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有线索脉自清

2016-05-14王加林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檀香升格铺设

王加林

在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写作中,大部分考生选择议论文体进行写作,选择记叙文体进行写作的很少,写得优秀的记叙文更是凤毛麟角。高考阅卷结束后,作文阅卷专家组再次吁请高中生多写写鲜活生动的记叙文。那么,高中生为何如此怯于记叙文的写作呢?

高中生生活空间的狭小,记叙文写作要求的难度大,考试时的求稳心理等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高中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一味地突出对写作的各种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有关思维的策略性写作知识的指导。同时,求量不求质、急功近利的程式化训练模式,又使记叙文写作教学深深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潭。久而久之,高中生对记叙文写作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文有线索脉自清,高中记叙文的写作,巧妙构建线索是关键。所以,语文教师应从铺设线索的策略性知识角度,指导高中生走出记叙文写作结构散漫、脉络模糊的困境,切实提高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了解线索的概念,是高中生学习铺设记叙文线索的前提基础。对线索的理解,可以借鉴孙家富、张文明《文学词典》的说法:“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从中可以看出,线索具有两种职能:连接全文和贯穿全文。在学生获得线索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后,笔者以苏教版的《想北平》《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个人的遭遇》、《荷塘月色》《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教材篇目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文章中的线索表现形式。通过学习思考,学生分析整理出了常见的线索类型: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富有意蕴的实物、人物的见闻、中心事件、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等。学生还认识到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多条线索交织,合理巧妙地构思线索、安排线索,能够有效地串联起材料,清晰地展开故事情节,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主题。

为了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认识走向深刻的理解,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将高考优秀作文用作理解知识的范例。笔者以2003年湖北省高考优秀作文《路是月的痕》为例,引导学生形成对去线索的清晰认知。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本文如何设置线索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以时间变化为叙述顺序,以意蕴优美的笛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对父亲感情的变化进行情节的转换,形象而含蓄地诠释了“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个话题。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总结提炼出铺设线索时应紧扣主旨组织材料,拟定富有意蕴的标题,开篇应简明扼要地埋下线索,时空变换应有序自然,情节转换过渡应清晰流畅,应设置生动传神的细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应有首尾照应的意识,构建多条线索应注意主与次、虚与实、隐与露、明与暗的适度等思维要点。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优化学生的思维成果,笔者要求学生以“岁月留痕”、“牵动心灵的声音”、“矛盾,成长的音符”等题目设计写作提纲,进行铺设线索的构思训练。以“岁月留痕”为例,有学生设计如下提纲:以“老屋”为线索,以岁月的流逝为背景,紧紧扣注“留痕”,注意情节详略的合理安排、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情境氛围的诗意营造。在习焉不察的岁月里,梳理“老屋”留下的生活痕迹,选取奶奶在老屋灶台前忙碌的场景、童年我与小伙伴在老屋后的萧萧竹园里嬉戏的画面、爷爷于午后在老屋门前池塘边悠闲垂钓的情景等三个典型的生活镜头。通过这些叙写,表达岁月在韶光的流逝中黯然失色,老屋却在岁月的沉淀中,以深沉悠远的风韵洗涤着我的灵魂、律动着我的生命、温暖着我的情思的主题。教学中,笔者运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启发学生自我反思设置线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写记叙文的兴趣。

从理论上讲,高中生写作记叙文时如能扣住线索行文,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串联材料,写出主题突出、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的文章来。而评价高中生能否熟练运用记叙文写作中铺设线索的策略,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准确程度。笔者曾以“味道”为话题,要求学生巧妙设置线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有位学生以“爱的味道”为标题,叙写了儿时体弱多病,为了给我治病,炎炎夏日奶奶不辞辛劳为我煎制中药,我嫌中药苦厌恶喝,就去医院打点滴,回家时发现奶奶在祖宗的牌位前祷告为我祈求平安,那一刻我感动于奶奶对我刻骨铭心的爱,端起药碗喝下奶奶为我熬的药的故事。

笔者将这篇习作印发给全班学生,结合这篇习作,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实际进行自我反思。习作的作者与大家分享写作的个性体验,起初提笔时并无充分地构思,所以,文章虽倾注了感情,却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虽然材料丰富,但缺少有效的线索组织,旁生枝节,令人感到凌乱。有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写作实践,交流了相似的写作体验与困惑;还有学生从设置线索的角度,提出了修改的建议。学生通过课堂的思维碰撞、交融,深化了认知。

课堂结束后,笔者进一步要求学生依据课堂交流设置线索的写作体验,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提升,将铺设线索的知识进一步完善。习作的作者结合课堂的评价与自身的写作实际,反思线索的运用,对习作进行修改升格。文有线索脉自清,修改升格后的习作设置了物线——檀香。标题“爱的味道”改为“檀香悠悠”,将抽象的“爱的味道”凝结于悠悠檀香之中,生动形象、富有意蕴。行文时对原先的材料进行取舍,文章以奶奶为我在祖宗灵位前祈祷的情景起笔,用轻烟袅袅、檀香悠悠营造情境,渲染氛围。接着简要叙写我生病时,奶奶不辞辛苦为我熬制中药,我却厌恶药苦,将药碗弃置一旁不喝,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蓦地,我嗅到一股清香,好奇的我悄悄踱出房间一看究竟。接着详细叙写了奶奶为我祈祷的情景,着力描摹刻画奶奶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并抒写我见到此情此景时强烈的内心感受。结尾处深度抒情,将悠悠檀香与奶奶对我刻骨铭心的爱交融在一起,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笔者将这篇升格后的习作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将之与先前的习作进行比较鉴赏,交流升格作文的写作感受,总结升格作文的角度与策略。学生普遍意识到,升格后的文章真挚悠远的情感、不蔓不枝的剪裁,正是得益于“檀香”这一线索的巧妙安排。通过这样的不断锤炼打磨,提升了高中生记叙文写作中铺设线索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水平。

由此看来,高中记叙文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注重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引领,使他们再也不惮于记叙文的写作,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26531)

猜你喜欢

檀香升格铺设
把檀香放在书上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檀香之爱
隆力奇 铺设全球发展之路
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深水钢悬链立管J型铺设研究
檀香
我对“八三工程”的片断追忆——记中国第一条大型输油管道的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