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散文选读》教学中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介绍

2016-05-14陈权王永娣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鲁迅教学

陈权 王永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教学中对时代背景和作者作些介绍是十分必要的,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作者介绍是需要,但无效介绍应该避免。以《现代散文选读》“作者介绍”教学为例,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程式化。从作者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到创作成就、思想言论乃至奇闻轶事,面面俱到,无所不包。缺少系统,缺乏通盘考虑和前后勾连,所作的“介绍”详略失当,前后重复。二是随意化。教师根据自己对作者的熟悉喜爱程度自由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非常随便。三是单一化。教师在介绍课文作者时,课堂形式单一,千篇一律。有的依注释照本宣科,有的把参考书上的资料一股脑儿发给学生,有的热衷放映PPT。

如果把“作者介绍”视为一种必不可少、必不可变的教学程式,而不管作者风格、文章特征、学生实际,千篇一律地按解题、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朗读课文等套路进行教学。这种无重点、无系统、无框架、无目的的介绍,显然是十分有害的。笔者提醒教者应从课文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时机恰当,灵活机动、适时而用

时机的选择乃是一种教学机智,选择恰当的时机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作者介绍的“时”,有“课前”“课中”“课后”之分。究竟选择何时合适,要依据教学需要。

1.课前介绍——激趣铺垫

一般情况下,作者介绍放在文本解读之前。许多教师习惯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教法。课前介绍好处是营造气氛,激发兴趣,为深入阅读探讨作好准备,有着较强的指导性。

笔者在教学胡适《我的母亲》时,先介绍胡适其人及其成就。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等职。毛泽东主席曾托人传话,邀请他回来。胡适去世时万人空巷……这样的介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随着课文的展开,再介绍胡适的性格特点以及母亲对他的影响。

萧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一生虽然短暂,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她的散文很多是有自传性质的,渗透着她对生活的全部理解和深刻感受,显示了人生最冰冷的残酷和生命彻骨的悲怆,是对生命最本质最深刻的透视和思考。对高二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品在情感体验方面必然会有一定距离,因此笔者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首先介绍作家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和作品风格。只有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才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解读出其作品的内涵。

还有刘亮程,他生在黄沙梁,长在黄沙梁,这个封闭落后的僻远村庄给了他生命,也给了他最初认识世界的经验。这经验是宝贵的,也是残酷的。所以他在以后的创作中将生命的许多苦难体验,融入自己的作品。其中有孤寂之苦、卑微之苦、荒芜之苦……这就形成了具有刘亮程特色的情感世界。了解刘亮程的生平经历后,学生会体察到这种沉郁悲凄的情感与他近乎孤绝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

2.课尾介绍——挖掘提升

课尾介绍是进行补充、延伸,是再阅读、再思考。这种深度解读能促使教学升华,能收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分析完课文《送考》后,为了挖掘本文文笔朴实、率真、细腻、生动的成因,笔者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对这些学生会有同情、仁慈和悲悯之心?”学生兴趣顿生,讨论热烈,但不得要旨。于是再提示另一部分作者介绍: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佛家教义是丰子恺确立人生理想的理性背景。佛教的坚忍笃行、超然达观、宽厚仁慈使他能淬去多余的烟火气、尘俗气而达于“清”的境界,以佛家的大悲怀,观照人类的苦难与命运,观照生命在运行过程中的种种遭际与变故。

最后师生对课文的总结如下:这是丰子恺先生描绘30年代考试众生相的一篇散文,此文延续着他慈悲的情怀,他以悲天悯人的眼睛和心灵见证了‘考试对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所造成的深深创伤。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个好学校,今后才会有好生活的观念。这肯定是大人们的观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作者在文中也借牵牛花“爬得再高也没有用”,来暗示读书功利化的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成人世界的厌恶与鄙弃。

二、内容取舍,重点突出、因需而用

作者介绍不应一股脑儿全部介绍,而应该有选择,有取舍,有详略。原则有二:一是根据学生对作者“熟悉”的程度,决定介绍的详与略;二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决定内容的取与舍。学生特别熟悉的作者、不重要的作者、还有个人经历与文章内容没有什么关联的作者,可以从略或者干脆不介绍。不同的教学目标应当有不同的介绍内容。

