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叙后议

2016-05-1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方仲永仲永人者

【技法导入】

《伤仲永》一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生聪颖却被耽误的事例来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文中所使用的“一半叙事,一半议论”的写作技法,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事一议”。所谓“一事一议”,就是指对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某件事情、某种现象或某一文字材料有所感触,并能抓住其中令自己感受最强烈的某一点来发表自己见解的文章。这里的“事”具有广泛性 ,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甚至是某一人物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件事情中的某个细节;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种现象;还可以是用文字记载的某段材料等。这类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因事而生发议论,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先对事情作必要的概括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某种看法及观点。

《伤仲永》一文就是这样,文章先在前半部分进行叙事,叙述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矣”。文中叙事概括简明,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的变化过程;后半部分为议论部分,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写作“一事一议”的文章应当注意些什么呢?这里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一材料一议……总之,不管怎么写,都要在“一”字上下功夫,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厚有力的感觉。

二、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要把这件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揭示出来,做到就事论理,而所揭示的这个“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伤仲永》的后半部分明显就是作者的议论,作者就事说理,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生发出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堪设想的感慨。议论部分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三、用语要准确、恰当、精练,同时也要生动活泼。“议”要严密,不能以叙代议,或者脱离“事”而议。

【即学即练】

任选一题,进行“一事一议”小短文的写作。(不少于300字,答题纸自备)

1.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但是,还是有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的一些弊端主要包括: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还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甚至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2.班会上,班主任指出,前段时间,班上有的同学不太注意自己的行为,有的带来香烟,不但自己抽,还给别的同学抽;有的把吃剩的馒头当武器,在食堂里打闹;有的同学故意捉弄别人,从中取乐……班主任的话还未说完,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这都是些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有的同学则认为这些事情虽小,但理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方仲永仲永人者
不幸的方仲永
翟方进: 敬人者,人恒敬之
名言积累
想清楚再动笔
五步成仙
新《伤仲永》
疗贫之铭
不幸的方仲永
也伤仲永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理解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