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作文发展等级“深刻”的思维训练设计

2016-05-14黄平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深刻子贡论点

黄平生

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考纲解释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示作用”。对于阅历较浅的中学生而言,要达到以上写作要求,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因为作文能不能写得“深刻”,不单纯是语文能力和写作技巧的问题,更是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问题。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应具备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深度、思维广度、联想思维、辩证思维、求异思维等,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查和训练。

一、追问深思

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要在追问的基础上进行深思,那么追问什么,怎样追问呢?每一类作文题,几乎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真的是这样吗。

训练一:审题过程中的追问深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幅漫画的寓意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

追问1:明明有水,挖井人为什么没挖到?

思考:缺少“毅力”和“恒心”。从这个思考角度出发,这篇作文可以从“贵在坚持”“锲而不舍”等方面去立意。

追问2:真的是这样吗?他真的缺乏恒心与毅力吗?

思考:其实挖井人并不缺乏毅力和恒心,他挖了几个地方,没有挖到水,但始终没有放弃,“再换个地方挖”,他这样继续挖下去,凭这股劲头,总有一天会挖出水来。问题是他缺乏科学头脑,不了解水文地质情况,盲目乱干,以致事倍功半,效率极低。从这个思考角度出发,可以产生这篇作文的最佳立意: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科学技术是更重要的生产力;没有调查研究,不讲究科学方法地蛮干,只会事倍功半。

训练二:行文过程中的追问深思

以下是对一篇以“说‘难”为题的议论文的构思。

观点预设:正确认识“难”,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

论证预设:①“难”是相对的。②“难”和“易”可以互相转化,关键是“尽志”与“敢为”。

论证深入:请学生在上面两个论证层次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并论述。

追问1:“难”可以转化为“易”,但经常会听到有人埋怨这“难”那“难”的,这是为什么?畏“难”的本质是什么?根源何在?

思考:畏“难”的本质就是逃避,逃避困难,逃避挑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根源是对“难”的错误认识和消极态度。

追问2:前面的讨论都是把“难”当消极的东西看待,难道“难”的存在就没有它的积极意义吗?我们是否应该肯定“难”的价值?

思考:“难”确实具有积极意义,从个人层面来看,“难”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从社会层面来看,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和阻碍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

追问3:既然“难”有它的积极意义,对于“难”我们应该怎样做?

思考:一是善于利用“难”,超越竞争对手,即所谓的弯道超越。二是主动设置“难”,让自己跳起来摘苹果,这样有利于培养能力和意志品质,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这篇作文写出追问中的几层意思,就会显示出超出一般思维和认识的深度。

二、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延伸可以考查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广度。高考作文命题都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这些方面,正是我们写作时拓展延伸的方向。但应注意,要在话题或材料含义范围内拓展延伸,不能无限度放大,否则容易偏题离题。

训练三:审题过程中的拓展延伸

作为一个学生,经常和试卷打交道,你对于试卷或试卷解答,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新见?请以“试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于这个作文题,我们应该如何立意?

立意参考:如果写有关考试试卷或答试卷的一些故事、现象,当然可以,但不太容易引申出有意义的主旨。如果将审题思路拓展延伸到“人生层面”,把人生理解为试卷,行走在人生旅途中,总是在答不同的试卷,其中的思想、情感、感悟,都值得我们去抒写,当然更有意义。

训练四:布局谋篇中的拓展延伸

以“换一个角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参照示例,多维思考,拟写出文章的分论点。

分论点1:换一个角度,让我们学会全面看问题。

分论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几个分论点应从“换一个角度”的意义层面来划分,横向平行展开,避免重复、交叉和矛盾。

分论点2:换一个角度,让我们学会理解和宽容。

分论点3:换一个角度,让我们学会调适心情。

分论点4:换一个角度,让我们学会创新与求变。

三、以小见大

以此可考查并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见微知著,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由平凡小事见出不平凡的精神境界,由平常事物引出深藏的哲理。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箕子看到纣王用象牙筷子,知道商朝离灭亡不远了;王安石游褒禅山,发现了治学之道,感悟到人生哲理。

训练五:对事物或现象的联想

1.看到蜗牛,你想到了什么?

参考思路:①只有走出温暖的庇护所,勇敢闯世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懂得放弃,才能走得更远。

2.看到牵牛花攀附支架生长,你想到了什么?

参考思路:①做人要有独立人格;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读到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你又想到了什么?

参考思路:①美在距离或距离产生美;②团队的力量(合作才能共赢)。

“以小见大”离不开平时的观察思考和联想感悟,因此要做个有心人,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四、辩证思维

一是全面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反对片面化,走极端。二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总是普遍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三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看问题眼界要高,眼光要远,不能静止看事物。

训练六:孔子看待问题思维方式的启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

启示:①看问题全面:孔子在子贡的行为中不仅看到了品格,更看到了规则,子贡破坏了规则。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子贡的行为虽属个人行为,却会产生名人效应,别人会把他当作榜样来学,但可能由于觉悟和财力不及而学不来,因此子贡的所为会产生一种错误的示范。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长远来看,子贡的行为最终会妨碍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子贡,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由此看来,孔子是一个善用辩证法的大师。

训练七:作文思路修改与升格

一考生以“学会放弃”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论述懂得放弃的重要性,列举了很多需要放弃的方面,如安逸、侥幸、熟悉的环境、固有的经验、过高过多的目标等,逻辑清晰,材料丰富。结尾处写到:“人生如同登山,负重是很难攀高的,只有丢掉各种负担和羁绊,才能解放精神,一身轻松地上路。此时,放弃得越多,则行之越远,人生越灿烂。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旁枝赘叶后,更显生机勃勃。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束缚致死,为了高品质的人生,我们需要选择放弃!”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不错的作文,但在论述中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请你运用辩证思维,对这篇作文进行修改。

修改意见:谈学会放弃,不能一味地只谈放弃,尤其是“放弃得越多,则行之越远”一句,暴露了这位考生的思维局限性。责任不能放弃,爱心不能放弃,大是大非的原则不能放弃,做人底线不能放弃,亲情友情孝道更不能放弃。所以这句应该删去。还可以在文章结尾时如倒数第二段加入上述的“不放弃”,这样会使文章的论证更圆通,思想更显成熟。

五、反弹琵琶

考查并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或逆向思维。“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训练八:审题立意中的反弹琵琶

对以下熟语或流行语进行反面思考并确定作文立意。

①这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参考立意:细节可以忽略吗?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是多么惨痛的教训。为人也是这个道理,小节不修,终累大德。

②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参考立意:耗子为非作歹,人见人恨,狗看不惯耗子而拿,有什么可指责的?遇到坏人,只要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这个社会还能太平,还能发展吗?

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参考立意:敬业精神是可贵的。

训练九:材料运用中的反弹琵琶

把屈原、陶渊明等人的事迹当反面材料用。

示例: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为何不激浊扬清,以醒唤醉,却要逃避现实,在楚国大厦将倾之际忘了身为士大夫的重任,一死了之。他虽然政治上不得志,但大丈夫能屈能伸,为国尽职是第一要务,受点委屈也是应该的。

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要充分考虑话题或材料的开放度及情感价值取向,否则很可能偏题和跑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331300)

猜你喜欢

深刻子贡论点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不知不识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一片树叶启情思
浅谈作文立意
学生写作积极思维品质的构成与培养之探索
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