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

2016-04-21赵洪震兰海峰

关键词:诊断

张 姝 赵洪震 兰海峰

(单县中心医院,山东 单县 274300)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

张姝赵洪震兰海峰

(单县中心医院,山东 单县274300)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8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具有相似声像图特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检查结果做总结性回顾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对照组中有1例未确诊,4例误诊。结论超声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准确率高。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超声表现;诊断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甲状腺癌原发病灶的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0 mm的甲状腺癌。近年来,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35~50岁之间的女性,患有甲状腺微小癌的几率更高。随着高频超声设备的广泛应用,甲状腺微小癌的检查水平得到提高。为证实超声技术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效果,现将2014年10月~2015年8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做总结性回顾和分析。其中5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观察组,50例具有相似声像图特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观察组,50例具有相似声像图特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在100名患者中,男40名,女60名,男女比例为2∶3。年龄在22~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5)岁。

1.2方法由于甲状腺微小癌病灶很小,临床表现不明显。如不认真检查,往往难以发现,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导致甲状腺微小癌的实际发病率远高于临床诊断率。因此在检查诊断时要尤为注意[1]。总体来说,甲状腺微小癌的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多种多样。

1.2.1 B超诊断B超诊断能清晰的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有无钙化点、内部有无血流、甲状腺的伴发病变以及颈部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现象。如果出现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表现,会在第一时间显现出来。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如果发现疑似甲状腺微小癌的情况,或者在检查甲状腺疾病时,都应该使用高频超声[2]。它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如果在手术中难以触及微小癌灶或原手术残留的瘢痕使二次手术的触诊更为困难,那么采用B超检查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即使是良性疾病,也要对其中存在的甲状腺微小癌多加重视。

1.2.2 颈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如果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应根据具体的部位怀疑是否为甲状腺微小癌,同时对颈淋巴结活组织进行检查。甲状腺微小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位置常见的有食管沟、气管、颈内静脉链等。对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证实。而原发病灶过小的患者则应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峡部切除术,并且在术后对甲状腺组织进行连续切片才能诊断出癌灶。

1.2.3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薄层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优势是能够检测出小于1 cm的甲状腺微小结节,但缺陷是无法对结节的性质做出判断,难以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因此它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起着评估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癌肿的侵犯程度的作用[4]。此外,对于甲状腺微小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还能很好的现实转移灶,检测出病变向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如食管、器官、颈动脉鞘等的浸润情况。

1.2.4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的优势是能准确的呈现小病灶并且准确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劣势是在钙化的检测方面敏感度低于B超、CT等。甲状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的图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T1加权像信号与正常的甲状腺稍低或相似,T2则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准确的显示甲状腺癌诊断的肯定特征——甲状腺肿瘤的包膜完整与否以及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无浸润。但是,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肿瘤未浸润周围组织、直径较小及未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诊断率较低,诊断困难,因此最好将其与CT、B超等结合起来对甲状腺肿瘤进行诊断鉴别。

1.2.5 术中冰冻切片。即在低温条件下,将在手术台上取下的组织快速冷,使其达到一定的硬度,然后制成切片用于快速诊断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很明确的诊断结果,而诊断结果决定了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因此术中冰冻切片技术在手术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此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切片时必须要做连续的切片,选取标本和切片取材部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切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因取材标本的不正确,而没有选取到病变部位。因此在选取标本和确定取材部位时要非常注意。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最新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5 MHz。该机器有最高达到15 MHz的先进的高频线阵探头。将患者去枕平卧,头后仰使得颈部充分暴露,然后扫查颈部淋巴结和甲状腺,记录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指标。

1.3观察指标

记录结节的位置、二维声像图特征以及它的彩色多普勒特征以及淋巴结的特征。在记录结节的二维声像图特征时,主要观察它的数目、边缘和边界状况、纵横比、声晕、内部回声、被膜情况以及后方回声的变化趋势;在记录结节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时,将血流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并进行记录;记录淋巴结特征时,主要扫查锁骨上区和双侧颈部,记录淋巴结所在的区域[3]。

2结果

观察组的50名患者均在术前做了超声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对照组50名患者的诊断结果中,有1例未确诊,4例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两组患者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中,观察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血流参数中,观察组的峰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超声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着良好的效果。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其中表1为两组患者的二维声像图特征比较,表2为两组患者的血流参数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二维声像图特征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流参数比较

3讨论

甲状腺微小癌又被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表现为结节状硬化灶呈浸润性生长,并多伴有局灶性纤维化。组织上最常见的是乳头状微小癌,其次还有混合性癌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比较少见。在显微镜下,瘢痕样区内即使只存在一个增生比较活跃的乳头或腺体,也有可能存在癌的风险。因此在诊断时要多加注意。

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少于女性。一部分学者认为女性激素可能容易导致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有的学者根据是否有包膜以及瘤内间质的纤维量,甲状腺微小癌可分为无包膜和有包膜,硬化型以及非硬化型。因甲状腺微小癌死亡患者均属于无包膜型浸润性生长,所有的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病灶均有包膜外浸润。而硬化型则大多数都是终生维持现状,转化为进展性癌的可能性不大。非硬化型则有可能发展成进化性癌。还有学者将甲状腺微小癌分为两型:第I型是无血管浸润、无包膜、无淋巴转移、无远处转移的属良性生物学行为的早期癌,第II型则是原发病灶在0.2~1.0之间,大部分在0.5 cm以下,首发表现为出现远处转移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在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方面,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甲状腺微小癌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癌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终生在患者体内,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因此只要多检查即可。还有一部分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甲状腺微小癌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种癌,而且是恶性的癌,会扩散、转移等。如在发现有临床表现时,应立即加紧治疗,应该认真对待甲状腺微小癌,一旦发现,则实行积极的手术治疗[5]。原因在于,一方面,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无论其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否会转移,都能够在早期阶段进行控制。且其治愈后复发率较低,生存率较高;另一方面,早治早好,也能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甲状腺微小癌术前较难诊断,不易发现且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应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诊断。高分辨率的彩色超声检查经济、无创、准确,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测诊断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新,孙淑明,谢舜峰,等.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2012,5:163-164.

[2]孟岩,石家堃.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2011,6:492-493.

[3]周秀萍.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癌血流灌注方面的初步研究[D].温州医学院,2013.

[4]高海楠,张贤斌,巩鹏.187例甲状腺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2:195-196.

[5]张蕾蕾,刘强,张艳等.甲状腺微小癌36例误诊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7:690-692.

(收稿日期2015-11-16)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17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164-02

*作者简介:张姝 (1979—),女,山东单县人,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超声诊断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