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2016-05-14滕国彬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审题思维能力创作

滕国彬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思维、写作能力二者的关联理论,探索出一种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写作教学方法,从审题到谋篇布局全过程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真正解决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难题。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其著作《思想录》里面讲到:“人是一根苇草,在自然界里面极度脆弱,可是这根苇草却是有思想的。”这句话用以说明思维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样,在高中写作过程中,思维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视,按照《文心雕龙》的说法,“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本身就是从感知到语言形成的过程,若想写作取得成功,学生思维首先必须处在清晰的状态,惟其如此,方能达到“思之既明,条理方见”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有必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强调思维能力的构建与训练。

一、写作思维能力与写作流程

思维科学对学习者的思维流程进行了科学总结,从结果中能够发现,思维流程的大致过程是积累思维材料、了解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实践。每一个步骤的成功实施,都可以成为下一步骤的良好基础。比如当学习者积累了足够的思维材料以后,其思维便会得到极大丰富,不同的材料在头脑中产生的映象,也会为其接下来的实践工作提供充足的营养。有鉴于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积累写作素材同写作思维能力培养同时作为起点,以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思维能力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效。

除此以外,在写作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也将写作时的思维发展过程加以总结,大体上分成感知、理解与表达三个层次,其中感知强调的是信息输入,理解强调的是信息加工,而表达强调的是信息输出。学生若想创作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感知即信息输入的过程尤为关键,也就是在审题、选材及谋篇应用的写作初期,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广泛思考,认识到写作内容同生活层面的深层次关系,只有把这一过程梳理清楚,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表达两个层次上自由舒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二、写作思维能力与审题

审题是作文创作的先期重要环节,也是写作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中国古典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不止一次提到文心的作用,而文心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即为创作开端的布局,也就是建立于审题之上的构思。无论是标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都要既强调对标题或话题自身的理解,又强调对题目已经给出的相关材料进行理性客观分析。而这些,无一不需要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帮助。在审题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方式有如下几种。

首先,借助内涵与外延分析的手段加以审题,以便让作文创作思维更具广度。比如当作文题目是“飞”这个字时,学生应当理解到“飞”这个字的内涵,利用翅膀在空中进行活动或者借助动力机械在空中活动,以及在空中自由飘浮等,这个词还可以用以形容极快的速度,组词为“飞翔”“腾飞”“飞跃”等;再进一步思考这个词的外延,能够想到,该词还可以关联到理想、青春、国家等多项内容。对于单个字或者单个词的作文要求,学生可以采取此类审题手段。

其次,借助结构分析的办法处理审题过程,以便让思维的全面性得到提高。比如遇到“求利”这个作文题目时,就要分析该词属于动宾短语,写作对象明显为“利”这个字,而重点要置于“求”的过程。学生应当明白,本题是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利、求何种利。借助结构分析的办法处理审题过程,可以防止出现观点片面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思维更加全面,面对短语型题目,这种方法比较恰当。

再者,借助逻辑分析的手段进行审题,能够达到思维严密的效果。这种做法要求学生仔细推演关联的一些概念,详寻其逻辑意义,从而寻找到各概念的内在矛盾。比如下面一题:“人体五官的排列很有趣,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巴。眼睛朝着同一方向,耳朵朝着相反方向。因此有人感悟到:人应当多看而智、兼听而聪、慎说而明。那么请同学们用‘看、听、说这一话题创作一篇文章。”对于该问题,学生应当考虑“看、听、说”三词的内在联系,对其加以逻辑分析,或者理解为并列,或者理解为递进或转折等,只要能够逻辑清晰、自圆其说,都能写出成功的文章。

三、写作思维能力与选材、谋篇

当审题完成以后,选材和谋篇布局便成为作文创作的关键点,在这两个关键点中,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同样重要。

首先,素材的选择要尽可能真实而典型,同时亦不应缺少新颖性。选择素材是在审题与立意的前提下,找到材料、提取材料,按照题目中心要求加以合理取舍。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要强调其对中心的服务效果。素材选择的真实性是较为关键的,若是有模糊不清的材料,则与其用,毋宁舍,绝对不能滥用与误用,否则非但难以达到说服效果,还会让文章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素材的选择要典型,强调了所用材料应当反映共性的要求,尽量使典型材料处于作文主体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在力度与深度上占据优势。另外,就目前来看,素材陈旧是学生写作尤其是影响写作思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一点应当尽快加以调整。也就是要让材料尽可能新颖,在不修改与歪曲既有事实的前提下,对生活事实加以科学提炼与个性化表达,从而展现出思维的灵活性。

其次,谋篇布局对学生思维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量要求很高,它要求学生在中心思想的指引下,让材料成为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按照文章学的理论,结构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依据,也是思维训练的中心环节,对于一篇文章而言,作者思维掌控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格局。所以,对结构的精心安排,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条理化状态,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来说,文章谋篇布局的训练意义最为突出。很多学生在进行创作时整体意识不强,随想随写,极意造成文章的前后矛盾,使文章显得思路模糊。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深入研究文章整体的脉络,分析各个部分间的内在关联,在正式落笔以前就基本确定文章所要达到的框架效果,从而让文章内容呈现有序化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逻辑顺序。如安排材料的方式如何、开头与结尾的设置方法、段落层次的划分,等等。只有这些工作全都做好,才能说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正确的。

总之,若想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文章,学生必须要经历认识、感受等思维过程。作文教学也兼具两种功能,一是对写作技能本身的提供,二则是对思维能力的开拓。也就是说,对于写作教学来说,思维能力既是因、也是果,这尤其应当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语文教师对思维训练应采取科学审慎的态度,使之和作文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225235)

猜你喜欢

审题思维能力创作
培养思维能力
“三招”学会审题
培养思维能力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