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國大陸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及回鶻經濟史研究綜述

2016-05-15臧存艷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6年0期
关键词:文書時期經濟

臧存艷

(蘭州大學)

中國大陸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及回鶻經濟史研究綜述

臧存艷

(蘭州大學)

回鶻,亦即Uighur的古代譯名,在788年之前稱爲回紇,蒙元時期常譯作畏兀兒,其族源於鐵勒,鐵勒又是丁零的一個部落。唐玄宗封回鶻可汗骨力裴羅爲奉義王,不久又封爲懷仁可汗,回鶻汗國正式建立。自骨力裴羅始,歷代回鶻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漠北回鶻汗國的强盛持續了一個多世紀。840年,回鶻宰相句録末賀勾結黠戛斯殺回鶻可汗,導致汗國滅亡。汗國滅亡後,部衆分崩離析,四散外逃,大致是向南、向西兩個方向遷徙。其中向西者分爲三支: 一支投奔吐蕃統治下的河西走廊,後佔領了甘州、沙州等地;另外一支則是遷至葛邏禄的統治區内,建立了喀喇汗王朝;第三支逃往新疆地區,後僕固俊以高昌和北庭爲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鶻。13世紀蒙古軍西征,結束了回鶻西遷後長期分裂割據爲幾個政權的局面。1209年畏兀兒亦都護歸順元朝,開始了蒙古對新疆長達三個多世紀的統治。回鶻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由於種種限制,晚唐之后,傳世典籍中關於回鶻的記載较少,而且多限於政治與軍事狀況,對回鶻經濟狀況的記載多是支離破碎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敦煌、吐魯番、庫車、莎車等地相繼出土了大量回鶻文寫本,内容豐富,涉及宗教、文學、曆法、醫藥、社會經濟等,是研究回鶻政治、經濟、文化等狀況的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其中社會經濟文書有400多件,内容十分豐富,包含回鶻經濟的各個方面,如畜牧業、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制度等,細緻入微,而且多爲宋元之遺物,絶大多數爲傳世文獻所不載,是不可多得的好資料。雖然這400多件文書散藏於世界各地,我國只有極少一部分,但是經過國内外回鶻學者的共同努力,大部分文書已經得到整理與研究,文書轉寫及譯釋也更加準確,爲晚唐宋元回鶻經濟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且可靠的史料。確實,隨著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不斷刊布,這些文書也越來越多地運用於歷史研究領域。本文就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及漠北回鶻汗國時期至蒙元統治時期的回鶻經濟史進行梳理。

一、 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

(一) 文書釋譯

馮家昇是我國回鶻文文書研究的先驅,他的研究拉開了中國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的序幕。1954年馮家昇在《元代畏兀兒文契約二種》中,刊布了兩種回鶻文契約文書,分别是1929年前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新疆庫車獲得的借錢賣地契約和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買到的殘缺契約,文章對這兩件契約文書進行了轉寫、譯文及考證*馮家昇《元代畏兀兒文契約二種》,《歷史研究》1954 年第1 期,第119—131頁。。1958年捷尼舍夫、馮家昇《回鶻文斌通(善斌)賣身契三種附控訴主人書》刊布、轉寫、注釋、翻譯了1953年西北文物考察隊在吐魯番獲得的三件契約文書,並附有馬洛夫在新疆所得的《回鶻文斌通控訴主人書》*捷尼舍夫、馮家昇《回鶻文斌通(善斌)賣身契三種附控訴主人書》,《考古學報》1958年第2期,第109—125頁。。不久之後馮先生又對《定惠大師賣奴隸字據》和《醫者大師義與蔡氏離居字據》進行轉寫、翻譯及注釋,並嘗試斷定文書年代,寫成《回鶻文契約二種》一文,文章中還刊載了這兩件文書的圖版*馮家昇《回鶻文契約二種》,《文物》1960年第6期,第32—34頁。。馮家昇發表的文書都是首次刊布,爲學者提供了珍貴的材料。

繼馮家昇之後,耿世民成爲回鶻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其研究成果被諸多學者所沿用,爲我國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他重新考釋了《定惠大師賣奴隸字據》和《斌通( 善斌)賣身契之三》兩件文書,糾正了馮家昇在釋讀上的錯誤*耿世民《兩件回鶻文契約的考釋》,《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78年第2期,第43—49頁;《兩件回鶻文買賣奴隸文書的考釋》,民族語文編輯組著《民族語文論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年,第172—291頁;《兩件元代回鶻文契約的考釋(A Study of Two Uighur Contracts of the Yuan Dynasty〔1271—1368〕)》,《中亞研究(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第17 卷,1984 年,第7—18頁。。1978年耿世民又發表了《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初釋》一文,全文識讀翻譯了一件長篇回鶻文寫本,並附有詞彙表、語法形式索引和一百多條注釋,還對高昌回鶻時期的地租和勞役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耿世民《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初釋》,《考古學報》1978年第4期,第497—516頁。。這件文書是黄文弼在新疆進行考古工作時發現的,是當時高昌回鶻政權頒發給摩尼教寺院的官府檔案,對於研究回鶻摩尼教寺院經濟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備受學界關注。但是耿世民在文獻的釋讀中還存在著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孫振玉*孫振玉《從古文書看高昌摩尼教——對〈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再研究》,《西北史地》1988年第3期,第21—28頁。、牛汝極和楊富學*牛汝極、楊富學《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釋文的幾處商榷》,《西北史地》1992年第4期,第40—46頁。先後發表文章指出文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並作了進一步探究。1991年耿世民在《中亞雜誌(CentralAsiaticJournal)》上發表了《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的英譯文,修正和完善了之前的研究成果*Geng Shimin,Notes on an Ancient Uighur Official Decree Issued to a Manichean Monastry,CAJ,1991,vol.35,pp.209-230.。後來,王菲撰寫《〈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再考釋》一文,在先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又對該文書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考釋*王菲《〈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再考釋》,《歐亞學刊》2000年第2期,第225—242頁。。李樹輝認爲這件摩尼教的官方檔案的頒發時間是在貞元七年(791)秋至貞元八年(792)之間*李樹輝《回鶻文摩尼教寺院文書寫作年代及相關史事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第14—22頁。。

