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2016-06-07张现成刘红霞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办赛惠民体育赛事

邵 源,张现成,刘红霞

(1.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110102)

城市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邵 源1,张现成1,刘红霞2

(1.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110102)

采用关键事件法、调查法、专家评判法等科研方法,以广州亚运会和沈阳全运会为个案,对当地居民进行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城市建设投入、民生投入等社会经济发展常用评价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是地方政府重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民生建设的催化剂。2)城市政府办赛惠民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办赛的价值取向。3)办赛惠民行动与内容的恰适性决定着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满意度。4)政府办赛惠民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理应成为考量政府办赛惠民效益的重要指标。

城市政府;大型体育赛事;广州亚运会;沈阳全运会;惠民满意度

近年来,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关于“举办北京奥运会,一定要同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结合起来,使奥运会筹办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社会福祉”的讲话[1]、2012年《新华社:惠及民生夯实基础,中国走向体育强国之路》的社会评论[2]及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必须加快体育赛事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改善和服务民生……”等有关办赛惠民的主题性报道、领导讲话和政府规制,将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推向了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历史新高度。各举办城市政府不但出台一系列办赛惠民的相关规制,还转化为改善民生的社会化行动。如北京奥运会实施无住危房群众、无重复上访户、无零就业家庭、无拖欠工资、无社会救助盲点的“五无目标”、深圳大运会期间建成包含13个主题区域的深圳湾公园、沈阳全运会期间的公交优先计划行动等。诚然,上述城市政府在响应办赛惠民的国家政策层面,做出了努力,并为促进体育赛事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然而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客观存在是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何不满意,那么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及赛后如何进行有效改进?政府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否一定能对当地居民民生的改善产生促进效应?这些问题,在既有文献中,学界还未有定论且政府办赛惠民的客观存在,也散见于办赛城市政府的工作报告,未有实证研究予以支撑。同时,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满意程度的心理感受,它的直接表现形式是顾客通过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全面感知结果与其期望或需求相比较后,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这一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感知活动量化的结果,最终要以数字来衡量[3]。大型体育赛事是一项牵涉举办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关联主体较多的高度复合集群型产业。围绕体育赛事可以发展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体育博彩、体育媒体、体育营销、体育旅游、体育赞助、体育康复与保健等专业化产业,并且还能影响和带动建筑业(各类体育场馆生产部门)、制造业(各类体育场馆配套的体育设备生产部门、体育用品生产部门、体育食品饮料生产部门等)和其他服务业(宾馆、饭店、餐馆、交通、通讯、零售、保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配套衍生产业[4]。大型体育赛事如果不能提供满足人民需要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并拉动其他社会公共服务,达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那么体育赛事举办自然就难以赢得当地居民这一直接受众的较高满意度,难以获得民众对赛事举办的普遍关注、参与与支持。

因此,以广州亚运会和沈阳全运会为研究个案,将两大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客观存在进行见诸于当地居民主观满意度的实证调查,提出政府办赛惠民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对策,对消除社会对政府办赛效益的负面批评,传递体育赛事举办及惠民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赛事举办城市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为对象,以广州亚运会和沈阳全运会为研究个案,进行实证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与关键事件法 本研究一方面通过查阅办赛城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全面把握两大城市政府办赛惠民法令规制与相关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浏览大量的新闻报纸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两大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关键性事件,为本研究开展实证调查奠定基础。通过文献调查,共查阅到有关广州亚运惠民的102个关键性事件,沈阳全运惠民的97个关键性事件。

