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容貌自我满意度对其提升效应的影响*

2016-05-07黄希庭

心理学探新 2016年2期
关键词:容貌变化率个体

程 蕾,黄希庭

中学生容貌自我满意度对其提升效应的影响*

程 蕾1,2,黄希庭3

(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3.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

西方人普遍存在自我提升效应,此效应在东亚人中是否存在还有争议。在初中生自我识别的研究中发现,他们普遍出现了自我容貌的提升效应,即认为更漂亮的图片是自己的本来样子,且对自我容貌比较满意的个体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与不满意个体呈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容貌满意的个体确实认为更漂亮的图片与自己的相似程度更高。相比较而言,不满意个体对自我容貌的认知较为准确。无论现阶段对自我的容貌满意与否,初中生对自己将来的形象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即将更为漂亮帅气的图片看成是自己将来的样子。

中学生;容貌吸引力;自我提升

1 前言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即对待自己比对待别人更积极,且认为自己在积极品质方面优于他人,而在消极品质方面则没有他人多,Taylor和Brown(1988)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自我提升动机。

对于自我提升动机的跨文化普遍性存在广泛的争议,很多研究发现西方人有自我提升动机,而东亚文化圈是否存在这种效应仍存在疑问(Heine,2007)。Sedikides等人(2008)认为,在东方人所注重的品质上,应该也存在着一定的提升动机。

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对于外在容貌的注重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Cash等人(1990)对三万人的调查发现,宣称不关心自己长相的男性只有18%,而女性则仅为7%。有研究表明,人们对有吸引力容貌的偏好是与生俱来的,新生儿就会更多的注视更具吸引力的面孔(Langlois,Ritter,Roggman,& Vaughn,1991),且这种倾向随着孩子的成长愈发明显。中国自古以来也有注重容貌的传统。孔子就有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选官制度就与容貌相联系,这一直持续到清朝(阎步克,2007)。而对女子容貌的重视程度更高,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郎才女貌”,“女为悦己者容”等等。

人们对容貌的关注与容貌吸引力所产生的影响有关。例如,在经济利益上,Freize等人(1991)的研究发现,容貌吸引力每提高一个点(总共有5点的度量),年收入平均会提高2000多美元。并且,人们一般会给容貌更具吸引力的人更高的评价,如快乐、智慧、受欢迎以及更成功的事业等等(Eagly,Ashmore,Makhijani,& Longo,1991;Wheeler & Kim,1997)。长相平常的人甚至比长相出众的人服刑时间多出86%(Stewart,1980)。总之,这些强调容貌吸引力的社会文化会对个体的身体意象产生很大影响。Epley(2008)研究发现西方人存在着自我面孔再认的提升,即倾向于将更漂亮的照片视为自己的本来面目。

基于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自我提升假设(self-enhancement),即个体通常有保持良好感觉的需要,Wilson和Ross(2000,2001;Ross & Wilson,2002)提出了时间自我评价理论(temporal self-appraisal theory)。该理论认为,时间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就是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的自尊。人们贬低过去的自我,使现在自我优于过去自我,而对自己将来的评价又优于现在,表现出一种“过去-现在-将来”越来越好的知觉模式,利用这种自我提升带来幻想和希望。Haddock(2006)的研究对此进行了验证。Luo等人(2010)对中国被试的研究对象也有类似发现。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对自我比较满意的人往往存在自我提升。根据自尊的毕生发展来看,7岁之前的儿童倾向于在各方面过高的估计和评价自己,直到儿童中后期(8~11岁)才能将同伴的比较应用于自我评价,从而导致自我知觉变得相对消极。这种消极评价到青春早期更为明显,这时候的少年聚焦于现实中的自我知觉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外表。到青春后期才发展出相对比较客观的整体自我评价。那么处于青春前期的中学生对自我外貌的不满意究竟是由于客观的容貌因素,还是源于对自我容貌的认知不同所造成的呢?拟选取初中二、三年级正处于青春前期的学生作为被试,考察:(1)是否存在容貌的自我提升;(2)对将来自我的容貌会有更大的提升,即认为将来的自我会更加漂亮帅气;(3)对自我容貌满意与不满意的个体存在自我认知上的差异。

