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传记类散文对学生写作的借鉴价值

2016-05-14吴群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生动散文

吴群峰

古代传记类散文是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文体。作为一个中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者,当然不可以不学习中国的古代传记类散文。因此,对于中国古代传记类散文的认真探究与欣赏,有利于发现中国古代传记类散文所特有的文学与历史方面的双重价值,有助于中学生从中收获到文学与历史方面的的双重知识,从而不断增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同时,古代传记类散文有助于学生从优秀的传记作品中学习到写人记事的写作技巧,继而巩固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很多传记作品中的的主人公,他们的成长经历往往充满坎坷,命运多蹇,对于学生坚强意志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极其深刻的正面影响与启示。

那些优秀的古代传记散文,塑造出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这些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与英雄。所以,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讲,熟读这类古代传记类的散文,有助于为他们的日常写作积累素材,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经典名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以《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为例,其中经典的名言数不胜数,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它们每一句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人生座右铭。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教导学生学习过后要按时进行复习,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还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所包含的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即使在我们今天也同样适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启示学生要有一个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另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于学生做人的品德与修养提出了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对我们如何做人提出了诚恳期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句提醒学生要勤奋惜时。

总而言之,学习古代传记类散文中那些经典名句有助于对提升中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的文学素养。

二、叙事方式有利于学生写作时详略有致

虽然中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学习记叙文的写作,可还是有很多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不懂详略,缺少细节,文章读起来就像流水账。古代传记类散文中有很多叙事简洁方面的代表作品,对于学生的写作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比如在《陈涉世家》中,文章简洁生动地记叙了陈涉和吴广两人发动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全部过程。围绕起义这个中心事件,详略有致地记叙了农民起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它首先交代了起义领导者陈涉的身世与抱负,然后详细地记叙了起义的原因以及谋划的情况,同时还有起义的经过与取得的胜利。整个起义记叙得详略得当且主次分明。学生如果经常阅读这类散文,就会从中学习到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将其应用到写作中去,从而令自己的作文简洁生动起来。

三、描写方法有利于学生注重细节描写

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教师经常会写下“不生动”或者是“不具体”这类评语,其实这就是告诉学生,其作文缺少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这种生动化的描写在古代传记类的散文中不仅十分常见,而且相当出色,尤其是在人物描写中,作者会通过对人物个性化语言的描写以及简练传神的动作和惟妙惟肖的神态等方面的刻画,使人物形象变得个性丰满、性格鲜明。

四、人物语言有利于学生了解论辩艺术

在《烛之武退秦师》当中,烛之武在见秦伯时,先用“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来主动示弱,之后再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来言明亡郑将会对秦不利,然后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来道出舍郑对于秦的利处,最后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来挑拨离间。其层次之清晰以及道理之明晰,让人不得不佩服作为外交使者的烛之武的论辩艺术,这类古代传记类散文启示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层次分明,同时还要层层深入。

五、典型事例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宽容大度,在《屈原列传》当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爱国忠君,在《种树郭橐驼传》之中,我们知道了术业有专攻,在《鸿门宴》当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有勇无谋和刚愎自用,等等。这些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同时,这一个个的人物故事也在昭示着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智者与君子。有这些古人古事作为依托,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才能够博古通今,而且游刃有余;有了这些先贤圣哲的前方引导,学生才可以得到精神方面的成长,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古代传记类散文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华丽瑰宝,中学生经常阅读古代传记类的散文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不仅要对其熟读成诵,还要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使其成为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通州湾第一中学(226500)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生动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