1.2.2 访谈法与专家评判法 本研究以沈阳市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在筹办赛事期间所提出的“每年出台十大惠民实事,突出办赛事惠民生”的核心内容为导向,广州亚运惠民的102个关键性事件,沈阳全运惠民的97个关键性事件为依据,编制与设计《赛事举办城市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访谈提纲(A/B)》,分别对沈阳全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两大体育赛事主办城市的居民进行量表内容指标选取赞同度的预调查。提纲A用于场馆周边居民,提纲B用于在体育赛事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政府官员或专家学者,对访谈提纲内容关键性事件的科学性进行专家评判。本次访谈及专家评判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和表2显示:从受访的市民、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的总体情况来看,赞同将住房、交通、安全、就业、医疗、能源、生态环保、全民健身、娱乐休闲、民生权益保障等方面的10大举措作为当地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评价指标的人数达到79%以上。收集到的广州亚运会惠民的102个关键性事件和沈阳全运会惠民的97个关键性事件,通过专家评判进行归化处理得到61个广州亚运惠民评价指标和63个沈阳全运惠民关键事件作为10大评价指标的具体条目,且这些民生条目同沈阳市政府和广州市政府筹办赛事期间所提出的“每年出台十大惠民实事,突出办赛事惠民生”的核心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尤其是以董传升教授、于秀教授、沈阳市体育局于鑫磊研究员、城市文体旅游局朱燕玲副局长等为代表的资深教授或专家均认为,筹办赛事过程中政府在房屋粉饰工程、赛事保障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城市环境“四化”工程(美化、绿化、亮化和数字化)、赛事医疗救助及预防疾病工程、赛事安全布控工程、娱乐休闲与全民健身设施服务工作等方面的保障性投入,对当地居民的民生改善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可以将这些指标及相关条目,编制成调查量表,进行满意度的实证调查。

表1 赛事举办城市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访谈提纲(A/B)指标可行性调查

表2 政府办赛惠民个案的关键性指标专家评判概化情况一览表

1.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首先将专家评判所得的广州亚运惠民61个关键性事件和沈阳全运惠民的63个关键性事件,编订成《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调查量表(A)/(B)》,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然后采用Likert7级计分法,分别对广州市和沈阳市的居民进行赛前与赛后民生满意度追踪比较研究,以便把握政府办赛惠民的规律性特征。研究组对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大行政区600名居民进行了《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量表(A)》的信效度预调查,共回收量表560份,回收率达到93%;有效量表478份,有效回收率85%,其中男性人数达到252人,女性达226人。对随机抽取1 800名沈阳市居民进行了《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量表(B)》的信效度预调查,共回收量表1 726份,回收率达91.8%;有效量表1 654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8%,其中男性人数达到818人,女性达836人。然后采用SPSS18.0软件分别对回收的478份有效《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量表(A)》和1654份有效《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量表(B)》的相关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得出《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量表(A)》的总体Alpha系数为0.980,各维度旋转解释变异量为12.13%、8.24%、11.77%、 11.89%、11.15%、6.58%、7.46%、5.66%、8.15%和1.87%;累积贡献率为85%;10因素的特征值为4.86、4.57、4.23、4.89、4.55、4.96、4.79、5.24、5.48和5.88;其拟合指数分别是RMSEA为0.076、GFI为0.979、CFI为0.968、NNFI为0.987。《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量表(B)》的总体Alpha系数为0.944;各维度解释变异量为10.24%、10.35%、9.27%、10.74%、10.96%、9.76%、11.47%、11.65%、11.94%和2.59%,累积贡献率为98.87%;10因素的特征值为4.54、4.69、4.24、4.73、4.99、4.44、5.29、5.38、5.88和4.26,其拟合指数分别是RMSEA为0.0036、GFI为0.965、CFI为0.973、NNFI为0.988。上述量表信效度检测结果表明,《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量表(A)/(B)》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2 研究结果

通过文献梳理及《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量表(A)/(B)》实证调查的数理统计,得出如下结果:

2.1 大型体育赛事与经济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赛事举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考察赛事是否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时,我们以广州亚运会和沈阳全运会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法系统梳理广州亚运会和沈阳全运会筹办与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民生工程投入、城市建设投入等改善民生的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3)。

表3 变量数值和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

表1显示:沈阳全运会、广州亚运会与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民生工程投入、城市建设投入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00~0.0496之间,这充分表明,相关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显著性。

同时,查阅相关城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获悉广州亚运会及沈阳全运会筹办的社会影响效果,在2006—2010年的5年时间里,随着亚运会举办的日益临近,广州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6 008.41亿元、7 050.78亿元、8 216亿元、9 116亿元、10 604.4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分别为721.64亿元、2 146亿元、2 477亿元、2 660亿元、3 790.69亿元;沈阳全运会筹办的2009—2013年时间里,沈阳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4 359亿元、5 007.4亿元、5 950亿元、6 700亿元、7 223.7亿元;沈阳社会固定资产总值分别为3 676亿元、3 785.4亿元、4 280亿元、5 600亿元、6 170亿元;沈阳市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分别为226亿元、256亿元、281亿元、290亿元、410亿元;城市建设投入分别为300亿元、384亿元、480亿元、520亿元、68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随着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临近,社会固定资产、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及生产总值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一趋势充分证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推动着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着民生的改善。这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可以突破“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层层审批的严格限定”的惯例,可以大大缩短各类大项目的审批和建设速度的观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5]。因此,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公共资源,进而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追加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城市建设进度,最终方便了赛事的顺利进行,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2.2 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通过赛事举办前后的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得出当地居民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A)/(B)的强度均值及百分比水平,如图1~图4所示:

图1 广州亚运前后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分析

图2 沈阳全运前后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分析

图3 沈阳全运与广州亚运举办前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比较分析

图4 沈阳全运与广州亚运举办后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比较分析

图1 、图2、图3和图4的统计分析表明:1)赛后广州居民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普遍高于赛前;2)赛后沈阳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普遍低于赛前;3)当地居民对广州市政府和沈阳市政府在赛事筹举办期间所采取的住房条件保障、交通条件保障、安全条件保障、就业收入保障、医疗卫生保障、能源供应保障、生态环境保障、健身条件保障、娱乐休闲保障、民生权益保障等较高的满意度。这一统计结果表明:无论是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还是举办国内高水平综合性赛事,都可以推动当地政府出台有效措施来保证赛事的顺利运行和当地居民民生的有效改善。同时,通过对广州居民和沈阳居民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的民意调查获知,92%以上的广州居民认为,广州亚运惠民的满意度出现赛后高于赛前的现象,主要在于广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筹办亚运会过程中,还民众切切实实的话语权,广开言路,深入基层,及时把握当地居民的现实性民生需求,敢于担责,敢于有错必改,有责必究,认真做到赛前抓民生、赛中利民生、赛后促民生,因而达到了较高的满意度。沈阳全运惠民满意度出现赛后低于赛前的现象,90%以上的沈阳居民认为是由于当地居民认为赛后当地交通拥堵、城市绿化、环境污染、水系治理等民生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95.7%的沈阳居民认为城市绿化和浑河水系治理不能因全运会的结束而戛然而止。95.6%的沈阳居民希望政府借助赛事举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设城市交通网络,加快地铁建设、城市道路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推动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的密集化和无缝化对接。因此,政府办赛惠民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检测政府办赛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3 讨论与分析

3.1 城市办赛惠民满意度的高低取决于政府办赛的价值取向

要研究城市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城市政府办赛的价值取向。而政府办赛的目标、办赛主题、办赛口号、办赛标语等都是政府办赛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或表达载体。广州亚运期间城市政府提出“亚运伴民生的每年10大惠民计划”“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借亚运东风,建民生幸福城市”“赛事与民生品质齐飞”及沈阳全运会期间政府提出的“办赛会惠民生”“全民健身,共享全运”“改善民生、提升城市人居质量”“办全运,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等系列办赛主题口号、办赛理念或办赛目标定位,充分凸显出城市政府办赛价值取向已将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上升到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新高度。也正是办赛为民的价值取向必然促使城市政府重新整合公共资源,加强保障赛事举办所需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公共投入有效结合起来,进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满意度、增强当地居民的赛事主观幸福感。因此,城市管理者的责任政府和赛事组织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并抓住办赛契机,将办赛主题、办赛理念或办赛目标有效融入到城市发展与改善民生的整体规划上来,进而使得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改善民生的社会价值从使然走向应然。

3.2 办赛惠民行动与内容的恰适性决定着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满意度

办赛惠民的理念、目标、宗旨、口号指导着政府办赛惠民的行为和内容;而政府办赛惠民的行为及内容的恰适性又反过来体现着其办赛的惠民理念、宗旨、目标和口号,并决定着当地居民对政府办赛惠民效果的满意度。如广州亚运会期间市政府出台的《广州市公共体育场馆优待困难群众进行体育活动办法》明确规定,学校公共体育设施要按照规定向社会开放,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力度,使天河体育中心等亚运场馆和大运会场馆成为市民健身活动重要场所以及广州市政府投入2 000多万元,带动社会力量建设500处健身路径、球类运动、休闲活动等社区体育设施,形成遍布城乡、各具特色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并建成总长480公里,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集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绿道”走廊等行动,不但体现了政府“办亚运伴民生”的办赛惠民宗旨,更契合了当地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6]。而亚运会和全运会期间,相关城市政府所颁布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亚运会期间消防安全工作的通告》《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亚运会期间珠江水域治安秩序的通告》《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严厉整治“地沟油”,严惩顶风作案,确保亚运食品安全》《沈阳全运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公告》《沈阳全运公交优先计划》等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不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卫生环境,而且为改善当地居民出行的方便性,提供了有效保障。也正是由于广州市政府和沈阳市政府依从的办赛惠民行动和内容的恰适性才赢来了当地居民较高的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