2 实验一 对现在和将来自我容貌的提升研究

2.1 被试

选取两所中学初二及初三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09名,采用陈红编制的《负面身体自我量表》中的容貌分量表进行测量,并适当添加其他题项,避免学生看出量表的真实意图。筛选掉极端分数,然后选取高低端分数的学生共40名,男女各半。一名被试没有参与实验,一名被试对所有图片进行了同一选择,剔除其数据,最终保留38名被试的数据,其中不满意组男女各10名,满意组男女各9名,平均年龄为14.37岁(标准差0.46)。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后给予小礼品。

2.2 实验材料

在同一时间、地点给被试拍数张照片,选择拍摄效果最好的正面、表情中立的照片,PS掉外部轮廓,仅保留内部特征,即眉、眼、口、鼻。所有照片保持同一色调、像素。

选择漂亮和不漂亮的14岁左右陌生少年正面无表情照片,用Magicmorph进行融合,制作出数张目标图片(以确保看上去不是任何熟悉的人),请人对这些照片进行评分,评分范围是-10到10之间。觉得漂亮的赋正值,觉得丑陋的赋负值。最终选择出最漂亮和最不漂亮的男、女少年照片各一张,色调、像素等基本特征尽量保持一致。

将被试的图片分别与漂亮和不漂亮的同性目标图片融合。目标图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15%、20%、25%、30%、35%、40%、45%、50%,加上被试本身的照片,每位被试获得19张图片。图片的大小保持在10×12.5厘米,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

对将来目标图片的制作程序也是一样,目标图片选择为漂亮和不漂亮的20岁左右陌生青年照片,制作程序一致,为每位被试获得19张将来的图片。图片的大小保持在10×12.5厘米,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

2.3 实验程序

用EPRIME编程,每张图片呈现两次。实验在单独的房间举行。对于现在的容貌,要求被试看到屏幕上的图片判断这是不是现在的自己,如果觉得是自己,就按右手的“F”键,如果觉得不是,就按左手的“J”键。要求被试看到图片后尽快做出反应。照片随机呈现。

对将来的容貌反应前,先提示被试“想一想5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然后选择屏幕上出现的比较符合自己想象的将来的样子。其他与对现在容貌的选择一致。

2.4 结果

2.4.1 对现在图片的选择

向漂亮图片转变的视为正向(如10%为含漂亮图片10%),向不具吸引力图片转变的视为负向(如-10%为包含不漂亮图片10%),将被试选取的所有图片的变化比率相加并除以所选择图片的数量,计算出被试选择图片的平均提升率。结果发现,几乎所有被试都表现出了自我再认的提升效应(两名男生除外),即将更漂亮的图片视为自己。如表1所示,不满意组的被试平均将包含7.4%漂亮图片的照片视为自己,而满意组的则为14.4%,两组差异显著,t(35)=2.41,p<0.05,d=0.61。男女性别差异显著,t(35)=2.2,p<0.05,d=0.53。

表1 满意组、不满意组对现在容貌平均提升利率

图1 对现在容貌各图片选取平均频次

图2 对各变化比率的反应时

对两组被试所选取的各变化图片的频数进行2(满意/不满意)×19(各变化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变化率主效应显著F(18,630)=32.41,p<0.001,η2=0.48;满意度的主效应不显著,F(1,35)=0.39,p=0.536,η2=0.086;交互作用极其显著,F(18,630)=3.138,p<0.001,η2=0.62。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不满意组对原本图片的选择率要高于满意组,且差异显著(P=0.04);而满意组对于向漂亮目标转变图片的选择基本高于不满意组,且在20%、30%变化率上显著高于不满意组。对于向不漂亮目标转变的图片,不满意组的个体选择略高于满意组,但差异不显著。

总体来说,满意组对向漂亮图片转化的选择频次较高,而向不漂亮转化的图片选择明显少于不满意组。而对自己容貌不满意的个体对图片的选择多集中在变化率15%、10%、本来图片以及-10%上。以往实验结果发现,个体往往将变化率在20%以内的图片视为自己。由此可见,对自己不满意的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更加准确。

