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模块整体教学围绕话题推进语言输出
——以《新标准英语》(一起)四(下)Module 2为例

2016-04-16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购物物品

葛 云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级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理解和运用有关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等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新标准英语》采用模块教学体系,在同一模块中,围绕一个话题提供对话和语篇两个单元;在低中高学段,重复出现同一话题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单元进行课时教学,学生通过课时学习熟知单元任务,乐于输出。但有时会出现把单元目标定位成模块目标,导致第一课时教学容量太大,最后的拓展活动时间不够,难度较大,一些学生不能达成目标;第二课时又得用一半时间重复第一课时内容,拓展活动的难度与第一课时没有区别,对同一话题的反复出现,学生只是略有熟悉的感觉,不能梳理学过的知识,不能进行语言循环,发展深层次的语言实践、开展话题拓展。

(二)教学初探

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关注教学内容的循环性、教学目标的递进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其间的整体性,使得语言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变得有声、有形和有情(朱浦,2008)。因此,笔者围绕话题进行了模块整体教学的课例实践。在备课时,首先概括话题表达所含因素,梳理围绕某个话题可以用到的功能语言,区分模块目标和课时目标,每个课时有相对独立的目标,完成基于学情的实效性任务。整个模块教学通过有层次性的语篇、语境带动语言学习和语用体验,板书题目以话题取代文本标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语言,而不是仅仅关注词句的简单练习。在类似的语境中,用同样的语言框架,通过绘本、再构故事、微视频等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体会、提炼文本所要展示的话题,形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包括本模块和其他学段相关语言)循环运用。

二、案例分析

以《新标准英语》(一起)四(下)Module 2为例,从话题任务、学情和教学目标的递进性分析:

(一)梯度设计分课时拓展任务进行话题输出

第一课时:Unit 1对话学习之后,通过相互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物品图片或者身边实物(衣服、文具等)的特点,表达自己的一次购物经历。

第二课时:Unit 2语篇学习之后,通过绘本语篇带动口语,表达购物计划。

第三课时:根据思维导图,书写合理的购物计划。

(二)合理设计基于学情的分课时教学思路

本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是通过三个课时帮助学生逐渐搭建语言支架,内化巩固后进行模块话题“Shopping Plan”的输出。

1.第一课时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What color?Is it...?Have you got a...?I can...”及 bought和形容词 beautiful,pink,big,helpful的用法,可以简单描述人物的特征。

本课时通过学习Unit1 Amy和奶奶在电话中交流各自电脑特点这个文本,引导学生能运用核心语言“It’s...(形容词).And/But it’s...”相互交流自己电脑的特征,进而回顾自己的购买经验,梳理物品的优缺点,强调物品的价格是贵还是便宜,为第二课时的用英语描述价格作铺垫,实现描述一次成功的购物经历这一语用功能。

2.第二课时教学思路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和十几的数字表达法和“I can buy...”的句式,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能够简单描述物品的特征。

本课时通过学习Unit 2 Daming的购物计划这个文本,引导学生能运用“It costs...It’s...”描述价格及特征,实现描述自己购物计划的语用功能。相比第一课时,物品特征添加了价格,以其为参考,学生能进一步理解expensive/cheap的意义。借助绘本提供给学生另外一个语境——参加生日聚会(图1),通过阅读不同小朋友带来的礼物描述,拓展学生的思维。购物计划不仅停留在为自己设计的层面,还上升到关注别人喜好的层面,为第三课时梳理购物计划的要素——for whom and why作铺垫。

图1

3.第三课时教学思路

学生通过学习本模块的前两课时,已经能够借助形容词和物品价格这一语言支架,口头表达购物计划。

本课时通过阅读再构文本(图2)的方式,引导学生先自读文本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利用 wh-(what,who,where,why,when)词卡,引导学生提问,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在问答的过程中,梳理归纳制订购物计划的要素——购买物品特点、地点、为谁购买、购买原因、价格、购买能力等,概括形成思维导图(图3),进而书写购物计划,丰富模块话题的内涵,深化功能语言的运用。基于学生的书写问题,教师将当堂纠错,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图2

图3

(三)有效制定模块整体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递进性和循环性三个基本特点(王珏,2015)。本模块整体目标是学生能够就购物这个话题开展讨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通过核心语言循环输入,递进达成如下具体目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1.全班学生能听说、读写并在情境中运用词汇:beautiful,expensive,cheap,big,small,helpful,pink 2.全班学生能朗读对话,听说认读:What color is it?It’s pink.Is it beautiful?It’s not beautiful,but it’s helpful.知识目标1.全班学生能听说读并在情境中运用词汇:twenty yuan,nineteen yuan, cost,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yuan 2.全班学生能朗读文本,听说认读:It costs one hundred and eight yuan.大多数学生能在情境表演中描述其他物品的价格及特点。知识目标1.全班学生能听说读写并在情境中运用词汇:beautiful,expensive, cheap, big,small,helpful,pink,hundred,yoyo 2.全班学生能朗读关于购物的再构语篇。3.大多数学生能听说读写:I want to buy a... for...It’s cheap/ expensive/...It costs...yuan.

知识与技能技能目标1.全班学生能理解对话大意,并能正确朗读模仿和表演对话。2.大多数学生能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小组活动,回忆自己的一次成功的购物经历,介绍自己喜欢的物品。技能目标1.全班学生能理解语篇大意,看图描述文本。2.大多数学生能在实物提示和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小组活动,表达物品价格和特征。3.大多数学生能感知绘本内容和情感,通过小组活动,回顾绘本进行填空练习,培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技能目标1.全班学生能在图片的提示下进行模块的文本表演和复述。2.大多数学生能在图片提示下读懂再构文本并计算礼物的总价,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体会“They cost...yuan.”的意义。3.大多数学生能表达与书写购物计划及原因,并在相互展示后进行交流和评价。

三、案例总结

依据话题,模块整体备课时,要打破文本的桎梏,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内化语言,帮助学生最后达成语用目标。

在学完整个模块之后,学生能形成话题意识,当遇到购物场景时,能主动提取价格、特点、购买原因等语言,围绕话题进行知识微循环。教师还可以激发他们探寻知识背后的文化,课后探究更多语言材料,了解西方国家人们的价格表达(dollar,pound,etc),考虑为别人购买礼物时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丰富话题内涵,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目标。大多数学生能表达与书写购物计划及原因,乐于用英语做事情,这些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整体感知学习文本。通过描述自备图片,完成话题任务。通过图片或关键词,复述文本;通过活动用书的听力练习和绘本阅读,描述图片标签和实物价格(书价),循环练习、强化语言框架。描述书本价格时,会遇到不是整数的价格,教师相机教授小数的读法,让语言运用更加真实。通过表演、复述,复习模块文本。通过阅读再构文本,自主捕捉重点;通过文本质疑,引导学生整合学过的知识,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梳理文本,归纳形成思维导图,内化购物计划的语言框架。通过书写购物计划,进行反馈和纠错。情感态度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征询别人对某种物品的看法,梳理物品相对的优缺点,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具体价格,感知贵与便宜的界定,意识到量力而行实施购买。通过绘本阅读,体会友谊无价。学生能够通过课前和父母交流购物计划,体会他人情感喜好,考虑购买物品的各方面因素,培养关心他人、合理消费的意识。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购物物品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圣诞购物季
利息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
太阳生病了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
My class,My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