3.3 政府办赛惠民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影响着办赛惠民的满意度

大型体育赛事是一项具有一定周期且影响深远的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节事活动。政府惠民活动则是一项长期性的政府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的社会实践性活动。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举办赛事的城市政府在贯彻与实施办赛与惠民的有效耦合中,其惠民行为和内容不能因赛事举办的结束而戛然而止,而应该在赛事结束后相当长时间内,充分发挥赛事的继发性效应,不断完善政府的惠民内容,强化惠民行动,使得政府办赛惠民的理念、目标、宗旨、口号、标语成为驱使政府服务民生的不竭动力,进而提高与升华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满意度。广州亚运和沈阳全运后,当地政府继续加大赛事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有力措施及巩固赛事筹举期间所取得的在住房条件保障、交通条件保障、安全条件保障、就业收入保障、医疗卫生保障、能源供应保障、生态环境保障、健身条件保障、娱乐休闲保障、民生权益保障等方面成果的一系列行动,就是政府办赛惠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例证。城市政府贯彻与实施办赛惠民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同样赢来了办赛惠民的较高满意度。

4 结语

事实证明,无论是政府兴建各种体育场馆,完善各类交通、通讯、环保设施,还是为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各个环节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方面,都起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和城市建设投入,进而起到追加民生投入,丰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购买力,增强人民的赛事幸福感等作用。大型体育赛事对当地居民民生的改善发挥着催化剂作用的办赛惠民行动与内容的恰适性决定着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满意度功效。同时,赛事举办的周期性影响又决定着赛事惠民的时间效应。因此,政府如何深入基层,准确把握当地居民民生需求的差异性,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城市建设投入、民生投入、民生服务保障机制等经济发展指标贯穿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之始终,促进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获得不断增长的源动力。在今后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政府也只有着眼于当地居民最迫切、最直接、最急需的民生需求,并抓住赛事举办的契机,贯彻与落实办赛惠民的精髓才能赢得当地居民对政府办赛的普遍支持,才能实现办赛会之会与惠民生之惠的深度融合。

[1]张现成.广州居民对亚运举办下的民生举措知觉与满意度及其对凝聚力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李丽,肖春飞,罗争光.新华社:惠及民生夯实基础中国走向体育强国之路[EB/OL].(2012-10-30)[2016-05-08].http://sports.sina.com.cn/r/2012-10-30/18246276938.shtml.

[3]李铮铮.城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4]方春妮,黄海燕,莫再美,等.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28-34.

[5]张现成.赛事举办城市居民的民生举措社会知觉与居民凝聚力:居民民生举措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12,32(1):23-33.

[6]邵源,张现成,刘红霞,等.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3):36-39.

责任编辑:刘红霞

A Satisfaction Research of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Held by City Government

SHAO Yuan1,ZHANG Xiancheng1,LIU Hongxia2
(1.School of P.E.,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Hunan,China;2.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Aimed to implement the State Council decision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to promote sports consumption,using such methods as critical incident,investigation,expert evaluation,and taking two cases for examples like Asian games in Guangzhou and National games in Shenyang,the authors have carried out an satisfaction empirical study on large scale sports events held by government and draw following conclusions:(1)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big sports events and the city’s gross domestic product,soc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urb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and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Large sports events has became a catalyst amo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to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and to focus on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of the construction.(2)Large scale sports events held by city government to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local livelihood effect depend largely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holding sports events.(3)The actions occurred and content given by the city government during large scale sports events have deep effect on satisfaction valued by local people.(4)The sustainability,after government held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to benefit local people should be an important index to value whether the government held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to meet local people’s real need.

city government;big sports events;the Asian Games in Guangzhou;the National Games in Shenyang;satisfaction of benefit to livelihood

G80-053

A

1004-0560(2016)04-0027-06

2016-06-20;

2016-07-12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5B16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12BTY023);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3235);省社科联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zityx-09)。

邵 源(1981—),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刘红霞(1974—),女,副编审,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办赛惠民体育赛事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2022年赛历划重点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张家口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达到办赛条件
北京冬奥会场馆年底全部建成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马拉松”啊,请慢些跑!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