1980年耿世民刊布研究了在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出土的幾件回鶻文文書,内容是元代地方官府向回鶻百姓攤派草料令,研究成果發表在《幾件回鶻文文書譯釋》一文中,文章中共轉寫、注釋了四件文書*耿世民《幾件回鶻文文書譯釋》,《文物》1980年第3期,第83—84頁。。庫爾班·外力同樣轉寫、譯釋了這幾件文書,但是他指出文書中有兩件在出土時已經粘連,並且殘缺不全,應爲五件,而非耿世民所説的四件*庫爾班·外力《吐魯番出土的五件回鶻文文書》,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編《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105—113頁。。耿世民《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的出版是對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的另一貢獻,書中共收録文書129件,包括16件行政文書,21件買賣奴隸文書,19件買賣交换文書,12件租借文書,24件借貸文書和37件其他文書,耿先生有堅實的回鶻文功底,爲書中收録的每一件文書都盡可能提供了可靠的漢文翻譯,爲回鶻經濟史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資料*耿世民《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李經緯以世界各國刊布的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爲據,重新整理部分文書,編撰完成《吐魯番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一書,並於1996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包括買賣人口文書、租佃與買賣土地文書、借貸文書、有關賦税徭役的文書、各類經濟文書記録以及其他文書六類,共107件。每一件文書都是先列出標題,然后分别就原文轉寫、注釋、漢文譯文以及附記一一介紹説明*李經緯《吐魯番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在此之前該書的主要内容以文章形式先後發表,如《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一)》*李經緯《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一)》,《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第49—70頁;第2期,第64—79頁。、《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四)——有關賦税、徭役的文書》*李經緯《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四)——有關賦税、徭役的文書》,《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第1期,第56—71頁;第2期,第52—67頁。、《〈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一)〉續補》*李經緯《〈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一)〉續補》,《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2期,第51—67頁。、《回鶻文借貸文書選注》*李經緯《回鶻文借貸文書選注》,《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2期,第31—59頁。、《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六)》*李經緯《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六)》,《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第48—60頁;第2期,第46—59頁;第3期,第74—83頁;第4期,第39—48頁。、《回鶻社會經濟文書(五)——各類經濟記録》*李經緯《回鶻社會經濟文書(五)——各類經濟記録》,《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3期,第69—79頁。、《回鶻文奴隸買賣與人口典押文書五種》*李經緯《回鶻文奴隸買賣與人口典押文書五種》,《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第1—32頁。、《九件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譯釋》*李經緯《九件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譯釋》,《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1期,第32—56頁。、《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五)》*李經緯《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選注(五)》,《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第43—59頁。、《回鶻文借貸文書七種》*李經緯《回鶻文借貸文書七種》,《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第30—38頁。、《吐魯番回鶻文買賣文書四種》*李經緯《吐魯番回鶻文買賣文書四種》,《西域研究》1995年第2期,第26—34頁。等。除吐魯番文書外,他還對敦煌出土的回鶻文文書進行了研究,如《五件敦煌回鶻文遺書譯注》*李經緯《五件敦煌回鶻文遺書譯注》,《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第1—64頁。、《敦煌回鶻文遺書五種》*李經緯《敦煌回鶻文遺書五種》,《西域研究》1993年第2期,第31—45頁。等。

李經緯的另一本著作《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也於同年面世,共收録80篇文書,其中新出77件。此書與《吐魯番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之間有連續性,所以分類法、體例、轉寫符號都保持一致,但是所收録的文書不僅限於吐魯番地區*李經緯《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出版社,1996年。。1994年,李經緯在《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一文中,把書中的部分内容提前展現給大家*李經緯《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第36—55頁。。之後又發表《莎車出土回鶻文土地買賣文書譯釋》,對4件莎車出土的回鶻文文書進行轉寫、翻譯和注釋*李經緯《莎車出土回鶻文土地買賣文書譯釋》,《西域研究》1998年第3期,第18—28頁。。前不久又出版《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輯解》一書,書中輯録並注釋了160件吐魯番、敦煌出土的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包含内容廣泛,書後附有詞彙表、語法形式索引、專有名詞音譯對照表,爲學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李經緯《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輯解》,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2年。。李經緯致力於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的譯釋與研究工作,爲回鶻學者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史料,推動了回鶻社會經濟研究的發展。

牛汝極《四件敦煌回鶻文書信文書》,依據法國學者哈密頓在《9—10世紀敦煌回鶻文文獻》中刊布的4件回鶻文文書(P.Ouïgour 2哈密頓編號18,P.Ouïgour 5哈密頓編號19,P.Ouïgour 15哈密頓編號20,Or.8212-123哈密頓編號23)的照片進行轉寫、譯釋,這4件文書都出土於敦煌*牛汝極《四件敦煌回鶻文書信文書》,《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第104—108頁。。又在《四封9—10 世紀回鶻文書信譯考》中,把Or.8212-120哈密頓編號21,Or.8212-179哈密頓編號24,Or.8212-180哈密頓編號25,P.Ouïgour 12哈密頓編號26,從回鶻文譯成漢文*牛汝極《四封9—10 世紀回鶻文書信譯考》,《新疆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第96—100頁。。1992年,根據哈密頓刊布的原件照片,他又對六件回鶻文商務書信文書(P.Ouïgour 4哈密頓編號28,P.Ouïgour 3哈密頓編號29,Or.8212-181哈密頓編號27,P.Ouïgour 6哈密頓編號30,P.Ouïgour 10哈密頓編號36,Or.8212-117哈密頓編號36)進行譯釋,寫成《六件9—10世紀敦煌回鶻文商務書信研究》一文*牛汝極《六件9—10世紀敦煌回鶻文商務書信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第67—79頁。。兩年後,牛汝極、楊富學重新譯釋了以上除哈密頓編號36之外的12件文書,並糾正了之前翻譯過程中的錯誤,同時對出土於敦煌地區的P.Ouïgour 6哈密頓編號30,P.Ouïgour 7哈密頓編號31,P.Ouïgour 14哈密頓編號32,P.Ouïgour 9哈密頓編號22等四件回鶻文信件進行了原文轉寫、疏證及譯文。並認爲這批回鶻文獻爲沙州回鶻國(1036—約1070年)前後之遺物,其中把P.Ouïgour 2哈密頓編號18,定年爲1068年*牛汝極、楊富學《敦煌出土早期回鶻語世俗文獻譯釋》,《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第7—27頁。。這16封信件主要記載了絲綢之路上回鶻商人的商業活動,對沙州回鶻經濟史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其後,這一成果經過修訂收録在楊富學、牛汝極所著的《沙州回鶻及其文獻》一書中。除此之外,該書還譯釋了2件牒狀和4件賬單*楊富學、牛汝極《沙州回鶻及其文獻》,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年。。

