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疼痛管理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6-05-14付桂芹刘红杜丽刘玉芳

中外医疗 2016年5期
关键词:疼痛管理临床护理围手术期

付桂芹 刘红 杜丽 刘玉芳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疼痛管理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94例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住院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疼痛管理,包括疼痛评估、情绪调节、分散注意力、药物止痛及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术前1 d、术后1 d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t=2.69,P<0.05)。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9%(46/47)和93.6%(4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体化疼痛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间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护理价值。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2(b)-00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pain management applied to the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94 case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hospitaliz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pai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including pain assessment, emotion regulation, distraction, drug analgesia and pain education. And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 pain level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day before surgery and the day after surger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21, t=2.69,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at discharge was 97.9% (46/4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93.6% (44/4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individualized pain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ate with the important value of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Perioperative period; Pain management; Clinical nursing

疼痛是疼痛科患者的共有症状,是临床护理工作者时刻面对的问题。对有疼痛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应动态评估疼痛[1]。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的评估与处理,是对临床护理工作者的挑战。目前,国内有关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研究还较少。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疼痛科住院并行银质针导热治疗的94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个体化疼痛管理分组应用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围手术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疼痛科住院并行银质针导热治疗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纳入标准如下:①病因为各种损伤而导致临床表现为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等,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②意识清晰,能够正常交流。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糖尿病、脑血栓、消化道溃疡等带来较严重不适与病痛的疾病;②不能理解并参与到疼痛管理中。共94人纳入研究体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健康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疼痛管理。所有患者病程2个月~23年,平均(86±10)个月。

观察组中男10例,女37例,年龄27~75岁,平均(54±3.2)岁,其中背部疼痛23例,腰部疼痛14例,腰背部疼痛10例。对照组男12例,女35例,年龄26~81岁,平均(55±3.2)岁,其中背部疼痛20例,腰部疼痛15例,腰背部疼痛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疼痛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行疼痛科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健康指导,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疼痛科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疼痛管理,包括①情绪与注意力管理。术前术后根据疼痛评估,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采用社会支持等手段,调节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紧张情绪;应用听音乐、看电视、与家人或病友谈话、做心算、意象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如老年人可看电视、谈话,年轻人可听音乐、做心算、意象等。②药物管理。术前根据疼痛评估,重点实施护理干预,疼痛评估分值大于等于5分时通知医生并做出药物止痛处理,如口服给药首选奇曼丁(批号:10087220,来源: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0~100 mg,2次/d;效果差者给予奥施康定(批号:183866,来源: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10 mg,2次/d,肌注给药首选加罗宁(批号:15043041,来源: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 mg。并注意用药个体化。③疼痛教育管理。向患者介绍疼痛的病因、临床症状,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药物止痛的特点,银质针导热治疗疼痛的有效性以及疼痛的自我管理。

1.3 评估、评价方法

该科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进行疼痛评估。在VAS中,0~10分为标准,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数字越大表示越痛,要求患者从0到10中选择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数字。FPS-R作为VAS的辅助评估工具。取得患者同意后,让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数字,和一个面部表情,将二者结合来确定他/她的疼痛感受。老人或疼痛剧烈者,可由家属或护士协助选择。于入院当日、手术前1 d、手术后1 d均行疼痛评估。并采用该院自行设计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评估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入院当日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1 d、术后1 d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9%(46/47)和93.6%(4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现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临床常见疾病,患者疼痛多迁延不愈,目前呈年轻化趋势[2]。银质针疗法在临床疼痛诊治中疗效满意,治愈率达90%以上[3],而围手术期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4]。

3.2 影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的主要因素

3.2.1 情绪与注意力管理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常伴有心理或精神改变。情绪状态显著影响患者的疼痛感受[5],白克镇等[6]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同时存在,应用镇痛药合并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干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镇痛药者。该研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前疼痛评分(5.53±1.25) vs (5.66±1.32),结果表明术前通过疼痛评分、实施情绪与注意力管理以及药物干预后,患者术前的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患者的注意力也会影响疼痛,过度关注疼痛会导致疼痛加重。周会兰等[7]研究显示,分散注意力具有无痛苦、使用简便等特点,是护理人员可以独立提供的辅助性治疗措施。周佳丽[8]等研究亦显示,分散注意力是常用的非药物性疼痛管理方法[8]。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87±0.90) vs (1.04±0.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分散注意力可有效控制患者疼痛反应,对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起重要作用。

3.2.2 药物管理 围手术期间由于疼痛剧烈,患者往往有药物止痛需求,此时可根据疼痛评估分值,报告医生,采用药物止痛措施。但应注意用药个体化,避免用药过度[9]。

3.2.3 疼痛教育管理 加强疼痛教育是疼痛护理的重要环节[10]。临床工作中,一部分患者的疼痛程度是由于未能及时接受疼痛健康教育造成的。叶丽珍等[11]对创伤手术患者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或疼痛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0.87±0.90) vs (1.04±0.95)及控制满意度(97.6% vs 93.6%),发现后者可明显控制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该研究患者入院后通过疼痛教育可消除患者术前对疼痛的焦虑和对手术的恐惧,减轻患者术前对疼痛的反应程度,积极接受银质针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因此疼痛教育管理应贯彻护理工作始终。

3.3 疼痛控制评价

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对疼痛控制状况的一个总体评价,而疼痛控制教育、医生对疼痛的处理和疼痛减轻的状况等因素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2]。该研究中两组患者于入院前疼痛程度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个体化疼痛管理,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9% vs 93.6%),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前疼痛程度得到减轻,术后疼痛折磨得到消除,提高了围手术期患者对临床医疗、护理及疼痛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用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法可有效减轻或消除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敏君,童莺歌,田素明,等.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25-1128.

[2] 刘梦琳,王祥瑞.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上海医学,2010,33(12):146-149.

[3] 王福根.银质针疗法在临床疼痛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9(3):173-181.

[4] 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5] 史妙,王宁,王锦琰,等.疼痛的心理学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74-576.

[6] 白克镇,杨虎权,黄祖芳,等.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及其干预治疗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6):190-192.

[7] 周会兰,蒋晓莲.分散注意力控制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39-1141.

[8] 周佳丽.分散注意力缓解患儿操作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43-1045.

[9] 马龙.疼痛科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7):962-964.

[10] 戴薇.护理中疼痛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983-985.

[11] 叶丽珍,王济纬,沈荷娟,等.疼痛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刨伤手术患者疼痛控制及韧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6):135-137.

[12] 沈曲,李峥,Gwen Sherwood,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1.

(收稿日期:2015-11-12)

猜你喜欢

疼痛管理临床护理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