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恩太守年谱》主要碑文考论

2016-06-21陈军胡石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史志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年谱乾隆

陈军 胡石(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思恩太守年谱》主要碑文考论

陈军胡石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富察敦崇的《思恩太守年谱》是记述咸丰五年(1855)到宣统三年(1911)年间作者生平所见、所闻、所感的一部纪实类著作。笔者通过对《思恩太守年谱》中的主要碑文(“以宁公墓志”“重修卫藏双忠祠碑记”“六世祖恪僖公哈锡屯追赠三代诰封石碣”)进行考析,考证史实,对相关一手资料进行剖析、组织,得出富察家族在边疆防卫、为官为民及清廷前期政权巩固三方面的贡献,并升华其学术价值,以供同好者析疑。

关键词《思恩太守年谱》碑文以宁公双忠祠

胡石(1986—),男,黑龙江讷河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组织。

富察敦崇的《思恩太守年谱》是记述咸丰五年(1855)到宣统三年(1911)年间作者生平所见、所闻、所感的一部纪实类著作,它的意义是深远的,既从微观上揭示了整个富察家族的生活轨迹、荣禄功勋,也从宏观上展现了当时社会整体风貌,人文、礼仪制度等。该书2015年1月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首次出版,许多珍贵史料得以公开展示,给相关学者提供了更充实、详尽的研究素材。笔者从《思恩太守年谱》所载的三篇碑文(“以宁公墓志”“重修卫藏双忠祠碑记”“六世祖恪僖公哈锡屯追赠三代诰封石碣”)入手,分析家族功勋,考证史实,对相关一手资料进行剖析、组织,升华其学术价值,以供同好者析疑。

一、《以宁公墓志》《傅夫人墓志铭》

我国古代社会墓碑与墓志乃与丧葬密切相关,为“慎终追远”之重要体现。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其功能记斯人之事迹,颂逝者之美德。一旦陵谷变迁,志文披露,使后人睹此事德而瞻敬,以期传之不朽。笔者在此记述的《以宁公墓志》《傅夫人墓志铭》,载于富察敦崇所撰的《思恩太守年谱》,两方墓志均由志主二子查清阿所立,清朝大臣、书法家英和撰文,属补志。

《以宁公墓志》志主穆靖安,字以宁。由于《清史稿》不载,所以本年谱对其生平介绍及墓志的记载亦弥足珍贵。依据年谱知,“穆靖安生于乾隆元年,卒于乾隆四十七年,葬安定门外黄军营之东,柳树营之西。年十三充清字经馆翻译官,选补户部笔帖式,军机章京上行走,京察一等,补直隶永平府同知,兼署知府,调补平泉州知州。内难艰起,复选补云南大关同知,因从堂弟云贵总督福文襄王回避,改补刑部员外郎。”

志主性情忠厚,做事正直,且学识渊博,一世清官。“乾隆乙酉,(1765)京察上考,记名外擢。戊子,以同知捡发直隶,署河间,补永平,尝摄郡守事。壬辰,调知平泉州。平泉帮繁剧区,公明敏慈惠,慎平反,任三年,政声大起。”

平泉,也称“八沟”。康熙16年(1677),康熙皇帝到八沟巡猎,见街中心有一股泉水平地涌出,称赞:“圣地平泉。”由此得名“平泉”。雍正七年(1729),设八沟直隶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降八沟厅为平泉州,隶属承德府。民国时(1913),改平泉州为平泉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隶属热河道。1928年,改建热河省,领属平泉县。由于清朝的八沟街客商云集,店铺林立,热闹繁华,因而街市中心“平地泉涌”的水质受到污染。乾隆三十五年,志主调任平泉县八沟厅理事同知。穆靖安到任后抽调钱粮,组织百姓清淤挖沟疏通泉水,使得泉水更加清澈,涓流不息。