此外,張鐵山對前蘇聯所藏編號SJKr.4/638進行了轉寫、漢譯和注釋。爲回鶻的社會、政治、經濟、歷史、語言、民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張鐵山《蘇聯所藏編號SJKr.4/638回鶻文文書譯釋》,《新疆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第96—106頁。。楊富學發表《元代回鶻文獻——農奴免賦請願書研究》一文,研究了編號USp.No.22的回鶻文農奴免税請願書*楊富學《元代回鶻文獻——農奴免賦請願書研究》,《新疆文物》1988年第4期,第69—77頁。。1992年他在《一件珍貴的回鶻文寺院經濟文書》中,轉寫、疏證、漢文翻譯了一篇寺院免税敕令,並分析了其歷史價值*楊富學《一件珍貴的回鶻文寺院經濟文書》,《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第59—65頁。。後又譯釋了6件德國刊布的文書,成果收録於《文史》第39輯,供史學界研究者參考研究*楊富學《德國新刊布的幾件回鶻文租佃契約》,《文史》第39輯,1995年,第276—285頁。。伊斯拉菲爾·玉蘇甫原文轉寫、注釋、翻譯了兩件回鶻文經濟文書: 一件是1993年新疆文物考古所在交河故城西北小寺院發現的經濟文書,作者認爲屬於13—14世紀的遺物,並且不能排除其是寺院文書的可能;另外一件是1959年底在吐魯番勝金口附近的佛廟遺址出土的契約文書,並附有圖版*伊斯拉菲爾·玉蘇甫《吐魯番出土回鶻語文書兩件》,解耀華主編《交河故城保護與研究》,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3—359頁。。劉戈的著作《回鶻文買賣契約譯注》中收録了29件土地買賣契約和人口買賣契約。作者以拉德洛夫的《回鶻文獻彙編》、山田信夫的《回鶻文契約文書集成》、李經緯的《吐魯番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和《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三種譯本爲參照,把這29件文書翻譯成漢文,並對三種譯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注釋和研究,考證精細。但是書中没有文書的圖版以及原文轉寫*劉戈《回鶻文買賣契約譯注》,北京: 中華書局,2006年。。阿不里克木·亞森《吐魯番回鶻文世俗文書語言結構研究》的附録部分對7件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進行了譯釋*阿不里克木·亞森《吐魯番回鶻文世俗文書語言結構研究》,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出版社,2001年。。

(二) 文書詞彙詞源及語法研究

深入考證文書中的詞彙、短語、句子是提供準確譯文的基礎。回鶻西遷後與西域各民族及國家交流頻繁,因此回鶻文契約中很多詞語是借自其他語言詞彙的,如漢語、粟特語、梵語等,從而豐富了回鶻語。在這種情況下,學者爲提高翻譯的準確性,探討詞彙詞源及語法顯得十分必要。

回鶻語除吸收漢語詞彙外,還融合了其他語言。[美] 丹尼斯·西諾著,黄建華、牛汝極譯《突厥語Balïq(城)一詞探源》探討了Balïq與蒙古語和滿語之間的關係*[美] 丹尼斯·西諾著,黄建華、牛汝極譯《突厥語Balïq(城)一詞探源》,《民族譯叢》1992年第2期,第50—53頁。。牛汝極分析了回鶻語中粟特語借詞的9個特點,認爲粟特語對回鶻語産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反映在官銜稱號、經濟、日常生活以及宗教文化等方方面面*牛汝極《從借詞看粟特語對回鶻語的影響》,《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第101—112頁。。

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語法研究方面,阿不里克木·亞森在其著作《吐魯番回鶻文世俗文書語言結構研究》中,對回鶻文世俗文書的語言系統、詞彙、構詞法、形態學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研究*阿不里克木·亞森《吐魯番回鶻文世俗文書語言結構研究》,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出版社,2001年。。他還與王正良一同發表《吐魯番回鶻文世俗文書語言數詞研究》一文,文中以吐魯番地區的回鶻文世俗文書爲據,較爲全面地展示了回鶻文世俗文書語言數詞*阿不里克木·亞森、王正良《吐魯番回鶻文世俗文書語言數詞研究》,《新疆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第133—136頁。。靳尚怡對高昌回鶻文文獻語言的助詞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辨别助詞的標準,把這些助詞分爲語氣助詞和關係助詞,並對十三組助詞作了釋例*靳尚怡《高昌回鶻文文獻語言的助詞》,《語言與翻譯》2002年第3期,第31—35頁。。耿世民《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的第二部分也對回鶻文文書的語言語法進行了説明。朱國祥探討同一漢語借詞在不同版本中呈現的狀況,採取比較回鶻文—漢語語音的對音方法,從而歸納漢語—回鶻語的對音規律*朱國祥《回鶻文世俗文書中漢語借詞對音研究——以山田信夫和李經緯版本爲例》,《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第154—158頁。。

(三) 文書格式與套語研究

學者在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格式與套語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主要是把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與漢文等其他語言文書進行對比研究,以探討回鶻文文書格式與套語及其淵源。

