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2016-05-14魏正芬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碎片化意识教材

魏正芬

备课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障。在如今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缺乏作文的课程意识,备课的力度不足,课程视野狭窄,学生的写作脱离实际生活,教师对学生写作指导的方法欠缺,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体系架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强化作文备课意识,增强实践能力。而作文备课,要求教师明确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树立作文课程意识,整合教学资源,确定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在当前的作文课程教学中,常常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碎片化”现象,简单地说,就是零碎,想到什么就说些什么,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如何实现从碎片化教学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教学,这里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一、树立作文课程意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对作文教学给出严格、规范的界定与要求,只是在理念上做了指引。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文备课、课堂教学、作文批改就呈现出严重的“碎片化”。学生的写作随意而又盲目,教师对作文的评价空洞而形式化。因此,教师要树立作文课程意识,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树立作文课程的开发意识。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作文课程创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建构者,要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作文课程中的体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程教学。改变传统的、狭隘的、碎片化的教学观念,针对传统模式下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整合的、实践的作文课程意识,把握作文课程目标,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经历和科技发展结合起来,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二、整合作文课程教材

教师树立了作文课程意识后,就要整合作文教材。在作文教学中,教材虽然只是个例子,但是这些例子必须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没有固定的作文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要自己整合教材。在整合教材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教科书扔在一边,但又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它,必须有一定的创新,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优势。集中大家的想法,既要紧密联系教科书,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其中选取素材。

例如,针对作文单元的教学,可以选择在寒暑假,由集体备课教师中的一人给出某个教学单元的一个预先设计的方案或设想。教学组内的其他教师也对该单元进行全面的理解并作出设想。随后大家一起讨论,共同确定最佳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案,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优化教学设计。

三、关注学生写作状况

在作文课程化教学中,除了课程设计,还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实际。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缺失、教学方式不当等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按照成人的思维让学生感悟生活,要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学生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善学生对写作的认识。

了解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设计调查问卷,教师可以调查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写作情况,知道学生到底缺少什么,对写作感觉困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四、注重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学习。在作文课程教学中,很多学生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写作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教师一定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如在一次写作教学中,写作主旨是“闪亮登场,展现自我”。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意识到本次的主题是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来展示自己,介绍自己,使班上的其他同学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后搜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照片,挑选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并为这些照片配上文字,最后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讲述给大家听。或者,对自己身边佩服的某个人或偶像,写出自己对他的了解,设计表格,展示给大家。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操作性极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作文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一到两周的时间去写作,这样不至于让学生感到一时写作找不到话说,能够调动学生对生活经历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教师要确立评价的原则,设计具体的评价量化表,做到定性、定量评价,要考虑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综上所述,在作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摆脱过去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课程化的作文备课。教师要不断反思,对作文教学效果和反馈信息进行总结,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25000)

猜你喜欢

碎片化意识教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