乾隆四十年(1775),穆靖安调滦阳为官。下车伊始,整治贪官,树立廉节风尚。“滦阳民有例,办薪刍事,官给其值。先是胥吏因缘为奸,弗给值,且全省金焉。公下车,廉知弊曰:病了若是,其何以堪。乃刊示,揭于通衢,令纳刍者集堂下,给价如例,宿弊顿除,民欢呼载道,特旨令百日后供职如故。”无论是在平泉还是在滦阳,穆靖安深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其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公所至有政声,而于平泉、滦阳尤著。两地之民,戴公如父母,于其去也,先后制万民伞,走送数百里之外。非德泽感人之深而能致是耶。”

穆靖安先辈及其名讳在墓志中均有记载。“其先策勋天家,累叶济美。曾祖米斯翰,户部尚书,谥敏果。祖马齐,保和殿大学士,爵一等敦惠伯,谱文穆。父富良袭爵,西安将军,谥恭勤。”此外,其宗族也是名臣辈出。如伯祖父马思喀,内大臣、平北大将军;叔祖父马武,领侍卫内大臣;堂伯傅清,都统广成;驻藏都统、一等伯;堂伯傅恒,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一等忠勇公;堂弟福康安,大学士、吏部尚书、一等嘉勇公。沙济富察氏乃清朝名门望族,其家族的政治仕途贯穿康、雍、乾、嘉四朝,足以说明志主出身的显赫。

据墓志记载,志主先后娶三房夫人,正室爱新觉罗氏;侧室那拉氏;侧室傅氏。傅夫人是阿济格五世孙、恒仁之女,查清阿生母。古代女子一生很少参与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她们的生活紧紧围绕丈夫、孩子,亲属以外的人对其事迹德行无从祥知。因此,在女性墓志中,亲属自撰的情况更为常见。查清阿在为以宁公立墓志之时也为其母立一方墓志铭即《傅夫人墓志铭》,年谱全文记载了该墓志铭。“傅氏,满洲镶红旗人。生于乾隆四年,卒于乾隆三十四年。葬柳树营村东南恭勤公墓侧。正穴,西南向。”傅氏亡年其子查清阿时龄八岁,曾私下立誓言:“他日倘成立,当择地奉迁也。”欲将其母与父合葬。于是成人之后“某忝窃厚糈有年,次第修曾祖考、祖考坟垄,将奉母祔于先君子之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作法在当时有悖于丧葬习俗,也是是富察氏家法不允许的。“盖富察氏家法,侧室不得合葬,而准其立祖。故太夫人及郭太夫人均另建专墓,遵家法也。”为了证明其做法的合理性,查清阿引经据典,从相墓家之说,到东晋郭景纯的《葬书》,再到《孝经》的儒家伦理思想,无不是寻找理论依据。“相墓家辄言,旧壤良吉其物迁,迁且不利葬者。某不敢惑菘说,终当迁而祔焉。乞并铭之。余谨稽诸传记。合葬非古也,为不忍先死者之复见也,周公盖祔,则同穴之义矣。抑闻葬者,藏也,亦求先人体魄之安而已。景纯《藏书》吉凶之说,儒者所弗凭信。顾《孝经》不云乎‘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固未尝不言吉凶,宅兆既吉,不迁而祔何害,矧夫人之德,自啼以昌炽其后嗣,初不系乎宅兆之允藏也。”据墓志记载傅氏是一位谨守礼教、勤劳朴实的良家妇女。“夫人躬劳苦,佐中馈,黾勉不少休,方以宁公玉直枢廷,恒五夜披衣趋公弗懈。夫人闻鸡警旦,奉巾栉,进盘飱,历直余年寒暑无倦,以是诞育贤喆,振振乎绍烈而扬休声。”此墓志铭对古代的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宝贵文字资料。

据志文记载,志主生有四子、二女。“长哈清阿,官陇西知县,殁于军营。次查清阿,官两广盐运使,即云圃。次他清阿,早卒。次那清阿,刑部陕西司郎。孙,诚复,光禄寺笔帖式。诚端,官陕西按察使。诚春,候补中书。诚玉,七品荫生。诚凝,兴京通判。诚善,拜唐阿。诚斌,户部笔贴式。诚秀,吏部笔贴式。曾孙,锡龄,七品荫生。锡祜,候补八品笔贴式。”真可谓:“相门之孙,风教敦兮。分绩三辅,遗爱存兮。未竟厥施,名则尊兮。禄单厚,贻后昆兮。勒铭幽础,巩高原兮。”

