。对目前的经济教育人员来说,应完成对应的培训,并依照被培训的对象的特征,使用对应的模式,例如长时间培训、短时间培训、初期培训、中期培训、高等培训、普通培训等。并且,应构建中小学经济教育的支撑与保证体系;例如构建中小学经济教育开发中心、发行有关体系的著作、互联网中小学经济教育课程等来向学生灌输经济学常识。

综上所述,当前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是值得探究的,而针对这部分现状,要通过策略去改善,就要提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让实践去检验理论。光说不练只会停步不前,也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教育发展与进步。经济教育从中小学抓起,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怎样践行至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6(5):1-2.

[2]王忠政,刘娟.中外高校远程合作教学模式探究——以“亚洲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7):51-56.

(作者单位:内黄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状况探讨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