图2为被试对各图片的反应时,两组被试对变化率为-30%及以上的图片反应都相对较快,对这些图片的选择率也相对较少,可见这些图片与他们心中的自我形象相差较大,因此反应很快。总体看来,满意组被试的反应时总体比较接近,这应该是由于他们对自己有着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因此对图片的反应比较均衡。在Grill-Spector和 Kanwisher(2005)的观点里,视觉再认,包括面部再认是一个自动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满意组个体对自己的容貌有一个确定的意象,因此能对刺激做出更快反应。对于自我面孔的再认也不涉及很多自我提升测量中所存在的社会赞许性效应,人们所选择的自我面孔都是与脑海中自我意象相一致的形象。而不满意组被试对图片的反应差别较大,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知相对不够清晰有关。

2.4.2 对将来图片的选择

向漂亮图片转变的视为正向(如10%为含漂亮图片10%),向不漂亮图片转变的视为负向(如-10%为包含不漂亮图片10%),计算被试选择图片的平均提升率,如表1所示,不满意组的被试平均将包含22.7%漂亮图片的照片视为自己将来的样子,而满意组的则为24.4%,两组差异不显著,t(35)=0.29,p>0.05。女性对将来的提升率要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从图4也可以看出,满意组倾向于更多的选择向漂亮变化率比较大的图片为自己将来的样子。

表2 满意组、不满意组对将来容貌平均提升利率

图3 对将来容貌各变化率的选择

2.4.3 对现在和将来图片的反应

做2(时间:现在和将来)×2(满意和不满意)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70)=14.60,p<0.01,η2=0.38。满意度的差异不显著,F(1±70)=1.72,p>0.05。时间和满意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对现在和将来提升率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不满意组对将来容貌的选择提升率远远大于现在的,且差异显著,F(1±19)=10.96,p<0.01,η2=0.51。满意组对将来也出现了较大的提升,但差异并不显著。

2.5 讨论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很容易对自己的身体样貌产生不满。据调查,有近一半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最不满意的部位是身高,其次就是相貌(陈红,2006)。本研究所作的问卷也发现,14岁少年中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比例相当高。

实验一的结果发现,几乎所有个体都表现出了容貌的自我提升,即将更漂亮的照片视为自己本来的样子,尤其是对自己比较满意的个体,提升的幅度更大。满意和不满意组的提升率差异显著。女生的提升率要略高于同组的男性。

根据陈红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负面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呈显著负相关,尤其是相貌因子。容貌不满意与较低的自我价值感以及心理不健康存在相关,而对容貌的满意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本研究发现,对自我容貌满意的个体存在着较高的自我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象是要优于实际自我的。因此,也可以对自我提升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佐证。

另外,研究也发现无论是满意组还是不满意组的个体对未来自我容貌的预期都表现出了显著提升。满意组的提升要略高于不满意组的,但两组之间没有呈现差异。这说明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都对将来的自我容貌充满信心,即使是对现在的自我容貌不满意的,也会对将来的样子非常乐观。

相较于对自我容貌不满意的个体,满意个体是否真的将漂亮图片视为自己的本来容貌呢?实验2通过让被试对图片与自己的相似度进行评判对此进行了研究。

3 实验二 对图片相似度的评定

3.1 被试

同实验一

3.2 实验材料及程序

选取实验向漂亮和不漂亮转化率为10%、20%、30%、40%、50%的图片及被试原本的图片共11张,请被试判断各图片与自己的相似度,用0~9表示,0表示完全不相似、9表示完全一样,数字越大,认为相似的程度越高。

3.3 讨论

相似度评定:通过2(相似和不相似)×11(各变化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对自己满意与不满意的个体对相似度的选择差异不显著,F(1,35)=1.57,p>0.05;变化率的差异极其显著,F(10,350)=18.56,p<0.001,各变化率和满意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0,350)=1.63,p=0.097。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自己不满意的被试对原本照片的相似度评价平均为5.5,而满意组的则为4.5,差异不显著,p>0.05。不满意组对自己原本图片评定的相似度最高,而满意组的被试更倾向于将向漂亮图画转变的图片看为是最像自己的,如对转化了10%、20%、30%的图片的相似度的评分都要高于自己原本的图片。满意组与不满意组在变化率20%差异显著,p<0.05,对变化率30%的评价呈边缘显著,p=0.07。这也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即对自己容貌不满意的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准确,而对自己容貌满意的个体更倾向于将比自己漂亮的视为自己的真实面貌。