《以宁公墓志》及《傅夫人墓志铭》撰文及书丹纂盖者俱全,均由英和撰文、阮员篆盖、刘彬华书丹。

“英和,字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尚书德保子。英和少有俊才,乾隆五十八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嘉庆二十五年,军机大臣,调户部。英和通达政体,遇事有为,自其父及两子一孙,皆以词林起家,为八旗士族之冠。”著有《恩福堂诗集笔记》《恩庆堂集》《卜魁集纪略》等。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生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少年即笃志坟典,二十五岁了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阮元毕生仕宦特达,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所作《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均是书学史上的重要著述。“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刘彬华,字藻林,一字朴石。嘉庆六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颇有声望的诗人兼学者。著有《玉壶山房诗文钞》《岭南群雅》。

从以上三人在清朝的地位及名望可见志主家族与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也说明沙济富察氏家族在清朝的社会地位。

墓志内容虽未涉及重大事件,但可作为了解志主生前的政绩、功业、学向的依据,亦可成为其浓缩的个人历史档案,以弥补国史记载的不足。同时为沙济富察氏家族史的研究及平泉地方志的不足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

二、重修卫藏双忠祠碑记考

我国历史上就有设立双忠祠祭祀烈士的传统,从唐代的张巡、许远双忠祠,到明代的抗倭名将晏锐、朱裒双忠祠,再到清代的卫藏双忠祠,无一不流露出爱国烈士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正如双忠庙前的传世名联所描述的“国士无双双国土,忠臣不二二忠臣”。

卫藏双忠祠的由来亦是惨烈,据《国史列传》记载:

“十五年五月,公抵藏,偕拉布敦公疏言,珠尔默特策布暴死,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擅调甲兵,运炮赴萨海地名。谕曰:此事惟当静以俟之,待其自起自止,俟回藏后,将如何举动之处,再取进止。九月,疏劾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往后藏时,诬构卜伦第巴等,籍没其产,又逐其兄子,戮辱颇罗鼐札勒父名。旧人殆尽。现带兵二千余,在距前藏三百余里之达木地方驻牧。谕以道路辽远,可暂听之。十月,奏逆迹渐著,宜相机擒治。命副都统班第赴藏,并密谕川督策楞,构兵援剿。时珠尔默特那木札勒阴通准噶尔,绝我邮置,军书不达者旬日,公与拉公决计翦除。是月十三日,召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至通司岗公署,登楼,数其罪,手刃之。逆党罗卜藏札什等聚众围楼,纵火施枪炮,达赖喇嘛遣救,不得入,公被创自尽,拉公亦遇害。”[1]罗振玉.国史列传[M].中国民族图书馆.

此事件后,清廷深感对西藏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故于乾隆十六年(1751)制定了《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废除了世俗藏王体制,提升驻藏大臣的地位,集管理权于中央,可以说傅、拉二公为清廷乃至后世的治藏之路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维护了西藏的稳定。

“十六年春,柩至京,上亲临奠醊,赏白金万两治丧,赐祭赐葬,予谥襄烈。御制诗纪其事,并立祠通司冈。未几,达赖喇嘛使番部公爵班第达等,擒逆党以闻,我将军策楞班第至藏,奏称珠逆僭立名号,勾结准噶尔,求发兵为声援。设非二臣决意除害,则贻祸藏地,将不可言。诏建双忠祠于京师石大人胡同,列入祀典,为实心为国者劝。”——节录一等襄列公《国史列传》

从上文可知,乾隆帝深感二公忠烈,分别在京师(石大人胡同)和卫藏(通司岗)设立两处双忠祠用于祭祀,御制诗纪其事,部分碑文如下:

“雙忠祠有序

乾隆十五年,駐藏都統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誅,叛臣朱爾墨特那木札爾,其黨羅藏札什,率兵助逆二臣死焉。贈以伯爵優,而歸其喪於京師,親臨奠醊,建専祠祀之,命曰雙忠,並紀以詩。

