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SPOC网络学习行为特征研究

2016-05-30阮亮刘秀艳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高职学生

阮亮 刘秀艳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我国MOOC 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学加入到了SPOC(私播课)的快速推进历程中。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SPOC学习,分析其学习行为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非常必要。结合超星MOOC平台和就业指导SPOC课程案例,通过SPSS软件对高职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对SPOC的参与程度很低、学习进程相对缓慢、不同专业和不同院系的学生之间差异很大。这些可为我校开展SPOC课程建设与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 高职学生; SPOC; 学习行为特征;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2-0022-05

一、引言

随着 MOOC 的快速发展和多种在线学习新样式的出现,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在尝试一种新型在线课程形式——SPOC。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它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负责人Armando Fox提出的,目前加州伯克利、哈佛、MIT都在进行SPOC教学试验。(1)SPOC中的Small、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对。“小众(Small)”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小众”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祝智庭教授将SPOC译为“私播课”。(2)高职院校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研究和分析该类群体的学习行为特征,总结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规律及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其学习效果的建议,可为国内高职院校开展SPOC课程建设与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些许借鉴。本文以河北省政法类高职院校开展的SPOC课程教学为研究基础,结合超星MOOC平台和就业指导SPOC课程案例,研究SPOC环境下高职学生对就业指导SPOC课程的学习行为特征,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参加学习的740名学生进行了行为特征分析,并提出了SPOC网络教学管理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SPOC网络教学行为特征分析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的就业指导SPOC课程,从2015年11月开课,共有15个专业共计740名大学生参加课程学习。课程要求参加本课学习的学生在开课14周内完成所有课程内容,具体包括观看课程视频、完成各章节作业、在课程讨论区发帖、完成考试内容等等。课程成绩按照观看课程视频占40%、讨论占10%、作业占20%、考试占30%的比例进行划分。截至2016年2月,课程访问总数为25270次,讨论数为16次,学生共完成作业235份,期末考试199份。学生中最长观看时长为190.7分钟。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从超星MOOC平台导出的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转换,并通过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频率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F检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一)学生总体访问情况

高职学生总体访问SPOC网络课程学习情况,见图1。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参加SPOC的学习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今年的2月份以后,这主要是因为今年春节在2月初,学生处在放假期间和过节的气氛中。同时,学生在课程开设之初表现相对积极,特别是在每天的下午4时到8时,以及晚上8时到12时的时段最为积极。这主要是因为该时段内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和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较大,而0-8时多为休息时间,8-16时多为在课堂学习时间,相对上网时间较少。

(二)学生的学习特征

1. 学习特征的概况

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数、访问数等维度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到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见表1。

总体来看,高职学生的SPOC网络学习较慢,平均只完成了总任务量的31.48%,完成任务较少,学生间的差异很大,最好的学生完成了全部任务,最差的却没有完成任何任务,而且差异达到了总任务量的45.8%之多。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访问数并不大,差异依然很大。学生学习视频进度的差异也很大,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视频进程和测验。这一方面反映出高职学生的网络学习积极性不足,另外也反映出SPOC网络学习的监督学习乏力。

2. 学习行为的系别差异

不同院系的学生在课程任务完成情况、网络课程访问数、学习视频进程、测验进程和总成绩方面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差异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具体情况见表2。

总体来看,计算机系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量最少,课程访问量最低,视频进度最慢,综合成绩也最差;而财经系和法律系的学生则完成课程任务量最好,访问量也最高,视频进度最快,综合成绩也最好。SPOC网络课程主要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实现,而计算机系的学生专业多是计算机,对其较为熟悉,这是否也导致了其对该课程的不重视呢?而法律系学生和财经系学生则相对较为认真,完成任务较多。另外,从课程角度看,计算机系学生似乎对未来的就业并不担心太多,也可能会因为其相对具有技术而容易就业,而对就业指导课程并不太在意忽视了课程学习。相对而言,法律系和财经系的学生较多,就业成为时下难题,可能更需要就业指导。

3. 学习行为的专业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任务完成情况、网络课程访问数、学习视频进程、测验进程和总成绩方面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差异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具体差异见表3。

