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RIZ理论在静电衣物除尘器设计中的应用

2016-05-30张金玲潘曼陈浩孙泽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

张金玲 潘曼 陈浩 孙泽成

摘 要: 以静电衣物除尘器设计过程为例,分别从问题描述、系统分析、运用TRIZ工具、技术方案整理与评价四方面介绍TRIZ理论在创新设计中的应用。实践证明,TRIZ理论能够帮助人们多角度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出更多创新产品。

关键词: TRIZ; 创新设计; 静电衣物除尘器

中图分类号: TP 4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2-0098-04

1 问题描述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G.S.Altshuller在1946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发现问题,进而实现(技术和管理)创新[1]。它是一种方法学,特别适用于解决工程技术领域的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衣物除尘装置,目前人们使用的衣物除尘装置多采用粘尘纸、粘毛器、滚刷、毛刷等,这些产品大都需要与衣物直接接触,在吸附灰尘后清洁也颇为困难,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对于质地柔软、高档精薄面料的衣物,这些产品就显得不太适宜了。本研究设计的静电衣物除尘器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不接触衣物靠静电吸附来去除灰尘。本文以静电衣物除尘器的设计为例,详细阐述TRIZ理论在创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便于人们加深对TRIZ理论的理解。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完备性法则

任何一个技术系统要实现某项功能的必要条件是:在该系统中一定包含4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子系统,即动力装置、传输装置、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整个系统需要从能量源接受能量,再由动力装置将能量转换成技术系统所需的使用形式,传输装置将能量传输到执行装置,按照执行装置的特性进行调整,最终作用于产品上[2]。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

2.2 多屏幕法

多屏幕法是系统化的创新思维方式,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使用者质疑和超越常规,克服思维定势,为解决生活和工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清晰的思维路径。练习多屏幕思维方式,可以锻炼人们的创造力,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如图2所示,利用九屏图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了除尘器的系统状况,以便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3 生命曲线分析

每个技术系统都要经历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S-曲线完整地描述了一个技术系统中从孕育、成长、成熟到衰退的变化规律的曲线。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的提高,而穿着则是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体现。一般衣物除了定期清洗外,还需要日常对衣物表面进行清理除尘。如果开发一种能减轻人力且尽可能少地损耗衣物的除尘器,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静电衣物除尘器应处于生命曲线的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交汇处,如图3所示。

3 运用TRIZ工具解决问题

3.1 最终理想解

40个发明原理是运用TRIZ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首先将一个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转化为问题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模型,应用不同的TRIZ工具,得到解决方案模型;最后将这些解决方案模型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之中,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除尘器设计过程中,最终目标是去除衣物表面灰尘,最理想化最终结果是实现易操作、节省人力、不损坏衣物表面。在实际工作中除尘器需要与衣物直接接触,出现这种情况的结果是除尘器工作效率低下。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利用电能产生电场,采用静电吸附的工作原理进行除尘工作。在追求最终理想解的过程中,可将实际问题转化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两种问题模型[3]。

3.2 技术矛盾

为了适应各种除尘表面,需要静电衣物除尘器具有功率可调功能。这样不仅能达到高效除尘的效果,还能减少电能消耗。但这样会使静电衣物除尘器整体机械结构设计趋于复杂,转化为TRIZ理论中的标准工作参数是适应性、通用性和系统复杂性之间的技术矛盾,在矛盾矩阵中查到上述冲突的原因,如表1所示。

表1中:数字15为动态原理(使不动的物体成为动的);29为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用气体结构和液体结构代替物体的固体的部分);37为热膨胀原理(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或热收缩));28为机械系统代替原理(用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同物体相互作用)。

经过对比,选择代替原理28. 机械系统代替原理作为解决办法。原本除尘轮转速调节需要有减速器机械结构,现在引入单片机控制电机输出转速,用电磁系统代替机械系统,达到提高静电衣物除尘器通用性的同时,简化系统结构的目的。

3.3 物理矛盾

在考虑到静电衣物除尘器应该具有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故需要较大的灰尘存储空间和以电池为核心的电路控制系统,这要求静电衣物除尘器具有较大的体积,但是为了便于日常使用,静电衣物除尘器应具有较小的体积。所以采用空间分离的方法,应用嵌套原理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除尘轮做成空心,将电路控制系统(包括电机、电芯、单片机等)整体封装于密封装置中,并将其安放在除尘轮内。

4 技术方案整理与评价

4.1 全部技术方案及评价

4.1.1 能适应各种工作表面的除尘器

方案一:传统的粘贴式衣物除尘器在除尘工作时费时费力,而且对衣物表面有较大的损伤。

方案二:市面上有一种自摩擦静电式衣物除尘器虽然能提高除尘效率,但依然需要与衣物直接接触,不适用于精薄面料的衣物除尘。

运用TRIZ发明解决原理1分割原理得到如下方案:

方案三:通过将传统的静电式除尘器的起电工序与除尘工序分离的方法,由电机驱动除尘轮转动,除尘轮与摩擦棒接触,通过摩擦使除尘轮产生静电,当转至工作面,除尘轮不需直接接触衣物就可吸附上面的灰尘,之后除尘轮又转入外壳以内,与内部的除尘刷接触,从而实现产生静电与除尘分割开来。

经过对比,方案三可实现各种材质衣物表面的除尘工作,且不伤衣物。

4.1.2 根据衣物清洁难易程度可输出不同功率的除尘器

方案一:采用齿轮减速机械传动结构,设计简单,但结构复杂,且结构整体体积较大。

方案二:采用降压直流电机,易于调整电机输出转速,但电机成本较高。

运用表1中的28机械系统的代替原理得到如下方案:

方案三:引入单片机作为电路控制中心,通过单片机调整电芯输出电压,进而改变输出功率。

经过对比,方案三不仅极大地简化了静电衣物除尘器内部的转速调节机构,而且节约空间。

4.1.3 体积尽量小巧,力求便携、实用

方案一: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缩小马达、电芯以及机械机构的体积,但是却会极大地提高制造成本。

运用TRIZ理论中的嵌套原则得到如下方案:

方案二:将电芯、控制芯片以及电机等电控元件整体封装,通过螺纹连接与外壳连成一体,并设置在除尘轮内。

经过对比,方案二通过将电路系统整体封装于密封装置中,并放置在空心的除尘轮内,既提高了静电衣物除尘器整体的集成性,又缩小了装置的体积。

4.2 最终确定方案

综合以上缺陷,利用TRIZ理论设计了以下这款新型静电衣物除尘器。

4.2.1 组成及结构

如图4所示,静电衣物除尘器由以下各部分组成:外壳1,除尘轮2,摩擦棒3,清洁门4,除尘刷5,电芯6、电机7、控制芯片8,端盖9,调速开关10,电源指示灯11,充电插孔12,密封装置13。组装后如图5所示。图5中,装置最外层是外壳,外壳包裹着除尘轮,除尘轮一端嵌入壳体,另一端与电机相啮合,它是用以在工作中依靠静电吸附灰尘;摩擦棒一端嵌入端盖,另一端嵌入外壳内,它与除尘轮相接触,工作时除尘轮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与摩擦棒接触通过摩擦使除尘轮带上静电;在壳体背面有清洁门,它是用来储存和清理除尘刷刷下来的灰尘;在清洁门打开一侧,装有可拆卸除尘刷,用以刷去除尘轮上粘附的灰尘;除尘轮内部是密封装置,装置内设有电芯、电机、控制芯片等电器元件,电芯采用18650电芯,控制芯片是51单片机,该芯片能调整电芯的输出电压,电机是直流电机,随着输入电压的不同,可以输出不同的转速,它们被封装在一起并与外壳通过螺纹连为一体;壳体靠近手柄处,还设有控制除尘轮转速的调速开关以及电池使用状态指示灯,手柄末端设有充电插孔。

4.2.2 工作原理

在装置工作时,首先打开手柄处的调速开关,然后根据除尘表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档位,控制芯片通过控制电芯的输出电压,从而控制电机转速,电机通过键连接带动除尘轮旋转,与摩擦棒通过摩擦产生静电,与外部工作面靠近时,由除尘轮上的静电吸附衣物上的灰尘,之后除尘轮转入外壳内部,与除尘刷相接触,刷掉除尘轮上的灰尘,并暂时储存在由清洁门和外壳组成的储灰槽中。这样装置完成了一次工作循环,之后除尘轮继续旋转,进行下一次的工作循环。

5 结束语

把TRIZ理论应用于产品创新设计[4],有助于人们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矛盾,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静电衣物除尘器的设计成功的运用了这一理论,使其达到了预期的技术要求,同时简化了我们的设计过程。

参考文献:

[1] 孙峰华,王亮申,顾九春. TRIZ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前瞻[J]. 鲁东大学学报,2010,26(1):79-86.

[2] 韩博. TRIZ理论中技术系统完备性法则的应用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14 21(4):34-35.

[3] 周永清. TRIZ中矛盾理论及应用[J]. 科学与管理,2010(3):15-17.

[4] 胡艳莹,师忠秀,吴艳芹,等. 基于TRIZ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方案的确定[J]. 机械工程师,2006(9):94-96.

[5] 赵敏. TRIZ入门及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前言.

(责任编辑:徐兴华)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
浅述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
汽车外观造型创新设计遗传算法的应用
基于常熟地域文化的公交候车亭设计探索
TRIZ理论在多功能被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