衛藏西南夷極邉,入我王化百餘年,始猶羈縻後執賮,置兵為守防呼韓,

蒙古習俗尚黄教,得失視此為轉旋,其何小醜背厚澤,夜郎自大輕王臣,

託詞承平勞物力,示之大信休兵屯,戕兄虐下遂無忌,更與外賊為牽援,

血人於牙攫財賄,中梗驛路軍書傳,惟時奉命監彼土,曰傅清暨拉布敦,

目覩逆勢日猖獗,炎炎不息將燎原,戰守不可兵力弱,官軍萬里阻蜀門,

國事為重餘度外,二人同心利斷金,……”

乾隆五十六年(1791),福康安(字瑶琳,号敬斋,富察氏,福文襄王康安)奉命进剿廓尔喀,凯旋后来藏瞻拜遗像,谒见双忠祠,修葺而新后,重题“卫藏双忠祠碑记”,现存西藏拉萨市龙云潭的“双忠祠碑文”悼祭即为福康安所做。碑文除记载傅、拉二公事迹(与前《国史列传》所载内容相同,此处不加重复),还追述皇帝、藏民对二公遗泽的感念,部分碑文如下:

“公虽死,而全藏以安,国威以振,是非霍光之诱斩楼兰所可同日语也。事既定,班公及四川总督公策楞至藏,列二公死事状。上闻,天子震悼,下诏褒嘉,谥以襄烈,与拉公赠一等伯,入贤良祠、昭忠祠。复敕建双忠祠,每春、秋二时,特遣大臣致祭。子孙一等子爵,世袭罔替。恤忠录用,延及苗裔,公之心其可慰矣。”

双忠祠一路的悲欢坎坷,碑文的壮烈深情,无一不是忠臣满腔热情的写照,傅公宗族(即富察家族)在清廷的边疆治理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出类拔萃,政绩卓然,如马奇(富察氏八氏祖)康熙二十八年,时任左都御史,随同索额图与佟国纲代表清朝与俄国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收回雅克萨;他们大义凌然,为国捐躯,如傅清的壮烈,福康安的英勇,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起事,廓尔喀入侵,苗疆起事(一说福康安死于苗事)。

卫藏双忠祠背后故事亦见清晰,既是家族荣耀的升华,又是国家治疆维艰的显露,由“重修卫藏双忠祠碑记”为契机,笔者做了以上考证,以期为相关研究贡献力量。

三、祖茔地碑文考

《思恩太守年谱》中记录富察敦崇于宣统元年(1909)携家人至旺家河子祖茔祭祖行礼,对茔地的大略布局及碑碣各文进行了描述,这对于富察家族祖茔地及各碑文考证可谓是未曾公布的一手资料,笔者誊录部分并做初步研考,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茔壬山丙向,正穴,系四世祖讳旺吉努。左昭,系五世祖讳万济哈。右穆,系五世祖讳万塔锡。穆次穴,乃风鉴依公,死而无归,遂即藏此,子孙一体致祭,称之曰“朋友太爷”,可以见先世之厚德矣。正穴前中,为六世堂叔祖讳阿克顺,即所谓怀抱子孙之藏法也。阿公前有夫人赵氏旌节孝石碣。正穴前有康熙四年六世祖恪僖公讳哈锡屯锡,一作什,满文锡、什不分。追赠三代诰封石碣,然仅二代在此。三世祖讳德依珠一作得一珠,满文德依、得一不分。与始祖讳檀都、二世祖讳哈礼之墓,均在兴京老茔。丰天正东三百余里,无人去过。在此者,以旺公为始祖矣。墓前左首又立一碑,以纪追赠始末。墓前右首有乾隆十九年文忠公讳傅恒九世所立碑,右次有乾隆四十四年勤恪公讳福隆安所立碑,左次有乾隆四十五年文襄公讳福康安所立碑。勤恪,文襄皆文忠公之子。明堂前有石门一座,乃同治元年盛京兵部侍郎十二世讳联康所建。此祖茔之大略也。”[1]高文俊.思恩太守年谱[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

