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巧妙设计 教学别有洞天

2016-05-14蒋俊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归有光枇杷树公开课

蒋俊峰

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对课堂教学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下面笔者以执教《项脊轩志》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巧妙设计,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脊轩志》是传统名篇,几乎入选了几十年来的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笔者在一次执教公开课时,有幸抽到了这篇课文。

归有光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位列明清八大家。沉郁的情感经历,命运的双重捉弄使他写就了文学史上彪炳千秋的《项脊轩志》。项脊轩,一间小屋,两种情感,三位女性。作者用一枝深情的笔,脉脉叙述着亘古不变的亲情。一句话,母子连心;一块笏板,祖孙情深;一颗枇杷树,伉俪同心。项脊轩成了作者灵魂的栖息地,成为归有光赖以依存的精神家园。真实永远是文学的生命,情真意切是该篇散文取得成功的基础。

公开课能很好地展示教师的学科功底、综合素质与教学智慧。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笔者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文本,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查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在公开课组委会要求的备课时间内,笔者大致形成了一种教学思路。反复推敲,自己理出的教学思路无非就是领着学生研读文本,让学生整体感知,作者记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煽情性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但笔者以为这种方式还是停留在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上面,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执教公开课,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临上课之前,笔者大胆设计,摒弃了很多原先的设想。除了按照语文新授课教学常规进行必要的教学环节外,笔者主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①文章写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说说作者“多可喜”的原因是什么?②作者因何“亦多可悲”呢?或者说作者悲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③文章第3、4段有没有作者表达的“喜”和“悲”,请进行概括。④作者忆起母亲时是“泣”,忆起祖母时是“长号不自禁”,但忆起妻子时并没有露出明确的情感,而是以枇杷树作结,这是为什么呢?试阐述理由。

执教过程比较顺利,学生探究问题也比较深入。四个探究题层层深入,学生不断品读探究,课堂教学效果很不错。探究完上面四个问题后笔者让学生含英咀华,再次带着感情去朗诵文本。此时,笔者的巧妙设计便“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在学生诵读完文本后,笔者带着感情、伴着音乐示范朗读最后一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提出问题:老师品读这一句,感到意蕴隽永。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睹物思人,此时此刻,老师感到作者归有光的内心一定潸然,浓浓悲哀,充溢心田。看到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者仿佛有许多话想对枇杷树诉说,作者想对枇杷树说些什么呢?反之,枇杷树若听到了归有光的内心独白,枇杷树又会对归有光说些什么呢?

这一设计,运用了文学上的“移情说”理论,也可以说巧妙运用了情景式教学法,使学生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看到学生充满了期待的眼神,笔者内心仿佛看到了学生思考的闪光之处。于是让他们课堂即兴练笔,写一段情景式对话。学生兴致很高,几分钟就完成了,下面是学生所写的精彩文段:

归有光:“枇杷树,我的老朋友,我来看你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而今我看到你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我倍感欣慰。枇杷树啊,你若有灵,请把我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带给远在天堂的亲人。”

枇杷树:“先生,看到你如此伤颓,我也很难受。请不要一味的彷徨与迷茫。现在的我之所以亭亭如盖,之所以更加的茁壮与坚强,就是为了给你带来振兴家族的力量!你的远在天国的祖母、母亲、妻子,为你祝福,为你祈祷,希望你成为归家的脊梁!”

归有光用不事雕琢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和盘托出,而读者更在作者素朴明净的语言文字间浸淫情感,收获感动。通过这一课堂巧妙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而且情感的内化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提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让学生课堂即兴练笔,正符合“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对密不可分的有机体的理论。

通过执教这次公开课,笔者锻炼了能力,提升了教育智慧。比如执教《赤壁赋》时,笔者根据文本最后一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巧妙设计了一个问题:天亮了,酒醒了,梦醒后的苏轼是否有路可走?这一问题的设计,学生讨论激烈、深入,教师积极引导和点拨,让他们真正地走进了苏轼的内心世界。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执教者既要观照教学目标、环节、过程,又要时时留意即时生成的资源。执教者课堂的巧妙设计有可能成为触发学生想象联想、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契机。只有教师精心备课,巧妙设计,语文课堂才能丰富多彩,语文教学才能别有洞天。

作者单位: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277600)

猜你喜欢

归有光枇杷树公开课
枇杷树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校园里的枇杷树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寒花葬志
枇杷树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刚柔并济真男儿
——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