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分析

2016-06-16王丽华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影响因素

王丽华

(盐城工学院,224051)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分析

王丽华

(盐城工学院,224051)

摘要:文章探讨了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影响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要素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四个要素:信息/知识特征、信息人特征、信息环境特征和系统自身特征。这四要素中又各自含有一些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和知识共享间存在着三种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倒U关系。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影响因素

1引言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信息充斥着组织的每个角落,各组织渐渐地演变成各具特色的信息生态系统,知识共享作为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成为其中的重要生态环节。以信息共享为目的的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有各种独特的因素影响着知识共享。本文以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为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

2基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相关理论

2.1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解析

自1997年美国管理科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概念后,人们将信息生态学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从信息生态学角度解释,图书馆系统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是由图书馆中的信息人、信息/知识和信息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信息/知识是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元素,更是整个系统的粘合剂;信息人作为系统中最有能动性的要素,同时又是知识共享的主体,主要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信息环境主要为系统提供支撑环境,是其关键要素之一。本文所述的信息环境侧重于图书馆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文化氛围和激励机制等。

2.2 基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

对于知识共享,野中教授认为实际上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间的相互转化。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实际上就是实现馆员间、馆员与组织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递和交流。然而,在信息时代,任何组织活动都与其内外的信息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图书馆知识共享的主体就是信息人,知识就是信息,“生态土壤”则是指信息环境。基于此,本文认为基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是指图书馆通过调节信息环境,合理配置各种信息资源,调动信息人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个体知识不断转化为组织知识,并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交流共享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知识,以得到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基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对于阻碍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已有不少学者作了研究。蒋永福[1]指出知识的离散性、高成本性使得知识共享难以最大化,并强调知识共享的主体是每个有知识接受能力的社会人的现实性;李荣素[2]提出馆员的价值观、垄断心理、素质差异等影响着知识的共享;张爱优[3]于2003年提出激励机制有利于知识共享;S.Kim和H.Lee等[4]采用实证法探讨了组织文化、信任机制和信息技术等对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结合以上分析并考虑到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自身特性,本文从四个方面给出影响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信息/知识特征、信息人特征、信息环境特征和系统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并阐述了各影响要素和知识共享间的关系。模型见图1和图2。

图1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

图2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

3.1 知识共享的客体—信息/知识

3.1.1 内隐性

知识一般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前者一般比较容易获取、交流和共享,后者则表现出高度个人性,难以编码,很难客观地表达出来,而且有些隐性知识根植于它赖以形成的环境与情景之中。因此,隐性知识除了难以表达外,有时还需特定的情境,这更是加剧了知识共享的难度。所以,知识具有的内隐性越高,越不利于知识的共享。在竞争的时代,可持续性竞争才是系统发展的根本,而隐性知识对于系统的可持续性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知识共享应侧重于隐性知识。

3.1.2 复杂性

除了内隐性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复杂性。知识的复杂性是指知识源能否借助文字、图表、语言等载体将知识本体传递给知识接收者[5]。简单的知识只需要少许信息便可将其表达清楚,较复杂的知识则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解释清楚。知识受体对知识整体性的理解受到知识复杂性的影响,与此同时知识的移动性也受其损害,知识越复杂知识资源越不易于进行完整的转移。因此,知识越复杂,越不利于知识的共享。

3.2 知识共享的主体―信息人

3.2.1 知识源

(1)垄断心理。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把知识当做身份和自我价值的一部分,拥有了它就可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可以在组织中享有一定的声誉,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利益。对于知识拥有者来说,共享后知识就不再被他个人所独有,这意味着他将失去自己的优势,个人声誉和利益将受损,这必然使得拥有者不愿主动去共享知识。因此,作为“知识经济人”[6]的信息人自然对自身拥有的隐性知识具有垄断性。信息人的这种垄断心理阻碍了知识共享。

(2)认知能力。信息人中的知识源在克服了垄断心理后,在共享知识前还应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即一种能认知自身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能力。隐性知识常常处于系统中的核心地位,由于隐性知识本身的特性使得信息人常常不能感觉它的存在,信息人便不知道自己具有生态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知识,也就不会想到去提供给他人以共享。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人对知识的加工及提取。因此,信息人自身的知识认知能力越高,越有利于生态系统内知识共享。

(3)表达能力。知识不像商品那样可以自由传递,信息人共享知识时,必须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的表情、深厚的文字表达功底和准确的肢体语言等,这些能力可统称为表达能力。知识共享实际上是信息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过程,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的顺利与否必然受到表达能力的影响。信息人作为知识源能否将自己的隐性知识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能让知识受体理解、体会和掌握,都与其表达能力有着较大的关系。所以,信息人的表达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共享。

3.2.2 知识受体

(1)知识存量。由于知识学习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此接受者的知识存量及其与被共享知识的关联度影响了知识受体的接收程度。为了能够学习新知识,接收者必须有足够的相关知识以吸收新知识。例如,英国石油公司的内部知识管理咨询师发现,在团队工作中,如果参与的员工以前有过团队工作的经验,知道如何以团队成员的身份参与工作,他们就能更加容易实现知识的传递与转移。所以,知识受体所具备的知识存量与要共享的知识密切度越高,越有利于知识共享。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信息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信息人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上面说到信息人其实也是“理性经济人”,在知识源共享知识过程中,知识受体首先会考虑到自身利益,如果共享的知识对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会关注共享的信息或知识。此外,如果信息人注重自身的提升,那么他也会关注其他信息人的知识共享。所以,强烈的学习动机会促进知识的共享。