楊富學在《吐魯番出土回鶻文借貸文書概述》中,列出1990年之前刊布的27件回鶻文借貸文書的基本情況,並以其中兩件爲例,分析了回鶻文契約文書的格式: 首先是訂立契約的日期,然後是借債人、債主的名字,繼而是借貸的原因、所借物品、還債日期、利息和保證,最後則是證人、債務人、立契人的簽字和蓋章。文章認爲元代回鶻文契約文書與中原地區漢文文書及河西走廊的西夏文書有類似之處*楊富學《吐魯番出土回鶻文借貸文書概述》,《敦煌研究》1990年第1期,第77—84頁。。霍存福、王宏慶對回鶻文買賣契約中的保人、證人、書契人和有關所有權的條款進行了研究,認爲在吐魯番回鶻文買賣契約中,絶大多數的契約文書是按照慣例與固定模式訂立的,其條款内容也要遵守一定的規範*霍存福、王宏慶《吐魯番回鶻文買賣契約分析》,《當代法學》2004年第1期,第5—18頁。。同年,霍存福與章燕又發表《吐魯番回鶻文借貸契約研究》一文,文中以李經緯定名爲“借貸文書”的22件回鶻文文書爲研究對象,分析了其格式、保人、證人、書契人、利息率、違契不償的處罰條款等,並且補充了楊富學的觀點,揭示了元代回鶻文借貸契約的格式與唐宋時期漢文契約之間的不同*霍存福、章燕《吐魯番回鶻文借貸契約研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第6期,第95—106頁。。耿世民在其著作《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中也提到回鶻文買賣文書一般有固定的格式。乜小紅把于闐文、回鶻文、粟特文等契約文書與漢文契約作比較,發現雖然有小的差異,但是契約程式、内容甚至用語上都有一致性,並且認爲這是西域各民族與漢族人民長期交往的産物,是西域各少數民族對中原傳統契約文化的接受*乜小紅《中古西域民漢文買賣契約比較研究》,《西域研究》2011年第2期,第55—62頁。。李經緯分析了30件買賣契約文書的基本格式及其義項,並與現代經濟文書進行比較,發現回鶻文買賣契約文書與現代經濟文書已經十分接近。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回鶻文買賣契約的意項分析及其與現代經濟文書的比較》*李經緯《回鶻文買賣契約的意項分析及其與現代經濟文書的比較》,《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第41—54頁。中。古艾爾尼沙·買沙地克《回鶻世俗文書的敍述特點》對回鶻世俗文書的敍述特點進行了説明*古艾爾尼沙·買沙地克《回鶻世俗文書的敍述特點》,《青春歲月》2014年第5期,第61頁。。

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的格式與套語可以用於文書的斷代,劉戈在這一方面也做出了有益嘗試。她在《回鶻文買賣文書的格式套語與斷代問題》一文中,分析了回鶻文買賣文書格式套語的年代特徵,並將其與一定歷史時期漢文契約文書的格式套語相對照,發現回鶻文買賣文書的書寫格式與套語和13—14世紀的漢文文書相一致,從而斷定山田信夫刊布的29件回鶻文買賣文書都是13—14世紀所爲*劉戈《回鶻文買賣文書的格式套語與斷代問題》,《西北史地》1999年第1期,第42—49頁。。該文其實是重申了她在《從格式與套語看回鶻文買賣文書的年代》*劉戈《從格式與套語看回鶻文買賣文書的年代》,《西域研究》1998年第2期,第64—72頁。中的觀點,但本文的論證更加充分。劉戈揭示出回鶻文買賣文書格式套語年代特點,對學者認識其他種類文書的年代問題有很大幫助。

二、 回鶻經濟史研究

除回鶻文經濟文書外,還有遺留下來的古代突厥文碑銘爲經濟史研究,尤其對回鶻與其他民族交往關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如《闕特勒碑》、《磨延啜碑》、《毗伽可汗碑》、《翁金碑》、《塔拉斯碑》、《鐵兒渾碑》等。優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長篇史詩性巨著《福樂智慧》,内容涉及喀喇汗王朝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人文日常生活,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語大辭典》中有關於回鶻經濟諸多方面的詞彙,也爲經濟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此外,漢文典籍中關於回鶻的記載也是回鶻經濟史研究至關重要的史料。如《魏書·高車傳》、《隋書·鐵勒傳》、《舊唐書·鐵勒傳》、《舊唐書·回紇傳》、《新唐書·回鶻傳》、《通典》、《唐會要》、《資治通鑑》、《松漠紀聞》、《宋史》、《元史》等。這些史料是回鶻經濟史研究的重要基礎。

(一) 回鶻經濟史概述

在諸多回鶻經濟研究成果中,不乏關於回鶻經濟史的綜合性研究,即研究包含著回鶻經濟的方方面面,如畜牧業、農業、手工業、商業等,但是大多較爲簡略。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新疆簡史(第一册)》探討了新疆各個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其中第五章分析了回鶻成爲新疆主體民族的原因以及其經濟、文化的新發展*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新疆簡史(第一册)》,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上、下)》中,對回紇汗國形成之前,漠北回紇汗國以及西遷後的高昌回鶻汗國、甘州回鶻汗國、喀喇汗王朝、元明清統治時期的經濟的各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上、下)》,北京: 民族出版社,1985年。。1991年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之《維吾爾族簡史》簡明扼要地分析了高昌回鶻王國的土地佔有形式、物産、水利建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探討了喀喇汗王朝的財産所有制、土地佔有制及各個經濟部門的狀況,還對蒙元明清時期的畏兀兒經濟進行研究*《維吾爾族簡史》編寫組《維吾爾族簡史》,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林幹、高自厚《回紇史》研究了漠北回紇汗國、喀喇汗王朝、西州回鶻、河西回鶻、元明清畏兀兒的經濟狀況*林幹、高自厚《回紇史》,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余太山《西域通史》中,對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鶻王國經濟各方面進行了概述*余太山《西域通史》,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谷苞主編《西北通史第3卷》簡單分析了兩宋時期回鶻經濟狀況和蒙元統治下的畏兀兒經濟狀況*谷苞主編《西北通史(第3卷)》,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

此外,也有對回鶻各個特定階段經濟史的研究: 楊聖敏《回紇史》探討了漠北回紇汗國時期的經濟*楊聖敏《回紇史》,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楊富學《回鶻與敦煌》探討了漠北回鶻汗國和高昌回鶻的經濟狀況*楊富學《回鶻與敦煌》,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0年。。在他與牛汝極一同撰寫的《沙州回鶻及其文獻》中,研究分析了沙州回鶻的農牧業、手工業、商業與絲綢之路以及度量衡。阿合買提·蘇來曼《鄂爾渾回鶻汗國簡史》簡述了鄂爾渾汗國的社會經濟*阿合買提·蘇來曼《鄂爾渾回鶻汗國簡史》,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詳細論述了喀喇汗王朝時期社會經濟的各方面,認爲這一時期回鶻的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是中亞中世紀史上值得肯定的一個時代*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田衛疆《高昌回鶻史稿》研究了高昌回鶻從遊牧到農業定居的轉變,並對蒙元時期畏兀兒地區種植業發展狀況、農業發展的因素、土地制度進行了分析*田衛疆《高昌回鶻史稿》,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蘇北海《絲綢之路龜兹研究》簡單探討了龜兹回鶻的經濟狀況以及龜兹回鶻與北宋的商貿往來*蘇北海《絲綢之路龜兹研究》,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薛宗正《絲綢之路北庭研究》對北庭回鶻的經濟結構進行了研究*薛宗正《絲綢之路北庭研究》,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他又於2012年出版《回紇史初探》一書,書中分析了回紇汗國的社會經濟以及其與唐朝之間的經濟聯繫*薛宗正《回紇史初探》,蘭州: 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年。。吉洪諾夫著,姬增禄譯《十到十四世紀回鶻王國的經濟和社會制度》全面詳細論述了回鶻的社會經濟狀況,包括農業、城市和手工業、商業和高利貸、租税徭役、土地所有制等*吉洪諾夫著,姬增禄譯《十到十四世紀回鶻王國的經濟和社會制度》,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該書是回鶻經濟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劉迎勝《察合台汗國史研究》對畏兀兒與内地的經濟聯繫以及畏兀兒的社會經濟進行了研究*劉迎勝《察合台汗國史研究》,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羅賢佑《元代民族史》簡單探討了蒙元時期畏兀兒地區的經濟*羅賢佑《元代民族史》,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田衛疆《蒙古時代維吾爾人的社會生活》詳細研究了蒙元時代維吾爾族的經濟活動*田衛疆《蒙古時代維吾爾人的社會生活》,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5年。。

