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区志中的精品之作
——读《朔州市朔城区志(1989—2010)》

2016-04-11沈永清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201100

史志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朔州市朔州勘误

沈永清(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201100)



县区志中的精品之作
——读《朔州市朔城区志(1989—2010)》

沈永清
(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201100)

摘要《朔州市朔城区志(1989—2010)》是新编《朔县志》续志。其志在继承前志体例的基础上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入志资料翔实、全面、系统,彰显地情特点与时代精神,具有多元之价值功能;通纪体与续纪体并用、设置前志补遗勘误。卷首以地图集开篇、详区略市反映城市区志个性、专家参与评审等编纂实践对续志编纂具有示范借鉴意义。编校不慎造成的失误亦值得关注。

关键词继承创新入志资料价值功能编纂实践

1989年,朔州市朔城区正式成立,行政区域沿袭原朔县行政区域。朔县自元朝创修县志以来,明、清两代几度重修,可惜多数版本散佚无存。新编《朔县志》[1]朔县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下称《前志》.历经20年的艰辛努力,挥笔耕耘。“新编《朔县志》遵循略古详今、资政育人的原则,搜集了本县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大量资料,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实记述,基本上达到了资料翔实,观点明确,体例得当。体现了时代风貌和地方特色,起到了经世致用、启迪今人、惠及后代、进行历史传统教育的作用。”[2]卢功勋.朔县志·序.全志版面文字95万字。《朔州市朔城区志(1989—2010)》[3]朔州市朔城区志(1989—2010).中华书局,2014.是《朔县志》的续志,“上限1989年1月1日,下限2010年12月31日。为保持事物的连续性和衔接前志,适当上溯下延。记述范围以朔州市朔城区2010年政区范围为地域范围。少量图片突破下限。”[4]朔州市朔城区志·凡例.其志“1999年6月召开启动会议。……七易其稿、确定篇目。……到2013年历经7次较大修改,形成送审稿。……省内外10多位专家汇聚朔城区,对评审稿的编纂体例,篇目调整及设置、内容增减、语体语态、内容保密以及志书排版、图表规格等各方面提出具体详尽的修改意见。……到2014年6月底完成修改形成终审稿”[5]朔州市朔城区志·后记.,历时6年。全志版面文字290万字。“是一部内容广博、资料翔实、信息密集、观点正确、结构严谨、文风端正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如实反映朔城区情区貌的地方百科全书,将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巨大作用,对我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将产生深远影响。”[6]刘彪.朔州市朔城区志·序二.

笔者研读《朔城区志》后认为:其志体例继承创新、资料文献价值多元、编纂实践对于续志编修尤其是县改市的城市区志创修具有示范意义,其不足亦应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体例上坚持继承与创新

(一)体裁

《朔城区志》继承《前志》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诸体并用,以志为主。其志在继承《前志》体裁运用基础上有所创新。

1.述体由志首概述和各分卷之首无题序构成,16.2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5.33%,其中概述0.9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3‰、述体版面的5.6%;分志无题序15.3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5.3%,述体版面的94.4%。

2.记体有大事记、后记和随文专记1篇构成,10.9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3.7%,其中大事记10.3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3.6%、记体的95%;后记、随文专记0.6万字为记体的5%。

3.志体由分志构成。按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志规,全志设47编23章784节,各编根据内容酌情设立目与子目层次,272万字(含随文图、表),为全志版面文字的91%,为全志之主体。

4.传体为人物传,即第四十四编人物第一章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志规,设古代人物、近代人物、现代人物、当代人物4节,以卒年为序,记传主195人,其中古代90人、近代5人、现代25人、当代75人,7.25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2.5%。传主起自公元前210年的蒙恬,至于1957—2010年的武海。1988年上限之前148人,为传主总数的75%,断限内47人,为传主总数的25%。人物传展示的是境域内2200余年人文历史发展脉络,以此为代表创造了朔城的昌盛和文明。

5.图体由卷首地图集、随文地图、照片,卷末附录:三、领导视察,四、荣誉集锦照片集,后记后的编审剪影构成。共74版页,为全志版面的4.1%。

6.表体由随文表和第四十四人物编第三章人物表构成,162版页,为全职版面的8.9%。设“1992年朔城区乡镇街道区划一览表”等335张表,120版页,为表体版面的74%。人物表,表录1898—2010年省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进英模人物,党政军机关单位县团级人员及获硕士、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者,42版页,为表体版面的26%。表体设表序、表题、表栏,信息量较大。表与志文互为补充。

