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的阳光撒满语文课堂

2016-05-14钟丽娣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情感

钟丽娣

情感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而且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既符合人的发展需求,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探索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完成文本、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情感交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

一、巧借现代化手段,唤起情感

正所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尤其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学生的情感呢?巧借现代化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是首选。

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正处于一种潜意识状态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图片、音频、视频和实物展示等教师都可以巧妙运用,用它们创设某些或生动或感人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

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导入部分可用幻灯片播放秋风、落叶的画面,学生会联想到“萧瑟”“凄清”这样的词语。但随着对文本阅读的逐渐深入,学生了解到上阕展现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教师也可顺势播放层林尽染、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等一幅幅明丽、壮阔的画面。在这些画面的感染下,学生能理解文人笔下除了悲秋,还有赞秋的。这样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比起用语言来描述古人的“秋”和毛泽东写的秋,图片更直观更形象,更易唤起学生的情感。

学习诗词重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教师朗诵要符合诗词的感情基调,才能滋养学生的心灵。毛泽东既是一位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词别具一格,抒发了独特的情怀。初读课文,需要教师的范读,这时,可播放适合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加上教师的声情并茂,读出节奏,读出饱满激越的情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能体会到作者作为一个革命家的豪情。由此可见,巧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唤起学生情感,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挖掘教材内容,体验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中的课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子,涉及面也很广泛,文质兼美。有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有表达热爱山水之情的,有表达人生感悟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等等。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抓住教材这个丰富的资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带着学生进行情感之旅。

如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先对文章的创作背景作以介绍,学生就对苏轼写这篇文章时的处境有了大概的了解。整体感知后,学生才知道苏轼的情感是复杂的,是变化的。当苏轼夜游赤壁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领略其间的美景,并饮酒歌唱,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欢乐的。但听到客人悲凉的箫声后,我们看到了作者消极悲观的一面,充满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那时作者的心情是悲凉的,这是作者失意后的一种情感流露。接着,作者又借江水和明月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表达了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心情转为喜悦。作者的情感或喜或悲,饱含着他对人生的感悟。

教师应注意架起学生认知和情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如学生在考试中失利,难免悲观丧气,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挫折,这种情感体验和苏轼流露的悲观失意是相通的。所以,文本的动情之处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让作者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三、开展实践活动,升华情感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学生亲自去体验,才能激起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但语文课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高中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朗诵、演讲、写作、书法、辩论赛和表演,等等,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相应的情感也能得到一定的升华。

如学习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情节完整,构思巧妙,如果教师单纯把它当文言文来教未免枯燥,可以将其改编成剧本,让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把整篇文章的内涵呈现出来。剧本允许学生加入一些创造性的元素,只要不偏离课文的主旨即可。一方面要把妻妾的失望、悲愤、痛心和羞耻感演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要把良人的丑恶嘴脸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教材中还有诸如《雷雨》《窦娥冤》等作品都可以让学生去尝试表演。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内心被打动,在实现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境界得到提升。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饱含情感因素的学科,能给人强烈的审美体验,教师要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学生在有情感的氛围中,既完成了对知识的掌握,又陶冶了情操,让语文课堂撒满了情感的阳光。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341100)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