除著作外,論文中也有相關研究,如任正實《裕固族經濟史》對漢唐丁零,回鶻汗國,西遷後河西回鶻,蒙元明初時期撒里畏兀兒,裕固族形成後,各個時期的畜牧業、農業、商業等進行了研究*任正實《裕固族經濟史》,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買力葉木古麗·吐遜《漢代西域諸部至唐回鶻經濟史》探討了漢至東晉時期丁零等部族的農牧經濟,唐代回鶻汗國時期以遊牧爲主的封建制經濟,回鶻西遷後高昌回鶻和甘州回鶻農牧結合的封建制經濟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封建制經濟,相對完整地研究了從西漢到唐每個時期回鶻的農業經濟、畜牧業、手工業、商業、經濟制度等問題*買力葉木古麗·吐遜《漢代西域諸部至唐回鶻經濟史》,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宋曉東、王宗磊對漠北回鶻汗國建立前以及汗國的社會經濟進行了探討,特别分析了回鶻汗國的畜牧業、商業、手工業和農業*宋曉東、王宗磊《回鶻西遷前經濟生活探析》,《石河子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第13—16頁。。程溯洛在《高昌回鶻王國政治經濟文化史略》中,概述了高昌回鶻王國的經濟狀況*程溯洛《高昌回鶻王國政治經濟文化史略》,程溯洛著《唐宋回鶻史論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5—299頁。。郭平梁《高昌回鶻社會經濟管窺》運用李經緯《吐魯番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研究》中的社會經濟文書,對高昌回鶻的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貨幣、社會結構、階級關係、土地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討*郭平梁《高昌回鶻社會經濟管窺》,《新疆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第82—95頁。。該文讓我們對回鶻經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很具有啓發性。楊富學以回鶻社會經濟文書爲主要依據,對回鶻農業、手工業、商業、貨幣、租佃契約等作了相應研究,認爲要充分利用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來重構宋元時代高昌回鶻的經濟史*楊富學《回鶻文文獻與高昌回鶻經濟史的構建》,《史學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106—111頁。。任小飛《〈福樂智慧〉史學價值探析》第二章第三節記述了喀喇汗王朝的農業、手工業、商業、賦税*任小飛《〈福樂智慧〉史學價值探析》,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張煉《論述蒙元時期的畏兀兒》對蒙元時期畏兀兒的社會經濟進行了分析,認爲蒙元時期畏兀兒經濟大體上經歷了發展、低落和恢復幾個階段*張煉《論述蒙元時期的畏兀兒》,《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第155—167頁。。尚衍斌《元代畏兀兒地區社會經濟生活探究》依據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及漢文資料,研究了元代畏兀兒地區的農業、畜牧業、商業及貨幣等問題*尚衍斌《元代畏兀兒地區社會經濟生活探究》,陳梧桐編《民大史學》第1期,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327—347頁。。

原料:肥鸡1只、无核李子脯125克、苹果3-4个、洋葱和胡萝卜各1个、生姜1小块、面粉2大勺、精盐和胡椒各适量

(二) 回鶻農業研究

漠北回鶻時期的農業,胡鐵球《回紇(回鶻)西遷之前的農業發展狀況略論》通過對考古資料和史籍的分析,認爲在840年以前回鶻的農業經濟就已經在回鶻經濟中佔有相當比重,在“安史之亂”後回鶻逐漸轉變爲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而且農業歉收是漠北回鶻汗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從而否定了840年前回鶻是以遊牧經濟佔絶對主導地位的説法*胡鐵球《回紇(回鶻)西遷之前的農業發展狀況略論》,《寧夏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第85—88頁。。鄧浩以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撰寫的《突厥語詞典》爲依據,結合史籍和《福樂智慧》,研究了回鶻西遷前畜牧經濟向西遷後農耕經濟的轉變以及定居農業對回鶻人生活的影響*鄧浩《〈突厥語詞典〉與回鶻的農業經濟》,《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第37—46頁。。

西遷後回鶻農業的研究成果有: 程溯洛把傳世文獻與回鶻文寫本相結合,分析了宋元時期高昌回鶻王國初期農業社會的特點,即以封建農奴制爲主,但也出現了一部分的租佃關係*程溯洛《宋元時期高昌回鶻王國初期農業封建社會的若干特徵》,程溯洛著《唐宋回鶻史論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6—174頁。。他在《吐魯番棉花的生産是中國植棉史中一顆明珠》中認爲宋末元初以前吐魯番地區即高昌回鶻王國境内盛産棉花,並且大量棉花運銷北宋内地*程溯洛《吐魯番棉花的生産是中國植棉史中一顆明珠》,程溯洛著《唐宋回鶻史論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0—305頁。。李志軍從遊牧時代農業經濟的萌芽、回鶻西遷定居農業經濟的形成、高昌回鶻農業經濟狀況以及農業經濟對回鶻文明的影響等方面對回鶻農業經濟進行了分析探討*李志軍《高昌回鶻的農業及相關問題研究》,西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沈淑花利用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等資料,從農作物栽培、人畜力農具、農田水肥、耕作方式等四個方面對喀喇汗王朝的農業生産進行研究,認爲這一時期的農業已經具備了精耕細作的特點*沈淑花《喀喇汗王朝時期回鶻人的農業生産情況》,《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第196—180頁。。田衛疆《元代畏兀兒地區的葡萄酒釀製及向元大都供應葡萄酒相關史實辨析》指出畏兀兒地區盛産葡萄,釀造葡萄酒歷史悠久,元代該地區的葡萄酒除小部分進行銷售外,大多用來納貢、招待使節和軍隊*田衛疆《元代畏兀兒地區的葡萄酒釀製及向元大都供應葡萄酒相關史實辨析》,田衛疆著《新疆歷史叢稿》,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40—148頁。。楊富學根據對15件回鶻文租佃契約的研究,認爲典押租佃關係和真正的封建地主與佃農之間的封建租佃關係在元代畏兀兒的租佃契約中都有體現*楊富學《回鶻文文書中所見元代畏兀兒租佃契約關係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2期,第161—172頁。。于傳寶《元朝四等制政策對區域農牧業發展的影響》研究了四等人制對吐蕃地區農牧業的影響*于傳寶《元朝四等制政策對區域農牧業發展的影響》,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三) 回鶻經濟轉型研究

