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共性问题与对策

2016-07-05鲍计国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政策农村

鲍计国

摘 要: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当前我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国家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文章采用公共政策分析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分析我国村官政策存在的提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政策;农村

2008年4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文件,决定在全国范田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简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计划,决定从2008年到2012年,选聘10万名大学生村官。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共选聘36万余名大学生村官,目前约有23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大学生村村官政策对大连农村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我国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的问题,文章对我国各地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村官主观意愿与政策目的不一致

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拓宽了大学生就业领域,也为农村及社区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同时也为基层组织储备了充足的备用人才。但是,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志向与政策目的存在着较大的分歧,2015年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61.3%的大学生村官实习期满后倾向于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而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不足10%。从大连市甘井子区2006年到2013年就任的50名大学生村官实际去向来看,有34名村官期满后考取了公务员,13名考取了事业单位,期满后继续从事新农村建设的为0人。目前《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大组[2014]92号)等相关制度往往停留于逆向激励效应,不是激励大学生扎根农村,而是激励大学生通过这个跳板获取理想的工作,如“聘期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享受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有关政策待遇。”所谓优惠政策主要就是招考加分或单独录取。矛盾显而易见:大学生村官当初选择大学生村官职位时是被政府优惠政策吸引,进而离开农村并非政策的主要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就形成南辕北辙的局面。大学生村官以这样的出发点去工作出现无法适应农村工作环境、无法融入农村文化、个别人工作缺乏激情、对困难有畏惧思想、不能勇于承担责任、丧失学习欲望、无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等等情况自然是在意料之中。

2.大学生村官缺乏农业知识,实践能力不足

对于从小到大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很多大学生村官来说并不熟悉,甚至分不清基本的农作物。即使是出身本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大学也是以学习为重,对农业生产不夠了解,加之社会经验、基层实践经验缺乏,所以他们遇到的每个问题对他们来说都非常陌生,在处理问题没有足够的信心,而优柔寡断。如果从大学生村官本身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他们的实践能力不足;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村官而言,真正熟悉他们所工作的行政村至少需要1年时间,而目前辽宁省大学生村官任职时间为两年。大学生村官一到地方就“好使”也不现实,因为他们本身的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相对而言,如果一个大连本地农村出生,社会实践较丰富,能力较强的,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障碍也只是会相对少一点。同时,目前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际从事的工作多是党建、宣传、信息整理等文字、文书类工作,这和大学生村官无法实际开展工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3.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指导思想被误读

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政策的解读立场和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因而,在政策目标的优先选择、侧重点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甚至会有所增减。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充实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人才结构,为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而相关部门或利益相关者把“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理解为“引导大学生就业”和“缓解就业压力”,进而出现只要把大学毕业生招录入村就职即完成任务,至于大学生入职后的问题并不为大多数地方基层持续关注。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在就业规模还是质量方面,大学生村官政策实际发挥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意见第五款“政策待遇”在宣传、执行过程中被放大,这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也是不相符合的。

二、提升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

1.建立优胜劣汰的考核激励机制

要想解决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的问题,必须从问题源头入手:变逆向激励为正向激励。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激励机制中无论是大连市还是全国其他地区都重在逆向激励效应(即不是激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所作为,在农村奋斗一生,而是激励大学生村官通过当大学生村官获得理想的工作),如大连市在每年公务员招考中某些职位都要求必须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高校毕业生。这样的激励机制应该调整,即创造大学生村官努力与效益挂钩的新机制。一是应切实创造一种大学生村官自身努力与自身效益“挂钩”的机制,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最大化地为行政村、社区创造福利;其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或者办法,通过每年相对固定调研动态考评等制度和量化指标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方面考核评估,勤绩联酬等奖惩体系,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奖励并对“无作为”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确认并予以淘汰,同时把综合评价与职务晋升挂钩,通设立科学公平的考核机制,真正调动起大学生村官为村里发展的积极性。

2.科学选拔和延长任期

在当前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中,我们选拔对象的重点在于政治面貌、专业特长以及综合素质等,这是无可厚非的。除此之外,课题组认为,选拔机制还应注重本土化因素。大学生村官的人选应适当偏重农村生源,因为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对乡村社会有着相对深刻的理解,可以省去了大量的磨合成本。另外,与城市生源相比,农村生源更容易“扎根”于乡土社会,更容易长远化地考虑问题;而且农村生源在融入性方面,也比城市生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大多是省市大学生村官的任期是3年,辽宁省大学生村官任期为两年。大学生在这两年内,对其所在的行政村并不能真正了解,甚至还来不及进入角色,所以很难干出成绩。课题组建议将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村官任期延长至4-5年。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前两年时间对所在的行政村有足够的了解,并弥补农业知识缺乏、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对自己的项目能够进行充分论证、调研,进而实施规划,带领村民致富。

3.提高大学生村官政策引导信号的精准度

从全国及调研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基层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目标定位不深刻、认识不到位,简单地将这一政策的目标解读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随着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只是一味地把他们看作“包袱”和负担,希望他们尽快“一走了之”,而没有把这一群体当作重要的人才资源,更没有从人才战略工程的高度谋划和推进。针对这一情况,需要从三方面予以纠正:工作规划上,坚持从长计议,制定长远的措施;具体操作中,深入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把握这支新型人才队伍成长的规律性,不急于求成、不揠苗助长;工作方法上,注重科学性,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压担子、严考核。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落实程度、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并制定协调制度,定期会商、沟通情况、协同推进,特别是在大学生村官的招录选聘、岗位培训、跟踪培养、配套保障、有序流动等重要环节,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钟帅.大连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有效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宋言奇.基于制度“嵌入”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再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7-9.

项目基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5年度校级项目“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政策调研”(XJLXYB002)。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政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政策
政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助企政策
政策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调查与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