据《八运二十四山水吉凶判》记载“壬山丙向为坐北偏西向南偏东的方位,【阴宅】本山向:八白令星会合坐山,有三叉、明堂及来龙、高山均主大发,向首衰气,切忌见水;有山,即为生气得力,尚能主吉。”富察家族乃世家大族,祖茔地选址及位置布局自然极具讲究,按风水讲究设立明堂,明堂指的是穴前群山环绕,众水朝谒,生气聚合的场所。缪希雍《葬经翼》云:“明堂者,穴前水聚处也。”此外,该茔地依据昭穆制布局各先祖墓地位置,昭穆制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用左右位次表示,左为昭,右为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基于以上笔者大略绘制出富察家族旺家河子祖茔地坟图。

富察家族旺家河子祖茔地坟图

沙济富察氏一族对清前期政权的稳定及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世祖旺吉努于明末投靠努尔哈赤并受到重用,隶镶黄旗,满洲军籍,傅恒所立碑文做了以下描述:

“吾富察氏,世居沙济一作集。粤我太祖高皇帝,龙兴东土,吾始祖讳旺一作望吉努公,以近依里社,得先被日月之光,举族归心,率属来附。吾始祖得受佐领之职,世领其众。”

当时旺吉努被封为牛录额真,从此此支子孙世袭权贵,门楣显赫,成为沙济富察氏家族最为繁盛的一支。旺吉努之孙哈锡屯于顺治元年(1644)授职内大臣,议政大臣、世袭职位屡进一等阿斯哈哈番,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时诸大臣大都依附,独哈锡屯持正,忤逆睿亲王,受降职处罚,后世祖亲政,累进世职。《思恩太守年谱》中哈锡屯追赠三代诰封石碣即为有力佐证,现节录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贻阙孙谋,忠进识世传之泽。绳其祖武,恩荣昭上逮之休。忠厚之道攸存,激劝之典斯在。赠资政大夫,半个牛录章京,一等阿思哈哈番,总管内事,黑白昂邦,旺吉努,乃太子太保,一等阿思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管半个牛录,黑白昂邦加一级,哈锡屯之祖父。尔有贻谋,以启乃孙。传至再世,克勤王家。褒宠之恩,宜及大父。兹以覃恩,赠尔为光禄大夫,太子太保,一等阿思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半个牛录章京,黑白昂邦加一级,锡之诰命。于戏!再世而昌,无忘贻德之报。崇阶特晋,用昭宠锡之恩。奕代垂休,九原如在。”

哈锡屯长子米思翰对清前期三藩的裁撤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主三藩并撤,康熙十二年,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先后请撤藩,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等力主三藩并撤,移于山海关外,吴三桂起兵反,他整治军需平乱。

米思翰之子马齐、李荣保,之孙傅恒、傅清等都在清廷担任重要官职,傅恒、福隆安在辅佐皇帝东巡时,瞻扫先茔,二者所立碑文如下(节录):

“乾隆八年,皇上东巡,恒得于扈跸之次,瞻扫先茔。越十年,车驾再临盛京,恒复忝与侍从,再申奠醊,树郁然。”[1]高文俊.思恩太守年谱[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1).

“今乾隆戊戌秋,皇上重幸盛京。七世孙福隆安复以菲材,忝居侍从。因得于扈从之次,拜扫祖茔,载申奠醊。霜露既降,高木阴森。瞻仰先灵,益感国家世泽之长。”

此外,七世孙福康安、八世孙丰绅济伦也在上任途中拜扫墓下并立有石碑。

纵观清一代的满洲大家,无论是兴盛时间、地位尊荣、名臣人数等,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与富察氏比肩,当然如此的荣耀取决于家族的整体贡献,笔者通过对《思恩太守年谱》中的主要碑文进行考析,得出富察家族在边疆防卫、为官为民及清廷前期政权巩固三方面的贡献,这在满清家族史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富察家族历四朝仍荣宠不绝,与清朝同起、同兴、同衰、同败,是清廷发展的一面镜子,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责编:高生记)

作者简介:陈军(196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整理。

猜你喜欢

年谱乾隆
证肇经先生年谱(续8)
郑肇经先生年谱(续2)
郑肇经先生年谱(续1)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朱彝尊年谱新考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