在回鶻經濟轉型研究方面的成果有: 王金保通過分析文獻資料、碑銘和考古發現,認爲漠北回鶻汗國建立後,生活方式由遊牧變爲定居、半定居,這種轉變是由以下幾個因素促成的: 回鶻汗國自身經濟的發展,回鶻路的開通以及粟特、唐文化的影響。而且居住方式的變化爲西遷後經濟轉型奠定了基礎,影響著後來進入漠北的其他民族*王金保《論漠北回鶻汗國的城市興建與半定居生活》,《敦煌學輯刊》2015年第4期,第151—158頁。。王繼平、楊富學《唐宋時代回鶻社會的發展與轉型》認爲9世紀中葉以後,回鶻西遷至中亞、西域及河西走廊一帶,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加上受農業文明的影響,回鶻的生活方式由遊牧向定居過渡,經濟類型也漸漸從草原遊牧向以農業爲主轉化,民族性格變得淳樸,文化面貌多元化*王繼平、楊富學《唐宋時代回鶻社會的發展與轉型》,《新疆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67—72頁。。尹偉强《古代維吾爾族經濟文化類型的演變》認爲回鶻西遷後,在繼承原有農業民族經濟模式的基礎上適應新環境變成半農半牧、以農爲主的混合農耕經濟文化*尹偉强《古代維吾爾族經濟文化類型的演變》,《新疆社科論壇》2007年第5期,第89—91頁;尹偉强、王茜《古代新疆經濟文化區的劃分——兼論維吾爾族經濟文化類型的演變》,《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年第4期,第112—115頁。。奇曼·乃吉米丁運用傳統典籍、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及田野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吐魯番地區生態環境對高昌回鶻生産生活方式轉變及生態文化形成的影響,認爲高昌回鶻汗國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都與所處的生態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奇曼·乃吉米丁《生態環境對高昌回鶻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第3期,第347—350頁。。宋曉東研究分析了回鶻西遷後,高昌回鶻與喀喇汗王朝經濟轉型,即以畜牧業爲主的草原遊牧經濟轉化爲農耕經濟,以及經濟轉型對現代維吾爾族的形成和新疆歷史的影響*宋曉東《回鶻西遷後生産方式的轉變及對後世的影響》,《殷都學刊》2007年第3期,第36—39頁。。

(四) 回鶻商業貿易研究

樊保良認爲無論是在漠北回鶻汗國時期,還是西遷後的甘州回鶻、西州回鶻、于闐回鶻、龜兹回鶻都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與西方使節有著頻繁的商業活動,控制著絲綢之路的咽喉,維護著絲綢之路的發展,爲東西方經濟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樊保良《回鶻與絲綢之路》,胡之德主编《蘭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論文集》,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207—212頁。。《中國絲綢之路交通史》也探討了回鶻對絲綢之路的維護活動*交通部中國公路交通史編審委員會《中國絲綢之路交通史》,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崔明德《中國古代和親與絲綢之路的拓展》認爲回紇與唐朝的和親使草原絲綢之路更加活躍,回紇從中獲利甚多。西遷後回鶻與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的和親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絲綢之路的發展和商業貿易的繁榮*崔明德《中國古代和親與絲綢之路的拓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2期,第39—53頁。。

漠北回鶻時期,回鶻與周邊貿易關係方面,張美華認爲漠北回鶻汗國時期之所以選中摩尼教爲國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回鶻想要依靠粟特人來發展商業經濟,在摩尼教立爲國教後,回鶻汗國的商業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張美華《漠北回鶻的摩尼教信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第53—57頁。。尼扎吉·喀迪爾也認爲粟特人把宗教活動與商業活動相結合,在鄂爾渾汗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大量粟特人代表回鶻汗國與唐進行商業貿易,對回鶻汗國經濟有很大影響*尼扎吉·喀迪爾《粟特人對鄂爾渾回鶻(回紇)的影響研究》,新疆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管彦波研究了唐朝與回紇的互市,認爲回紇從貿易中牟取暴利*管彦波《論唐代内地與邊疆的“互市”和“朝貢”貿易》,《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年第4期,第84—88頁。。黄暢《回鶻汗國與中原商業貿易探微》對唐朝時期回鶻汗國與中原商業貿易發展的原因及貿易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簡析,其中專門研究了回鶻的養馬業和馬貿易*黄暢《回鶻汗國與中原商業貿易探微》,《絲綢之路》2010年第18期,第15—17頁。。還有張程分析了絹馬貿易對回鶻的消極影響*張程《淺析絹馬貿易與回鶻滅亡的關係》,《學理論》2014年第33期,第103—104頁。。

