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订版PEP 教材五、六年级 对话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2016-04-16陶丽洁计晓敏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7期
关键词:板块句型听力

陶丽洁 计晓敏

笔者对修订版PEP《小学英语》五、六年级教材进行解读时发现,对话课教学内容由三大板块构成,即 Let’s try,Let’s talk 和 Production。Ler’s try 板块的主要目的是情境导入和语言感知,为对话学习做好铺垫;Let’s talk板块是对话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在语篇输入的过程中体验和理解核心句型;Production板块是要让学生运用核心句型进行真实交际,从而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三大板块虽然各自独立,但又存在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本文基于对逻辑关系的解读,重点探讨这三大板块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发挥Let’s try板块的导入作用

修订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 Let’s try 与 Let’s talk 在内容上联系紧密,是对话教学的“引子”。教师应深入挖掘Let’s try板块的信息与资源,并与Let’s talk 板块相结合,为 Let’s talk板块的教学做好铺垫。

(一)引入话题语境

语言学家赫德利(Hadley.A.O.)认为,语言必须在语境中才能被理解,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是最高效的语言学习方法。修订版PEP教材Let’s try板块的特点之一,在于它与talk板块在内容上联系紧密,通常交代了talk板块对话发生的场景信息,并与talk板块构成一个统一的话题语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找寻try与talk部分的衔接点,为对话教学做好情境铺垫,实现从try到talk的顺利过渡,让学生浸润于完整的语言情境中,更好地感知、理解并体验语言的使用情境。

笔者以六 (上)Unit 1 A Let’s try为例。该部分的try板块通过Wu Yifan与Robin的谈话,引出了talk板块的对话场景science museum.在教学中笔者抓住了 buysomegiftsfor grandpa这个衔接两板块的信息点,通过设置问题:What would Wu Yifan want to buy?Where is the museum shop?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talk板块的学习。

(二)感知核心句型

Let’s try板块的另一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听力输入过程中初步感知新的语言结构,从而为Let’s talk板块的对话教学做好准备。以PEP五(上)Unit 1 B Let’s try为例。在该部分Let’s try设计中,教材将对话教学中的核心句型What’s...like?以听力问题的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从听力中初步感知该句型的问答形式。对该部分的教学,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1.在课件中出示Ms.Wang的背影图片,T:Look!This is Ms.Wang.She is a new teacher here.

2.让学生运用“Is she...?”猜测Ms.Wang的性格特点,并出示选项:A.quiet B.friendly C.funny让学生根据 Let’s try的听力内容做出选择。

3.校对答案之后,自然引出句型:What’s Ms.Wang like?并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

A:What’s Ms.Wang like?

B:She’s friendly.

在该部分笔者带领学生利用Let’s try内容较细腻地感知、理解核心句型 What’s...like?的语义并进行了操练,为之后talk板块的学习做了有效铺垫,实现了对try板块的有效利用。

此外,教师应该加强文本研读,注重挖掘文本信息,并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捕捉、加工和内化信息,继而提炼核心语言。笔者以五(上)Unit 2 A Let’s try板块为例。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材设置的听力问题是:What’stheweatherlike today?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解读文本,笔者又增设了听力问 题 : What’s Chen Jie’s favorite season?在让学生表述My favourite season is autumn后,顺势引出本课的核心语言:I like autumn best.并加以教学。

二、全面落实 Let’s talk 板块的输入目标

浙江省教研员郑文老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建议(高段教学)的讲座中指出,对话教学的目的是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能够在情境中运用核心句型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为达成以上目标,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来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一)利用课本插图,预测对话内容

美国学者哈拉里曾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的确,教材插图生动、形象、直观,传递着和教材息息相关的信息,是文本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插图的语境信息,将“读图”作为一个常规化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预测,通过读图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生成语言表述,再让学生通过视听等途径验证预测内容。

例如,图1是五(上)Unit 2 B Let’s talk的插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来让学生充分利用插图信息。

图1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 T:Who are they?What’s in Sarah’s hand?What’s in Zhang Peng’s hand?

