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专业差别教活中职语文

2016-05-14熊琼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学内容中职

熊琼艳

中职语文是中职专业课的基础,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同时,语文教学设计要大胆创新,不能一味地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应根据不同专业,选择跟专业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

一、科学设计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贴近专业有利于中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把握,增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例如,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选取与机械相关的学习内容,选取古代《墨子》中关于机械方面的文章。一方面,让机械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机械的理解不仅局限于现代西方的先进机械制造业。对于旅游专业,可以适当选取游记《褒禅山记》《小石潭记》等名作。这种文言篇目的选择,能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即使是普通的旅游解说,也能看出中职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方面不要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书本学习,还要适当举办一些小活动。如适合各专业的“建模竞赛”,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创作出表达自己专业特性的模型,评比选出优秀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学校应大量订阅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社会,触摸时代的发展脉搏。在中职语文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做到不拘泥于传统语文教学,要按照不同教学对象设计出优秀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书本,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中职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材

1.培养学生基础能力

中职语文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紧抓这一重点问题,不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中职学生的语文进步空间上,而应该重视中职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学校要多举办语文基础课外活动,并设置相应的奖项,提高学生的语文活动参与度,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语文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心态培养。很多学生是因为无法突破当前的学习困境开始对语文自暴自弃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培养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基础方面加大力度。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突破了语文瓶颈,自然就有了语文学习兴趣,中职的语文教学水平自然会同步提高。

2.创新教学模式

中职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筛选。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未选择的路》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诗作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仔细诵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路”的寓意,将学生引入新的情景,带给他们更多的思考。在讲解上,教师必须注重简单化,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带学生一起进行大声诵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句的魅力和其中的真意。

3.更新教材,回归基础

由于中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教材的难度及其与生活的关联性有特殊的要求。教材的编写不能与普通高中教材类似,应该更加简洁,要以基础性栏目为主,高强度栏目为辅,切实降低教材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在中职语文教材中,要多增加初中基础性知识,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能力。在文言文的选取方面,要以简单为主,可以适当摘录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篇目,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他们的文言知识。根据学生的阶段性需求,夯实基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完善语文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机制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一场简单的考试检验学习成果。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基础能力薄弱,对语文学习用功多,回报小。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要局限于一张试卷,更重要的是对综合成绩的考核。学校可以举办多种语文活动,比如诗词创作、作文写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参与度。同时,教师平时应该适当布置一定量的语文作业,比如写周记、写作文、朗诵文章等。

对于学习中积极参与的学生,在考试成绩方面应该给予一定的优待,对于获奖学生应该实施加分政策。中职语文教学应该考虑学分制教学,重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两者齐头并进。通过综合能力的评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再只是以语文课本为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还可以真正实现中职语学习的目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取得应有的成就。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要想获得提升与完善,必须跟进时代的发展,全面进行创新改革,创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体系。语文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办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选择教学内容,完善中职语文评价机制,不再只以考试作为单一评判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223300)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内容中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五抓五促”夯基础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