(3)吸收能力。Hendriks[7]指出知识共享是一个沟通过程,必须有重建行为,必须具有去学习、共享他人知识的能力。适当的吸收能力对知识受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知识源共享的知识,如果接收者无法吸收或者吸收能力欠佳,即使共享更多的信息或知识,也达不到共享的效果。知识的吸收过程是知识共享的一部分,而知识吸收进行地是否顺利由信息人的吸收能力决定。所以,吸收能力对知识共享有促进作用。

3.2.3 信息人间的相互作用

(1)信息人间的信任。组织内部实现知识共享的前提是个体之间相互信任。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合作性行为的基础,信任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个人对知识的自我保护意识,相互信任的氛围有利于信息的自由交换。因此,信息人间的信任程度越高,则交往和沟通就会得到加强,知识共享越充分。

(2)信息人间的冲突。冲突是指人们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在一个组织中,冲突是普遍存在而无法避免的,而且不一定是有害的。冲突既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这要看冲突的水平,适度的冲突可促进系统内的知识共享,过度的冲突则会阻碍知识共享。因此,知识共享受冲突水平的影响,两者之间呈倒U关系。

3.3 知识共享的情境——信息环境

3.3.2 信息技术

信息生态系统内知识和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充分共享需要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平台不仅解决了信息人之间的时空障碍,还保障了知识和信息的快速查询和便捷获取,如数据仓库、文件管理系统、数据采掘、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有助于快速地信息搜寻、访问和检索,可提高信息人获取信息、数据和知识的能力。适当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将使知识共享更容易。

3.3.4 文化氛围

在图书馆知识共享活动中,文化氛围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组织内部成员知识共享的意愿。正如M.Koskiniemi所说,一个正确的组织文化氛围是组织能成功地进行知识共享的主要原因[8]。因此,在图书馆内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图书馆员之间树立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知识共享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不难看出,有效的知识共享活动必然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

3.3.5 激励机制

信息人是追求利益的社会人,如果信息人知识共享的心理收益(感知价值)与当初的预期相当或高于其付出的成本时,知识共享行为便会发生[9]。因此,基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包括组织激励、信任激励、目标承诺激励和组织氛围激励等,都应对知识共享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才会促使信息人主动共享知识。然而,不是任何水平的激励都是有效的,激励水平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信息人才会主动地共享知识,所以激励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知识共享。

3.4 知识共享的系统特性

3.4.1 信息人的角色多样性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人按照作用可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这四类信息人在信息链中没有特定的角色定位,有时还会相互转化各自的角色。图书馆技术人员将原始信息处理成二次信息或三次信息,然后传播给信息消费者,并根据信息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对信息进行分解,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充当着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分解者;有时他们也消费信息资源,是信息的消费者。信息人的角色多样性使其更能了解信息的加工过程和信息的属性,有利于信息的消费吸收。因此,信息人的角色多样性与知识共享正相关。

3.4.2 信息资源的异构异质性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多数都要通过图书馆人员的组织加工,将原始的异构信息资源采取统一的规范化形式加工成二次信息或三次信息,突出其异质性,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可传播和可共享。所以,信息资源的异构异质性对知识共享产生了正关系影响。

3.4.3 信息环境的连续性

图书馆信息环境为信息生态系统提供设施、技术、文化和制度。在时间上,现在很多图书馆提供24×7的连续式不间断服务方式,以满足信息用户时时刻刻的信息需求。在空间上,各图书馆以联盟的形式整合各自的信息资源,同时做到时刻更新信息资源,使用户不再受制于区域的限制。基于信息环境的连续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广义和狭义上的共享,任何信息用户都能分享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由此可见,信息环境的连续性有利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

综上所述,表1描述了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共享与其各影响要素间的关系。

表1 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中各影响要素与知识共享间的关系

4结论

为了有效地进行知识共享活动,本文以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为切入点,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阐述了各影响要素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效果。希望这些能对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知识共享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但本文未对这些假设进行论证,因此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是验证以上的假设,将通过实证法对其进行分析,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Likert 5点尺度设计影响因素和知识共享效果量表,问卷信度采用Cronbach T系数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蒋永福,田文英,孙瑞英.知识权利与图书馆制度——制度图书馆学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05,(1):5-8,51.

[2] 李荣素,方翠,姜美玉. 图书馆知识共享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4,(6):166-167.

[3] 张爱优.论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实施[J].图书馆论坛,2003,(1):23-24,81.

[4] Kim S, Lee H.Organizational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Sharing Capabilities in E-government: An Empirical Study[EB/OL].http://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540-24683-1_28,2015-10-9.

[5] 王娟.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科学,2012,(7):993-998.

[6] 张东.组织知识共享中的知识经济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34-36.

[7] Holthouse D.Knowledge Research Issu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3(3): 277-280.

[8] 胡泽平,施琴芬.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与转化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80-85.

[9] 龚主杰,赵文军.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持续行为的机理探讨——基于心理认知的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6):27-3.

(责任编辑:王靖雯)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ecosystem

WANG Li-hua

(Yancheng Institute Technology, Yancheng22405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ecosystem,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knowledge sharing, and puts forward to establish analysis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nowledge sharing. This model includes four components of information or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each element includes several influence factors.These influence factors have relationships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inverted U-shape correlation with knowledge sharing.

Key words:library; information ecosystem;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luenc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2-0058-05

作者简介:王丽华,女,馆员。

收稿日期:2015-09-15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影响因素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