图4 对各比率图片与自己相似度的判断

4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14岁左右少年对自我容貌的不满意度比较高,但基本都存在容貌的自我提升效应,无论男女。而对自我容貌满意的个体出现了更高的提升,即将变化率较大的更漂亮的照片认为是自己的本来面貌,而不满意组倾向于将包含较少变化的照片看成是自己。

从对图片的反应时可以看出,满意组的反应时相对比较平稳,而不满意组的反应时差别较大。根据Markus的观点,有着特定自我图示的人能更迅速地处理在图示范围内的信息,他们能更快的选取那些与自我描述一致的证据,并拒绝那些与自我图示相矛盾的信息。另外,面孔的视觉再认是一个自动的心理过程(Grill-Wpector & Kanwisher,2005),人们所选择的自我面孔都是与脑海中自我意象相一致的形象。从这个观点来看,满意组个体应该是有着较为肯定的自我意象,因此他们对图片做出反应的速度更快。而不满意组的少年对自我意象尚不稳定,因此对各变化图片的反应时起伏比较大。

另外,对自己容貌不满意的个体对自我面孔的认知相对准确。一些研究表明,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优点。如抑郁症患者在对自我控制力以及特质判断等方面显得相对客观,而非抑郁患者往往容易高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本研究中,对自我容貌满意的人确实呈现出这种倾向,即他们心中的自我意象比实际自我意象要更具吸引力。Taylor等人(2003)认为人之所以存在自我提升动机,是因为自我提升动机能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增进个体幸福,且与心理健康的多个指标有积极的关系。Aspinwall和Burnhart(1996)对欧洲和北美人的研究发现有很好适应能力的人比低自尊的人对自己有更多的积极偏见。幸福也与自我不正确的积极视角呈正相关,因此,适应能力好的人倾向于相信积极的人格特质比消极的特质更适合描述他们自己。总而言之,自我提升动机的核心在于人们都有增强自我价值感、提高个人价值、寻求积极自我认知、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需要。陈红的研究发现,负面身体自我,尤其是其中的相貌因子与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即对自我容貌越不满意的,其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自我容貌比较满意的个体,为了增强自我价值感,因此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提升。另外,刘丹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对自我容貌不满意的个体在抑郁及孤独的得分上显著高于不满意个体。而抑郁个体相较于非抑郁个体,能更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因此,对自我容貌不满意的个体相比较于满意个体,在自我识别中表现的提升较少,认知相对准确。

对于未来,所有少年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普遍对将来的容貌表现出更大的提升,这与时间自我评价理论是一致的,即相比较于现在,人们普遍更加积极的看待自己的未来。Luo等人(2010)的电生理研究也发现中国人对自己的将来保持了更为积极的信念。研究通过让被试选择符合自我想象的将来自我形象的研究也对此进行了验证,即无论对自我现在的容貌满意与否,少年都会对自己将来的形象有着积极的看法,这与Haddock(2006)所提出的热衷于社会比较的人会对将来吸引力的评价高于现在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之处,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刘丹,傅茂笋,吴国兰.(2006).青少年容貌、体质量自我评价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8,742-743.

阎步克.(2007).《中古士族的容止崇尚与古代选官的以貌取人》国学——多学科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

Aspinwall,L.G.,& Burnhart,S.M.(1996).Distinguishing optimism from denial:Optimistic beliefs predict attention to health threat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2,993-1003.

Cash,T.F.,& Pruzinsky,T.(1990).Bodyimages:Development,deviance,andchange.New York:Guilford Press.

Eagly,A.H.,Ashmore,R.D.,Makhijani,M.G.,& Longo,L.C.(1991).What is beautiful is good,but?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stereotype.PsychologicalBulletin,110,109-128.

Frieze,I.H.,Olson,J.E.,& Russell,J.(1991).Attractiveness and income for men and women in management.JournalofAppliedSocialPsychology,21(13),1039-1057.

Grill-Spector,K.,& Kanwisher,N.(2005).Visual Recognition,as soon as you know it is there,you know what it is.PsychologicalScience,16,152-160.