西遷後,回鶻與周邊貿易關係方面,程溯洛《五代宋遼金時期新疆回鶻人民和祖國各地的經濟聯繫》研究了五代宋遼金時期新疆回鶻與内地各地區的經濟聯繫,並分析了貿易品的種類以及回鶻與内地聯繫的交通路線*程溯洛《五代宋遼金時期新疆回鶻人民和祖國各地的經濟聯繫》,程溯洛著《唐宋回鶻史論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7—359頁。。殷紅梅就喀喇汗王朝與中原的貿易進行了研究,認爲喀喇汗王朝佔領于闐後,就以于闐的名義遣使向宋進貢,發展通商貿易關係,並對宋和于闐貿易中的馬匹、乳香、玉石交易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殷紅梅《喀喇汗王朝與中原貿易往來》,《新疆地方誌》2000年第3期,第61—66頁。。鄭炳林從三個方面探討了晚唐五代敦煌貿易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其中商人的國際化指的是敦煌市場上的貿易主體除了粟特人之外還有波斯、印度、吐蕃、于闐、回鶻、達旦等民族*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商業貿易市場研究》,《敦煌學輯刊》2004年第1期,第103—118頁。。朱悦梅探討了甘州回鶻與周邊民族及政權的關係,認爲甘州回鶻的經濟是農牧兼營,商業貿易是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甘州回鶻處於絲綢之路咽喉地帶,積極發展與周邊民族、政權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絲綢之路的繁榮*朱悦梅《甘州回鶻與周邊關係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她與楊富學所著《甘州回鶻史》一書中研究了甘州回鶻的社會經濟以及甘州回鶻與絲綢之路的關係,認爲甘州回鶻控扼絲綢之路要道,與絲綢之路的興衰密切相關,絲綢之路的暢通不僅促進了甘州回鶻的發展,增强了王朝的邊防實力,而且推動了河西走廊與中原地區的交流*朱悦梅、楊富學著《甘州回鶻史》,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陳愛峰《西夏與絲綢之路關係研究》*陳愛峰《西夏與絲綢之路關係研究》,西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和韋君妤《從〈天盛律令〉看西夏對外經濟政策》*韋君妤《從〈天盛律令〉看西夏對外經濟政策》,西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中都有通過《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看西夏對西州、大食等國貿易優惠政策的内容。陳愛峰、楊富學把傳世文獻與新疆、敦煌、黑水城等地的考古資料相結合,研究了西夏與回鶻之間的貿易關係,認爲兩者之間的關係受宋夏矛盾的影響,北宋時期,宋夏矛盾限制了西夏與回鶻的貿易;到了南宋時期,隨著宋夏矛盾消失和天盛年間西夏國力的强盛,高昌回鶻、喀喇汗王朝與西夏之間的經濟往來也頻繁起來*陳愛峰、楊富學《西夏與回鶻貿易關係考》,《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第99—103頁。。陳慶英、白麗娜《宋代西北吐蕃與甘州回鶻、遼朝、西夏的關係》對宋代西北吐蕃與甘州回鶻之間經濟關係進行了研究*陳慶英、白麗娜《宋代西北吐蕃與甘州回鶻、遼朝、西夏的關係》,《西藏研究》2013年第5期,第9—18頁。。王德朋《論金與周邊政權的商業貿易》中提到金與回鶻、阻蔔等周邊部族的貿易*王德朋《論金與周邊政權的商業貿易》,《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9年第1期,第101—106頁。。陳高華探討了元代新疆與中原之間的交通及經濟文化聯繫*陳高華《元代新疆和中原漢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新疆通史》編撰委員會編《新疆歷史研究論文選編(元明卷)》,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8—188頁。。楊蕤《回鶻時代10—13世紀陸上絲綢之路貿易研究》認爲10—13世紀陸上絲綢之路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回鶻人成爲國際商貿活動的新興力量,足蹟遍佈中原與塞北草原,朝貢貿易基本以回鶻民衆爲主體,幾乎壟斷了絲綢之路東段貿易*楊蕤《回鶻時代10—13世紀陸上絲綢之路貿易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回鶻内部商業貿易方面,[德] P·齊梅著,趙崇民、楊富學摘譯《高昌回鶻王國的商業》根據出土的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佛教著作、民俗占星學作品、高昌壁畫、傳世史籍勾畫出了高昌回鶻王國商業的一個輪廓,探討了其主要貿易商品、商品交易的規模、一般等價物、奴隸價格、地價等*趙崇民、楊富學摘譯《高昌回鶻王國的商業》,《民族譯叢》1991年第4期,第45—50頁。。張承志《元代畏兀兒人内部狀況》基於元代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探討了畏兀兒的政治、經濟、社會三個範疇内的問題,在談到畏兀兒經濟時,認爲畏兀兒社會土地兼併、貧富兩極分化現象背後藴藏著商業化的傾向,其經濟具有亦農亦商的特點,這是由自然條件、耕作方式以及商路上特殊位置決定的*張承志《元代畏兀兒人内部狀況》,《民族研究》1983年第5期,第13—23頁。。羅雨探討了蒙元時期高昌回鶻汗國商業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高昌回鶻王國自身優勢,即地處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且擁有豐富的物産;蒙元時期疆域廣闊,驛道的開闢和驛站的設置爲商業活動創造了條件;統治者對高昌地區採取優惠政策*羅雨《蒙元時期高昌回鶻汗國商業發展原因探析》,《新疆地方誌》2008年第2期,第54—61頁。。

貨幣是商業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者對回鶻貨幣也進行了研究。楊富學依據史書記載及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論證了粗棉布曾是維吾爾族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價物,並分析了把棉布作爲貨幣使用的原因*楊富學《古代新疆實物貨幣——粗棉布》,《中國錢幣》1989年第3期,第15—18頁。。他又發表《回鶻文書所見高昌回鶻王國的紙鈔與金屬幣》一文,認爲高昌回鶻流通的貨幣大致分爲布帛、紙鈔和金屬幣三種,並把回鶻文經濟文書、史籍、考古資料相結合,考證了蒙元統一新疆地區後,元政府發行的紙鈔在流通領域至少取得了與粗棉布並列的地位,銅幣、金銀等金屬貨幣同樣在市場上廣泛流通*楊富學《回鶻文書所見高昌回鶻王國的紙鈔與金屬幣》,《中國錢幣》1993年第4期,第26—28頁。。他還研究了佉盧文文書裏出現的鄯善國貨幣與回鶻貨幣之間的密切關係,論證了“普爾”今維吾爾語pul“錢、金錢、貨幣”應該源於古佉盧文獻中的muli“價格、價值”,回鶻文契約中常出現的satïr當與佉盧文satera/sadera和希臘文stater有關係等*楊富學《佉盧文書所見鄯善國之貨幣——兼論與回鶻貨幣之關係》,《敦煌學輯刊》1995年第2期,第87—93頁。。錢伯泉也對高昌回鶻王國的貨幣進行研究,在《高昌回鶻國回鶻文銅錢研究》一文中,對雙面回鶻文銅錢和單面回鶻文銅錢上的銘文進行釋讀;通過銅錢上君主的稱號考證出雙面回鶻文銅錢鑄行於高昌回鶻國前期(866年至1036年),單面回鶻文銅錢鑄行於高昌回鶻國後期(1037年至1209年);這些回鶻文銅錢都鑄造於北庭*錢伯泉《高昌回鶻國回鶻文銅錢研究》,《中國錢幣》2009年第3期,第48—52頁。。此外,董尚禮、程衛紅《從遼與回鶻的關係看草原絲路及其貿易貨幣》對阿薩蘭回鶻通往遼上京的草原絲綢之路進行了研究,並分析了遼與回鶻貿易關係中的貨幣問題*董尚禮、程衛紅《從遼與回鶻的關係看草原絲路及其貿易貨幣》,《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錢幣專刊2期,第32-2—32-5頁。。