总体来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司法助理、法律事务等专业的学生相对完成任务数、访问数和课程进度均较高,而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三维动画制作等专业的学生完成任务数、访问数和课程进度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专业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差异。

4. 学习行为的学科差异

通过学生的学科专业差异,可按类别分为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行为在两类学科之间的差异,具体见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自然科学学科的学生在任务完成数、访问数、课程视频进度、测验进度和综合成绩方面均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生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相对来说,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更重视就业指导SPOC网络课程的学习,而自然科学学科的学生相对要差一些。

5. 学生访问量的差异

通过统计学生(N=740)就业指导SPOC网络课程访问量,发现其存在很大差异,见表5。

通过表5可以发现,总体来看,高职学生的网络课程访问量很低,关于课程的讨论和回贴更低。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可能对新课程的网络学习并不熟悉,另外也反映出其对网络课程的关注度较低。

6. 学生成绩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学生(N=740)的综合成绩与课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访问数、课程视频学习进度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具体情况见表6。

通过表6可以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访问数、课程视频学习进度等因素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学生完成网络课程任务越好,其学习成绩就越好;学生的视频学习进程度越多,学习成绩越好。这一方面,反映出了该课程中的学生成绩评分中,各项指标的分配分数情况差异,也表明学生网络课程参与度与学生总成绩的关系。强调学生平时对SPOC网络教学的参与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SPOC网络教学的改进建议

相对高职院校的其他课程而言,就业指导SPOC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赋予了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让在线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更有针对性。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探索。同时,由于我校开设SPOC网络课程时间较晚,许多工作还在不断探索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通过对这次课程的分析,可为以后的SPOC网络课程提供一些有益的改进建议。

(一)课程设计需增强吸引力

研究发现,学生对就业指导SPOC网络课程的关注度并不高,参与性也不强。这可能缘于该课程设计还较缺乏对高职学生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宜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将来就业难度进行课程设计,使该课程成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指导和帮手,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而不能仅通过设置为必修课、通过传统考试等方式来迫使学生参与。

(二)教学互动交流宜增强

研究还发现,学生参与课程的程度很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少。排除学生对网络新课程的适应因素外,其原因更可能的是,课程中需要学生交流或者说师生之间的网络交流与课下的内容交流也很少。虽然SPOC网络课程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特性,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课程的交流也是促进其学习的很好方式。如何有效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程交流需要认真对待。

(三)课程辅助措施多跟进

SPOC网络课程虽强调了网络教学的模式,但并非完全排斥其他教学辅助措施,比如辅以真实课程教学和教学实验、现场参观等活动。多种课堂辅助措施的缺乏也可能是该课程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此外,对学生SPOC网络学习行为的有效监督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相对并不积极,其对课堂教学不积极,对网络课堂教学更不积极。这需要教师起到一定的监督学习作用,经常提醒学生关注网络教学进程,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院开设的就业指导SPOC网络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发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这为高职院校学生的SPOC网络课程改进提供了指导。SPOC网络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工作还在不断完善之中。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研究课程相对较少,学生的数据统计并不完整,缺乏更多分析指标,等等,这可能会影响对该结论的推广应用。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也就决定了其与普通高校学生的SPOC网络课程的设置差异,努力探索符合本校实践需求的SPOC网络课程才是更有价值的。因此,本文的研究还将继续下去。

注释:

(1)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载《物理与工程》2014年第1期,第16页。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载《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第3期,第22页。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 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

[2] 李海龙,李新磊. “后 MOOC”时代基于分布翻转的SPOC 体验式学习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1):44-50.

[3] 曾明星,李桂平等. 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

[4] 贺斌,曹阳. 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 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5] 郭文革,沈旭东. MPOC:大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设计与运营[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22-32.

[6] 陈维维. 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概念辨析与应用反思[J]. 南京 晓庄学院学报,2015(11):117-121.

[7] 方兵,杨成,陈然. “后 MOOC”时代高校博雅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3):48-52.

[8] 王直军. 基于超星M00C平台的学习者学习行为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9] 关鑫. “公众普惠”到“私人定制”——MOOC 到 SPOC 发展研究[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1):19-21.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高职学生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