Haddock,G.(2006).Do I get better looking each day?Changes in self-perceptions of attractiveness as a function of temporal perspective.Europea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36,761-771.

Heine,S.J.,& Hamamura,T.(2007).In search of East Asian self-enhancement.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11,4-27.

Langlois,J.H.,Ritter,J.M.,Roggman,L.A.,& Vaughn,L.S.(1991).Facial diversity and infant preferences for attractive faces.DevelopmentalPsychology,27,79-84.

Ross,M.,& Wilson,A.E.(2002).It feels like yesterday:Self-esteem,valence of personal past experiences,and judgments of subjective distanc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2,792-803.

Sedikides,C.,& Gregg,A.P.(2008).Self-enhancement:Food for thought.PerspectivesonPsychologicalScience,3,102-116.

Stewart,J.E.(1980).Defendant’s attractiveness as a factor in the outcome of trials.JournalofAppliedSocialPsychology,10,348-361.

Taylor,S.E.,& Brown,J.D.(1988).Illusion and well-being: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mental health.PsychologicalBulletin,103(2),193-210.

Taylor,S.E.,Lerner,J.S.,Sherman,D.K.,Sage,R.M.,& McDowell,N.K.(2003).Portrait of the self-enhancer:Well adjusted and well liked or maladjusted and friendles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4,165-176.

Wadden,T.A.,Brown,G.,Foster,G.D.,& Linowitz,J.R.(1991).Salience of weight-related worries in adolescent males and females.InternationalJournalofEatingDisorders,10(4),407-414.

Wheeler,L.,& Kim,Y.(1997).‘What is beautiful is culturally good:Th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stereotype had different content in collectivistic culture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3(8),795-800.

Wilson,A.E.,& Ross,M.(2001).From chump to champ:People’s appraisals of their earlier and present selv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0,572-584.

Wilson,A.E.,& Ross,M.(2000).The frequency of temporal-self and social comparisons in people’s personal appraisal.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8,928-942.

The Effects of Appearance Satisfaction on Self-enhancement in Middle-School Students

Cheng Lei1,2,Huang Xiting3

(1.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2.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Shanghai 200093;3.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Self-enhancement is prevalent in Westerners,whether this effect exists in East Asians remains as dispute.The research use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participants and found that enhancement in self-face recognition is very common.38 middle-school students werechosen from 109 based on the Negative Physical self scale(appearance concern,NPSS-A).20 were the least satisfied with their appearance while 18 were the most satisfied with appearance,half boys and half girls,with mean age of 14.37(SD=0.46).The participants’ facial images were morphed in 10% increments(up to 50%)with a highly attractive or unattractive same-gender,same-age target face.These morphed faces were shown randomly for participants to choose which one was their original face.Then asked the participants to think about what they would be like when they are 20 years old,and showed them their facial images morphed with attractive or unattractive same-gender,20years old target face.In experiment 2,the morphed faces were showed to the participants to estimate the likelihood of each image to their actual image,on a scale ranging from 0(not at all likely)to 9(certain).Finally,the participants should indicate how much they liked each image on a scale ranging from 0 to 9.The result showed that:(1)all the students showed self-enhancement in self-face recognition,that is,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recognize an attractively enhanced version of their own face out of lineup as their own.Furthermore,compared with those dissatisfied with their appearance,those satisfied ones showed enhancement in a higher level,while those dissatisfied students comparatively recognized their own faces more accurately.(2)Experiment 2 verified the conclusion of experiment 1 that those who satisfied with their appearance would rate those more attractive image as more likely to be their own,while those dissatisfied ones rated their own images more accurately.To the unattractively images,all students rated dislike.To those attractive images,fondness degree were increased with growth of attractiveness for the dissatisfied students,while satisfied ones loved those images that rated as the most likely to be their own.(3)Whether satisfied with their current appearance or not,the students were all optimistic to their future appearance,they all chose more attractive pictures as their future appearance.

middle-school students;appearance attraction;self-enhancement

上海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

B848

A

1003-5184(2016)02-0176-06

猜你喜欢

容貌变化率个体
画与理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交流滤波器失谐元件在线辨识方法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Perfect is Boring
相位差变化率的快速高精度测量及精度分析
感恩节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是巧合还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