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探究

2016-05-14陆林芬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崔莺莺个性化创设

陆林芬

语文新教材在选取文本的时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新,特别是课文篇目比原来多出了将近一半,这对学生的文本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和生气。尊重个性、宏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语文阅读教学要尽快突破樊篱,回应时代的召唤,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阅读教学方式改进迫在眉睫。

一、把握阅读方向,明确阅读主体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因为课堂阅读本身就是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任务,而非学生随意的阅读。因此,教师作为指导者要把握阅读的方向,这样才能及时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如教授苏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一文,作者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运用语言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习本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围绕这样一个指归性任务,学生各自展开有方向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倾向体现在以下方面。

1.阅读的主人是学生

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给出的结论,意识不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指示:“大家来看第几段的哪一句话。”这样,学生会变得十分主动,主人翁意识也空前高涨,兴致勃勃地去阅读了。

2.学生自主选定阅读对象

围绕阅读任务,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如可以阅读“荷塘的月色”这个片段,也可以鉴赏“月下的荷塘”,还可以赏析“荷塘的四周”这一部分。涉及到的具体句子,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如有些学生对“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很感兴趣,而有些人则对“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十分喜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赏析。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可能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但会有大致相同的审美趣味。

二、凸显个人体验,创设交流平台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由于学生个体有差异,他们的阅读体验也有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回答,不能死抠参考答案,恪守“标准结论”,而忽略或藐视个体阅读的感受和理解。教师作为阅读结论的反馈和评价者,要重过程轻结果。只要学生认真地阅读研习,就会有自己的收获,阅读个体的收益和感动,远比单纯获知某一个结论重要得多。

但由于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疑难和困惑。俄国作家鲁巴金说过:“阅读,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讲出来,教师要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有些学生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贻笑大方,久而久之,越怕说越不敢说,独特的个性阅读体验也就在遮遮掩掩中消失了。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思故我在。班上有一个学生特别内向,较少与人交流,笔者在一次自由讨论“乡土情结是什么”的时候注意到她写了一段很美妙的文字。在交流时,笔者点了她的名,起初她支支吾吾,在同学的鼓励下她读出了那段文字,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她获得了空前的自我肯定,在以后的多次交流中,这位同学主动性明显增强。

三、激发创造,自主建构

有创造才有价值,阅读也不例外。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最高级形式——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指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观点,能超越作者本意,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它与接受性阅读相对。

1.提升想象力和鉴赏力

联想和想象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将阅读知识点、文本内容支撑点和现实生活、个体思考进行有机渗透和衔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讲授《想北平》一文时,笔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北平的老城墙、胡同、古玩街,等等,启发学生联想作者对北平那份浓浓的爱。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了,他们联想到,作者也许曾抚摸过老城墙,也许曾在北京的胡同里穿梭,也许曾……这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2.质疑探究,善于设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主阅读后,学生要敢质疑,会质疑,才会有创造。在教学《长亭送别》时,有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对崔莺莺的所谓反封建礼教的个性产生质疑。这位学生认为,崔莺莺的所作所为,都是背着老夫人进行的。这说明她也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合礼教的规矩。倘若她真的是一位反封建斗士,那么,她就应该光明正大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于是,课堂上,这一问题便成为一个对话的焦点。一部分学生,从手头的各种教辅资料出发,力主崔莺莺的反封建斗士形象;另一部分学生,则从人的天性出发,认为崔莺莺对张生的爱,只是年轻人的青春萌动。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课堂上,教师当然不会轻易给出自己的结论。于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又衍生出很多新的问题:崔莺莺为什么不敢在老夫人面前表明她不愿意张生赴京赶考?她真正惧怕的是什么?把时钟往后拨20余年,当崔莺莺成为了母亲,而她的女儿又上演了一出如她当年一样的戏剧,她会如何要求自己的女儿?这几个问题,其实都无法形成标准答案。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连续质疑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的思维,置放在更为广阔的人性的立场上,充分思考,自由创造。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主体个性化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质疑,不但要有准确的预设,而且要能够围绕质疑,创设出众多足以将质疑引向更为深刻的阅读时空中的问题情境。这种创设新情境的能力,正是主体个性化阅读条件下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当然,要实现个性化阅读,单靠书本上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附录中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告诉我们延伸阅读对个性化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延伸阅读是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学生被里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所吸引,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布置学生分期阅读《红楼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红楼梦》中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样做既给学生提供了“语境”,又给学生提供了写作角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目的,实现了个性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了学生的思想,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215500)

猜你喜欢

崔莺莺个性化创设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