2.T:Yes,theyare talking about their weekend.What does Zhang Peng do on the weekend?WhataboutSarah?Can you guess?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

3.教师播放视听材料,让学生进行听文验证。

教师利用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描述,激活了他们的已有语言;让学生猜测则是调动了其进行视听的积极性,并对对话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因此在视听过程中会听得更专注。

(二)设置听力任务,获取对话信息

美国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曾说:“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在语言的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它强调了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听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具备听的能力是掌握语言的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talk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语篇内容设置听力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倾听材料,在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逐步形成“注意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策略。听力问题设置较为普遍的是听力问答,当然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语篇内容、篇幅长短等因素灵活设置,如选择、判断、填空等听力活动。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信息卡、图表等(如图 2、图 3)丰富听力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确所需获取的信息。

图2

图3

(三)借助板书设计,复述对话核心

板书通常是对每节课重难点知识的精炼归纳与总结;复述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文本内容加以梳理,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对学生强化句型结构的认知,厘清课文内容以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4

图4是笔者对PEP六(上)Unit 2 A Let’s talk 一课设计的板书。该板书以表格形式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提炼,教学中学生依据板书及语言支架对 Amy,Mike和 Mrs.Smith的到校方式进行复述与角色问答,对本课核心句型How do you come to shoool?I usually/often/sometimes come on foot/by...进行巩固与强化。在学生熟练完成该部分的操练后,再提升难度,撤除语言支架的辅助,让学生直接依据板书开展问答。

(四)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话朗读

朗读在语言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朗读还能检测并加深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程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语音二级目标的具体描述中指出要帮助学生了解并运用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语音知识。笔者以此为基准,结合教学实践,归纳了以下7步朗读步骤:1.完整倾听对话,关注语音语调;2.模仿课文录音,进行逐句跟读;3.指导语音现象,提升语音语貌;4.轻声跟读录音,自我纠正发音;5.大声自由朗读,巩固内化读音;6.组内角色朗读,实现彼此提高;7.开展角色配音,增添朗读趣味。

三、重点开展Production板块的输出训练

如果对话教学只停留于文本分析、对话朗读,而忽视在此基础上的语言运用,这远远达不到对话教学的运用性目标。因此,我们认为Production板块才是对话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续编教材对话,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对教材中的语言情境是十分熟悉的,利用教材已有的情境续编对话,难度不高,学生能较容易地实现语言输出。例如PEP五(上)Unit 4 A Let’s talk部分,教材创设了English party这个情境,谈及了Zhang Peng和John能在晚会上表演的活动,让学生学习句型“I can...”的表达。在对话文本学习后,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Chen Jie,Oliver,Sarah,Amy等其他孩子会干些什么,再进行对话续编。

(二)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入境能说

学生不愿意开口表达,很多时候是因为在课堂上我们过多重视语言本身的机械操练,却忽视学生内在的表达需求。布鲁纳曾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表达需求,引导学生在今后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语言的真正运用。

在修订版PEP六(上)Unit 1 B Let’s talk 的拓展环节,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让学生根据地图,操练句型:Where is the...?It’s in front of/behind/next to/beside the...How can I get to the...?You can go straight/turn left/right at the...然而,这样的活动设计机械性较高,也没有明确语言运用的情境,学生只能进行机械的巩固与操练,其内在的运用语言表达真实思想的激情没有得到激发,因此它没能调动学生开口表达的积极性。

在改进后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外地游客向Wu Yifan与Robin问路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创编问路对话。学生对这一活动兴致盎然,在对话中提升了学生在情境中运用问路语言的能力。

(三)适当延续话轮,让学生有话多说

语言学习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笔者认为对话课上的语言产出,不必让学生拘泥于教材中的对话框架,使学生的语言输出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应该让学生在巩固本课核心语言的基础上,帮助其通过延续话轮,适当增加语言量,丰富语言产出,促成更为真实的交际。继续以修订版PEP六(上)Unit 1 B Let’s talk 为例。以下是拓展环节中创编的对话:

T:Tourist

W:Wu Yifan R:Robin

(教师扮演T的角色,两位学生分别扮演W和R的角色)

T:Excuse me! I’m new here.Where is the bookstore?

W:It’s next to the cinema on Zhongshan Street.

T:Oh.How can Iget there?

R:Go straight and turn.

T:Is it far?

R:Yes,a little.

T:Can I go by bus(乘车)?

R:Yes.

T:Which bus can I take(乘坐)?

R:5.(The No.5 bus.)

T:Oh.I see the bus stop is over there.Thank you!

R:You’re welcome.

画线部分的问答是增设的语言,学生可以在中文的提示下理解意义并作出回答。尽管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激发,语言输出增多,语言交际更加贴近生活。

话轮的增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教师要考虑到所增设的语言在真实交际中的实用性,避免为追求语言量而盲目增设脱离话题中心的对话。

猜你喜欢

板块句型听力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典型句型大聚会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