7.录体由卷末附录和第四十四人物编第二章人物录构成,12.8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0.3‰。卷末附录设文献辑存、限外辑要、领导视察、荣誉集锦、区情要览5目,9.1万字,为录体版面的71%。文献辑存“囿于志书的编写体例,在正编中不能实录”,而具有文献价值的资料,4.4万字,为附录版面的35.2%。限外辑要记录2011—2013年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领导莅临、最高荣誉、主要数据、人事任免等内容,4万字,为附录版面的35%。领导视察、荣誉集锦实为照片集(见图体)。人物录设地师级以上人物、专家教授、地方名人3节,收录本籍在世人物82人,人均425字,共3.7万字,为录体版面的29.8%。人物录实为在世人物简介。

8.索引设于卷末后记之前,由图索引、表索引组成,2.2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0.7%。

(二)篇目设置

一部志书质量的高下,首先取决于体例尤其是篇目设置是否合理科学。正如傅振伦所言“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例无由起,故志家必以凡例冠之。”[1]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P105)《朔城区志·凡例》曰:“本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采用中小编体体例,分志依自然、基础设施、经济政治、文化、人物等顺序排列。”

分志设47编。各编根据内容酌情设立章、节、目、子目层次。其中自然4编,23万字,为分志版面文字的8.8%;基础设施6编,28万字,为分志版面文字的10.9%;经济14编,69万字,为分志版面文字的25.8%;政治9编,42.4万字,为分志版面文字的16%;文化10编,62万字,为分志版面文字的23.5%;人物,17.7万字,为分志版面文字的6.7%;乡镇街道、丛谈、前志补遗勘误,16.2万字,为分志版面文字的6.2%。从中可见,自然、基础设施、经济、政治、文化、人物各部类所占编卷与记述文字量大致平衡和谐,为记载朔城区域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提供科学合理的篇目载体。

篇目创新:(1)实现由县志篇目向城市区志篇目的成功转型,“由县改区后,城市建设益显重要,但农业人口仍居多数,特设《城市建设》《农业农村》编。”[1]朔州市朔城区志·凡例.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电力、邮政电信等基础建设部类前置到自然部类之后、经济部类之前,记述文字达28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0.4%。城市建设编由《前志》城乡建设篇改成,记述文字量为10万字,是基础建设部类版面文字的36%,展示城市区的特性。除设农业农村编外,还为种植业、养殖业、林业设篇,农业类共4编,置于经济部类之首,25万字,为经济部类版面文字的36.2%,显示县改区的个性。(2)设置改革开放编,集中记述其成果;设置精神文明建设编,全面反映朔城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由此凸现志书的时代特色;域内资源丰富、文化沉淀深厚,升格设置电力、煤炭编;为突出乡邦历史文化,专立马邑文化、丛谈、艺文编,显示境内独特的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支持产业,展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资料文献价值呈现多元化

《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志书不仅仅是提供基础资料,更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文献。

《朔城区志》以其翔实、全面、系统的资料为其综合性科学文献打下基础。笔者认为,其志具有存史、资政、教化、宣传、认知、审美等多元价值。

(一)存史的基本价值功能

朔城政区“从古至今,沿革多变,历经8次修志,3次增补重印方志,因年代久远,明代四种版本早俱散佚,清代三种版本仅雍正本尚为完备。民国25年(1936年)修补残版重印雍正《朔州志》,将康熙《朔州志》残本及明万历《马邑县志》一并付印。1990年重印民国《朔州志》。2008年重印《马邑县志》。1999年新编出版《朔县志》。”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朔城之修志亦证明这一传统。《朔城区志》集历代志书精华,以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进行编修实践,是一部资料翔实、全面、系统的资料性文献(详见上文),其存史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彰显。

(二)资政的价值功能

自然环境编所记,“区境自然资源丰富,……年水资源总量14261万立方米。”[2]郭连厚.朔州市朔城区志·序一.(P125)水资源节记“1989年后全区水资源年总需求量为1.15亿立方米左右。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耗费不断增加,水资源不足之矛盾已越来越突出。”[2]郭连厚.朔州市朔城区志·序一.(P156)朔城境内水资源总量为1.43亿立方米,需求量为1.15亿立方米,相差仅为0.28亿立方米,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完全有可能供不应求。随着由县改区,朔城区“随着城乡人口增长、现代工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村规模化养殖,用于冲洗场地的废水对周围及河流造成污染。”[1]郭连厚.朔州市朔城区志·序一.(P297-298)上述所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负面现象应引起执政者的高度关注,其资料具有资政价值。

(三)教化的价值功能

人物传所记195人,既有古代辅佐大业的贤臣良将、博学鸿儒,又有现代的英雄模范、革命烈士、优秀干部、地方名人,他们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生产的提高、民族的融合、边疆的开拓、抗击外来侵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文化的繁荣都做出重大贡献,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其志为这些古今的先进人物立传,供读志者鉴赏判断,让他们照垂千古,永志不忘,使人们受到爱乡爱土、乃至生动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四)宣传的价值功能

