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资质≠一生成就

2016-05-1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方仲永作诗仲永

《伤仲永》是王安石写的一篇反映先天资质与后天学习之间关系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名为方仲永的神童,天生才华出众,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却因后天没有学习而沦落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纵览方仲永的一生,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幼年时期:天资聪颖,才思敏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时的方仲永俨然就是一个才学兼备的小神童,虽不会使用书具,却能作诗,并且所作的诗歌都有文采和道理可循。可见这是一个天才,那么,为什么文章要取名为“伤仲永”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少年时期:才能衰退,不如从前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由于方仲永的父亲不重视对儿子的后天教育,导致方仲永自打学会作诗后就再也没有读过书,这也就进一步加快了方仲永的沦落。“不使学”三个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之后的变化埋下伏笔,这是方仲永的命运发生变化的关键之处。

三、青年时期:才学平庸,与众无异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本是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却因后天不勤于学习,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致使方仲永从一个天生的“神童”转变为“与众无异”普通人的最终原因有三点:(1)从乡邻的角度来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作者的观点,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题目“伤仲永”来看,“伤”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落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方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对孩子的后天教育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方仲永,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方仲永的覆辙的人而感到哀伤。

【形象新解】

某班在班会上举行“神童究竟神不神”的辩论活动,假如你是反方辩手(认为神童不“神”),请在阅读下面这两则材料后,提出你的观点。(答题纸自备)

[材料一]据说,韩国的金恩荣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儿童。他在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中的分数达到了210分,这个分数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金恩荣出生于1962年3月7日,5个月能走路和说话,7个月能写字和下棋。3岁学微积分,4岁时就能读能写日、韩、英、德四国文字。1967年11月2日在日本电视台直播中他解决了多个复杂的微积分问题,并展示了语言天赋,用四国语言进行了演讲,还作了首诗。1974年开始在NASA进行研究工作,1978回韩国,2007年在国立忠北大学工作。这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材料二]司马光虽少年聪慧,但他儿时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自己还在勤奋读书;明朝的刘勰被朱元璋赞为开国文臣之首,可小时候的刘勰却在寺庙里守着恐怖的佛像夜读;王冕九岁画荷画得惟妙惟肖,但他放牛时整天练习,画笔都秃了。

猜你喜欢

方仲永作诗仲永
刘良玉
不幸的方仲永
悲欢且作诗,浮世奈我何
想清楚再动笔
新《伤仲永》
不幸的方仲永
也伤仲永
疯狂编辑部之作诗也疯狂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理解与语文教学
万能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