像鲁迅这样的现代文学巨匠,语文教材中的常客,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知之甚多。如果我们教《春末闲谈》时,还是按照“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影响评价”这样的套路,面面俱到、一成不变地介绍下来,无疑是无的放矢,浪费生命。

而《春末闲谈》寓意深广,学生较难读懂。为了让学生读懂这篇文章,必须有针对性地介绍鲁迅和背景。为此,教师应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读懂鲁迅”的角度,透视鲁迅“闲谈”之中的深刻含义,进而体悟鲁迅“闲话风”散文语言和结构的独特魅力。

第一问:《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北京春末,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白色恐怖政策,所谓“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之时,鲁迅此时“闲谈”,从何处“开口”?该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讨论鲁迅“春末闲谈”涉及的话题,进而体悟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的文风。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

第二问:昆德拉说:“对存在进行深思”。鲁迅时在北京,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政策统治时期,鲁迅为何在此时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谈?为何不去大声疾呼?文中每一处“闲谈”,与当时现实社会有何联系?该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材料和鲁迅其他作品展开畅所欲言的讨论。学生根据1925年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课文提供的信息,可以感受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语)。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是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葡萄月令》是一篇写得十分别致的散文。它从一月写到十二月,在整体上显得疏简、随意,通篇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不少段落也十分自然、简洁。但它的“疏”,更多是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后所呈现的干净利落,所体现的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它应该属于语“疏”而事“密”的那一类散文,在其俊朗、清疏的字里行间,其实弥漫着非常丰厚的内涵和意味。其实,这种高妙的表现技法和文风,是与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灵境界和飘逸洒脱的人生气度分不开的。教学《葡萄月令》时,介绍一点汪曾祺的为人气度和作者在被下放到干校时的劳动场景,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方式多样,不拘一格、生动活泼

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不一定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同时,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所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任务可以教师做,也可鼓励学生进图书馆、上互联网,寻找自己所需的知识,教师或提供线索,或补充延伸,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1.学生群言堂

让学生参与并成为教学的主体,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实行学生的群言堂。如学习《再别康桥》,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然后在课上介绍作者。

生1.:他是北大毕业生,先赴美,后入剑桥大学留学,将他那隽永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镌刻在了剑桥大学的石头上。

生2.:他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诗人的影响,一生追求美、自由与爱,并将他的这一理想凝结成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结合。

生3.:他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是梁启超的学生、胡适的朋友,也曾陪泰戈尔访华,像拜伦,又似雪莱,创立新月诗社,在文学史册上留下无数优美的文字。

生4.:但是他却英年早逝,35岁时因飞机失事而魂归自然,如王勃溺水、如李白魂牵新月一样,给文学史留下了深深的叹息,给世人留下了一抹遗憾。

2.写作颁奖词

让学生写颁奖词:“亲们,参照历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莫吝惜你的文采,为你心爱的作家写一段颁奖词吧!”

我心中的萧红:在我的心中,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这些花从来不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可是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把园子里眩耀得闪眼,把六月夸奖得和水滚着那么热。”(《呼兰河传》)虽然她没有家,终生漂泊无依,可是在她三十一岁的生命里,她终于找到了她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姿态柔弱的女性,开着红红的花儿,在北方的荒原。可她又是一个坚忍的女性,她用明丽越轨的文字抵挡终生无以排遣的荒凉、寂寞,也感受文字带给她的幸福与快乐。

我心中的张爱玲:作为一代才女,她的一生既辉煌又寂寞,既精彩又又悲凉。她是那个时代,大上海开出的一朵奇葩,冷艳之中略带凄楚。喜欢张爱玲,她的精致,她的深刻,她的细腻,她的犀利,她的鲁迅遗风,和她笔下那种时代的种种韵味。李碧华说:文坛很寂寞,也就出了一个张爱玲。张爱玲也是很寂寞的,她在尘埃里开出了花朵,却似一个苍凉的手势,转身离去。在我的心中,她,虽然绝尘而去,却始终用她的文字和灵魂感动着尘世的我!

总之,教学中的作者介绍,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作者介绍有时能帮助学生理解疑难之处,有时能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目的,有时能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思想,有时能帮助学生理解美好意境等,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225600)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225600)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鲁迅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鲁迅《自嘲》句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