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盏花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2016-04-21黄伟东

关键词:临床疗效糖尿病

黄伟东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100 )



灯盏花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黄伟东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529100 )

摘要:目的探究灯盏花素联合依帕司他在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维生素B1和甲钴胺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灯盏花素联合依帕司他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为83.0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起效时间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与依帕司他联合使用在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灯盏花素;依帕司他;临床疗效

在临床上,多发性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常见,属于此类疾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本次研究笔者以106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比较的方式探究灯盏花素联合依帕司他在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均符合病例要求[1]。把所有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42.3±2.2岁,糖尿病病程在1~10年之间,平均病程6.4±1.4年,并发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病程在0.5~5年之间,平均病程2.4±0.8年,空腹血糖值为12.4~27.4 mmol/L 。而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8±2.3岁,糖尿病病程在1.4~11年之间,平均病程6.8±1.4年,并发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病程在0.6~6年之间,平均病程2.6±0.9年,空腹血糖值为12.3~27.5 mmol/L。经比较分析,两组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性资料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WHO制定的关于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主要有以下表现:①感觉障碍, ②身体肌肉萎缩或者肌无力, ③腱反射出现减弱或者消失, ④患者神经传导的速度有所减慢。若有以上两项及两项以上症状的均可诊断为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

1.3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疗法来控制血糖值,其中包括使用胰岛素、化学药物等控制血糖,同时控制饮食和增加适量运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增加维生素B1和甲钴胺注射液进行治疗,维生素B1取0.1 g进行肌注,甲钴胺注射液取500 μg进行肌注,每天一次。对于研究组患者增加灯盏花素联合依帕司他进行临床治疗,灯盏花素取50 mg与250 mg生理盐水混合进行静脉滴注, 依帕司他50 mg,每天3次口服,疗程在10~14 d。

1.4疗效判断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任何改善。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统计比较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为83.02%,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对比对两组患者临床起效时间进行统计比较发现,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性的多神经病变到目前为止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但普遍认为它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关。代谢紊乱与血管障碍, Na+—K+—ATP酶活力下降,营养因子的缺乏等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神经病变常和微血管的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主要表现有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血管的内皮增生,糖蛋白沉积,透明变性,管腔狭窄,致使神经缺血和缺氧。据许多临床实验研究报道表明[4],灯盏花素对缺血性中风有增加局部血流量的效果。而灯盏花素和依帕司他在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上的联合治疗,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病理机制及生理变化,其中一方面为改善血管障碍, 通过对体内血管进行扩张,从而缓解神经缺血及缺氧的现象,另一方面,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进展,至少部分是由于增强的氧化应激介导的,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通路的抑制可以减少氧化应激,能有效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展速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症状。综上所述,灯盏花素与依帕司他联合使用在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海波,王小川,钱达元,等.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2043-2044.

[2]彭乙华,曾恒礼,蔡燕,等.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3):1003-1005.

[3]卢国良.α-硫辛酸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10):1389-1392.

[4]宋庆芳.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5):72-73.

(收稿日期2015-11-25)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35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197-02

*作者简介:黄伟东(1981—),男,广东揭阳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