(五) 其他

在畏兀兒經濟制度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楊富學《元代畏兀兒經濟制度研究》以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爲基礎,對元代畏兀兒封建土地佔有制、土地的買賣和土地所有權、租佃關係、賦税制度、徭役制度、高利貸以及農奴制進行了研究*楊富學《元代畏兀兒經濟制度研究》,新疆大學碩士論文,1989年。。吉洪諾夫著,姬增禄譯《10—14世紀回鶻王國的租、税和勞役》研究了回鶻王國地租的形式和特點,探討了徵税制度,並通過解讀捐税術語來證明回鶻王國的税主要是以實物形式交納,同時也存在貨幣捐税;認爲按照勞役制度農民必須送交馬匹*吉洪諾夫著,姬增禄譯《10—14世紀回鶻王國的租、税和勞役》,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室編《西北歷史研究(1989年號)》,西安: 三秦出版社,1989年,第294—315頁。。楊富學在《元代畏兀兒税役考略》一文中,依據回鶻文經濟文書以及傳世文獻考釋了元代畏兀兒地丁税、葡萄和葡萄酒税、站役和差役,並認爲這一時期税役十分沉重*楊富學《元代畏兀兒税役考略》,《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第120—126頁。。樊保良也認爲蒙元時期,畏兀兒受到了殘酷的經濟壓迫*樊保良《十三世紀蒙古與畏兀兒關係初探》,中國蒙古史學會《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6—127頁。。楊富學還認爲蒙古的統治對元代畏兀兒農奴制、租佃制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但是蒙元對畏兀兒經濟的剥削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得畏兀兒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楊富學《蒙古統治與元代畏兀兒社會》,氏著《中國北方民族歷史文化論稿》,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8—53頁。。他又以回鶻文借貸文書爲依據,探討了蒙元統治下畏兀兒社會的高利貸狀況*楊富學《吐魯番出土回鶻文借貸文書概述》,《敦煌研究》1990年第1期,第77—84頁。。

王衛萍《西域經濟思想史——喀喇汗王朝經濟思想研究》通過對典籍、契約、碑銘、文書及相關資料的研究,分析喀喇汗王朝的經濟思想*王衛萍《西域經濟思想史——喀喇汗王朝經濟思想研究》,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陸姬秋《考究高昌工藝美術——從其生成背景開始》探討了從高昌手工業發展的原因*陸姬秋《考究高昌工藝美術從其生成背景開始》,《上海藝術家》2007年第6期,第54—59頁。。鄭婕《維吾爾語與維吾爾族的畜牧文化》從維吾爾語詞彙含義演變的角度發掘藴藏在維吾爾語中的畜牧文化*鄭婕《維吾爾語與維吾爾族的畜牧文化》,《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第228—239頁。。

三、 結 語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回鶻經濟研究領域碩果累累,尤其是在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釋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大量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得到轉寫和翻譯,爲歷史學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然而這些珍貴的史料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從史學角度進行研究者相對較少。出土文書大多屬於蒙元時期,一部分是宋代遺物,是構建這一時期回鶻經濟史的重要材料,但是在晚唐宋元時代回鶻經濟史研究中,史料運用很長一段時間内主要以傳世典籍爲主,而傳世文獻記載十分有限,所以研究内容大多較爲簡略,深度不夠。如在農業經濟研究方面,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中包含大量的水利灌溉、葡萄種植、棉花種植、糧食作物種植等回鶻農業信息,但是相關研究成果卻十分稀少。在商業貿易研究上,文書的利用率也很低,有些文章在探究蒙元時期高昌回鶻汗國商業時,絲毫没有提及文書中的商業信息。並且無論是農業還是商業都缺乏系統全面的研究,更不用説一部相對完整的回鶻經濟史著作了。

出現這樣的狀況是有原因的。長期以來,我國回鶻學研究一直存在著一個突出問題,那就是回鶻史研究與回鶻語言研究存在脱節現象,我國缺乏同時具備語言學和歷史學功底的研究者。不懂回鶻文的歷史學研究者要依賴語言學家的研究成果,所以歷史研究進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語言研究的制約,這勢必會影響回鶻文寫本的應用。此外,由於回鶻文文書的釋讀工作複雜而艱巨,要識讀轉寫爲拉丁文,然後再譯爲現代漢語,歷史研究者對這種經過層層轉寫和翻譯的史料産生了懷疑。文書釋譯依然存在值得商榷的問題是不可否認的,如相同的拉丁文轉寫有不同的漢語翻譯,以回鶻文契約中的yägän一詞的解釋爲例,山田信夫釋爲“甥”而劉戈釋爲“嫂子”或“嬸子”。因此在今後的研究中我們要加强對回鶻文文本的深入研究,以提供更加準確的譯本;與此同時,歷史學研究者要盡可能利用自己掌握的外語,利用不同文字的譯文進行校勘。

問題雖然存在,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因爲一些細微處的爭議而否定整個文書的史料價值。我們更應該看到,經過幾代回鶻學者的不懈努力、反復考證,譯文也越來越統一,越來越可靠。寫本資料對於回鶻經濟史的重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相信把回鶻文社會經濟文書與回鶻經濟史研究相結合是回鶻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意利用吐蕃文、粟特文等各種語言文字的文書。只有綜合運用文書、傳世典籍、碑銘、壁畫等各種史料,纔能向大家展示出更爲詳實全面的回鶻經濟史。此外,回鶻社會經濟文書散藏於世界各地,國外回鶻學研究要早於我國而且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們要時刻關注國外相關研究動態,借鑒和利用其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以更好地推動回鶻學的發展。

猜你喜欢

文書時期經濟
略論春秋時期的邦交文書
翳桑之报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重讀《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法藏敦煌文書P.2539v校注與研究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鍵となる時期を送るために努力を
余永定 中國經濟正向通縮區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