其志以朔州名片开卷,名片为1页,其内容是记载朔城区获得的的28个荣誉称号名录,其中有“全国体育先进区”等全国荣誉称号6个,“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等省级荣誉称号22个,由此使笔者知悉朔城自1989年建市设区以来,朔城区人民励精图治、抢抓机遇、脚踏实地、拼搏进取的光辉画面,其宣传价值映入读者的心灵。

(五)认识的价值功能

第三十九编马邑文化是再现朔城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诗篇,6.3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2.2%。编之无题序用千字简述马邑文化源流、研究情况和价值。后按马邑文化遗址、马邑文化与马、马邑文化活动、马邑文化研究设章,章下后圪塔峰遗址等17节。笔者读后对马邑文化有了粗浅的认识,同时知道其价值是“马邑文化研究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朔州老城改造使古老文明熠熠生辉,马邑商业一条街、豪德贸易广场等经济实体,不仅使当地文化得到大发展,而且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1]郭连厚.朔州市朔城区志·序一.(P1311)使笔者认识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其志资料的认识价值不可低估。

(六)审美的价值功能

其志版式朴实、装饰精美,为笔者读到的第一部全彩印志书,无论阅其图、照、表格,还是读其志文,总感到有一种审美愉悦之情。特别是第二十一编旅游第三章旅游资源:历史人文景点——崇福寺、崇福广场、古城公园、朔州老城、峙峪遗址、唐马邑古城、淮院、吉庄三大王庙、新安庄天主堂,生态自然景观——神头海、紫荆山、儿女山、东榆林水库、太平窑水库,红色革命景点——塞北革命烈士陵园,广场公园景观——西山森林公园、金沙植物园、人民公园、七里河公园、体育广场、中心广场、平朔公园、平朔度假村、迎宾广场、静园,辅以照片。笔者在图文并茂的审阅愉悦意境下阅读其志,从意识到心灵都是朔城情景游,是一种美的享受。其志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语言简洁朴实、通俗流畅。卷首概述开篇为:“这是一方古老的沃土,……曾为金戈铁马群雄逐鹿古战场。……千年古城马邑凤凰涅槃、浴火新生,成为朔州市朔城区。曾被称为‘雁门关外野人家’的苍凉荒野,嬗变为风景宜人的大好河山。”[1]郭连厚.朔州市朔城区志·序一.(P3)全文以“有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朔城区的未来充满光明,这颗塞上明珠必将更加璀璨夺目”收尾。读其文感受其审美愉悦,由此折射出语言之美。

三、示范与借鉴意义

“鉴于旧《朔州志》与新修的《朔县志》相距时间太久(260年),故新修的《朔县志》采取通纪体式体例,以现有资料为依据,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原定为1985年,后因1989年开始将朔县改置为朔州市朔城区,故下限时间又延至1988年,为朔县建置画上了一个历史句号。”[1]《朔县志》编纂始末.朔县志.(P585)据此,新编《朔县志》为通志体,亦称“通志”。

《朔城区志》则是新编《朔县志》的续志,为第二轮志书中的续修志书。任务有二:一是续,即以《前志》下限为上限,全面系统记录志书断限内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二是修,即修正、补充《前志》的缺失。笔者认为:在其编纂实践中所彰显的特点,对于第二轮志书编纂和今后续修志书具有示范与借鉴意义。

(一)续记体为主、通记体为辅的编纂法则

续志体有志体中的人口等40编、190万字,录体中的卷末附录、11.5万字,共200.1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69.9%。其志以续记体为主,以通记体为辅,全面系统地记载朔城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设前志补遗勘误编

《朔城区志》“接受专家建议,设前志补遗勘误编,补记朔州老城古建筑和‘文化大革命’,对《朔县志》和重印的《朔州志》《马邑县志》中的错讹及遗漏纠正。”[1]《朔县志》编纂始末.朔县志.(P1691)

第四十七编前志补遗勘误。下辖第一章补遗——老城古建筑、“文化大革命”,第二章前志勘误——《朔县志》(1990年版)勘误、《朔州志》(1993年重印版)勘误、《马邑县志》(2008年重印版)勘误,计2章5节、7.1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2.4%。其中,补遗4.1万字,为全编版面文字的58%;勘误3万字,为全编版面文字的42%。老城古建筑补记东关帝庙、崇福寺、三官庙、功德堂、都司署、文昌祠、财神庙、黑虎庙、城隍庙、护国寺、立马关帝庙、南关庙、朱衣阁、王道爷庙、李尚仁旧宅、马王庙、卅奶奶庙、西奶奶庙、玉皇庙、鄂国公祠、卢标旧宅、广福钟楼、西鼓楼、魁星楼、龙王庙、文魁阁、八角亭、牌楼、戏台等古城建筑29处,辅以示意图35幅。这些建筑大多被拆毁,编者“根据文献记载,采访老者和实地调查,将建国前老城古建筑坐落方位及其平面布局绘制成图,并以简介说明载入本志,作为资料存史,也为老城改造兴建时参考。”[1]《朔县志》编纂始末.朔县志.(P1691)“文化大革命”以学“毛著”、破“四旧”、大串连、大字报大辩论、楸斗“走资派”、夺权、清理阶级队伍、“五七”干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路线教育、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为目,“根据档案文献和专访知情人,补记了这段历史。”[1]《朔县志》编纂始末.朔县志.(P1691)其资料具有存史、资政、学术研究等价值。

前志勘误为表体,表栏设页、行、误、正,对《朔县志》和重印的《朔州志》《马邑县志》中的错讹及遗漏纠正。其中《朔县志》(1990年版)勘误表勘误44次,《朔州志》清雍正本(1993年重印版)勘误表勘误185次,《朔州志》清康熙朔州残本(1993年重印版)勘误表勘误34次,《朔州志》明万历马邑县志(1993年重印版)勘误表勘误64次,《马邑县志》(2008年重印版)勘误表勘误114次。勘误为读志用志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三)弘扬方志传统体例

卷首以14幅地图开篇,并根据内容需要折页、单页并用,反映地情内容之广、制图之精、地图之规范,在区县志中可为首屈一指。

(四)彰显由县改区后《朔城区志》之特色

改《前志》城乡建设篇为城市建设编;区域经济支柱设电力、煤炭编;设旅游、农村农业、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4编,凸现时代脉搏;设马邑文化、丛谈、艺文3编,突出乡邦问哈,凸现地情特点。上述篇目与志文彰显由县改区的《朔城区志》之特。

(五)呈现城市区志的编纂特性

朔州建市置区后市、区同治。其志设驻区机关单位编,简介朔州市的市级机关、市属机关单位、经济开发区、驻区企业,1.6万字,为政治部类版面文字的3.8%。教育编设驻区园所选介、驻区小学选介、驻区学校选介3节,0.45万字,为教育编9.5万版面文字的4.7%。医疗卫生编设驻区医疗单位节,0.3万字,为医疗卫生编6.3万字的4.8%。文化编设驻区文化设施节,0.25万字,为文化编8.1万字的2.2%。体育编设驻区体育单位节,0.04万字,为体育编4.2万字的0.9%。煤炭编设驻区煤业章,简介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同煤集团麻家梁矿井、朔南矿区王寺煤矿等3家企业,0.15万字,为煤炭编6.6万字的2.3%。《朔城区志》记载驻区单位的文字的述量为2.5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0.9%,其记载法则是“简介”式,所呈现的是“详区略市”的城市区志的编纂特性。

(六)众多专家参与评审

《朔城区志(评审稿)》“请国家及省内外专家评审。各专家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对评审稿进行认真审阅修改,提出20多万字书面修改意见。7月,省内外10多位专家汇聚朔城区,对评审稿的编纂体例、篇目调整、内容增减、语体语态、内容保密以及志书排版、图表规格等各方面提出具体详尽的修改意见。”[1]朔州市朔城区志·后记.(P1807)其志卷首设有“《朔州市朔城区志》评审专家”名录12人,专家中有地方志编纂的编审、副编审,有文化系统研究员,有大学历史、语言专业教授。专家参与评审志稿有益于志书学术质量的提升,使成为之第二轮志书精品之作,亦是《朔城区志》的编纂实践成果体现。

四、问题与不足

(一)值得研究的问题

1.第四编人民生活,似可移至第四十二编民族宗教之后,与其编共同构成社会部类为妥。

2.似可增设主题索引,与图、表索引共同构成全志索引系统,与卷前中英文目录共同构成完备的检索系统,既能为用志者提供方便,又可提升学术价值。

(二)存在的不足

1.个别用词不准确。例,第1691页“将建国前老城古建筑坐落方位及其平面布局绘制成图。”其中“建国前”一词使用不准确,应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或新中国诞生前。

2.同一资料前后不一。例第58页大事记,198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莅朔,到崇福寺……等单位视察。”第1781页图340,1988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总理在崇福寺视察。同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视察朔县,大事记为6月24日,照片标题为6月21日;同一领导人,大事记记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照片标题为国务院总理。同一内容,竟有2处不同,信大事记?还是信照片标题?似是编校不慎所致。

(责编:张佳琪)

作者简介:沈永清(1942—),上海人,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辑。研究方向为新方志编纂。

猜你喜欢

朔州市朔州勘误
朔州平鲁区: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朔州市山阴县:“四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朔州接地气的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头货”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朔州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勘误
朝鲜朔州碱性杂岩体蛭石-磷矿床
勘误
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