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临床护理体会*

2016-04-05任海香李红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临床护理心绞痛

任海香 李红艳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80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临床护理体会*

任海香李红艳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030800)

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干预组采用全过程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97.1%)和护理满意率(94.1%)均高于对照组(88.2%、7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心绞痛;不稳定型;低分子肝素;临床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表现,由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的进行性增加,也被称为梗死前综合征,患者常处于心肌缺血状态,因其具备较为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很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恶性后果[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低分子肝素治疗该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性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UAP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超声心电图、心导管及心肌酶学CKMB等实验室检查并确诊,均符合WHO关于UAP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6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6例,自发型心绞痛19例,混合性心绞痛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46~66岁,平均年龄为(54.8±5.2)岁;病程为2.5个月~5年,平均(2.3±0.8)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68例患者入院后均嘱其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扩张冠脉、控制血压、抑制血小板集聚等综合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剂量为0.4 ml,每日2次,连续治疗1周,治疗期间动态监测心电图[2]。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做好用药指导、环境及生活护理工作。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过程综合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加强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消除其陌生感、恐惧感和紧张、焦虑情绪,能够放心接受治疗,给予必要的饮食和运动护理,增强其身体免疫力,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食物为主,坚持少食多餐原则,不宜饱食,体力运动应以身体耐受或不引起心绞痛为宜。②用药护理和病情监测。腹部皮下注射部位较为特殊,患者对此缺乏认识,护理人员应加强皮下注射护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药物会进入脂肪层,在注射时应注意操作手法,用作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固定注射器后将枕头垂直插入,进针约1cm左右,完成注射后以顺进针角度拔针,并用棉签按压3min左右,注意下压力度,切不可用力按摩,以免皮下出血;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胸闷发作次数、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缓解程度,留意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尤其是用药后胸痛变化情况以及注射部位是否存在瘀斑,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前来处理;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绝对卧床休息,通过解除其不安情绪或转移其注意力来缓解其疼痛,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3]。③重视心理护理和院外指导。护理期间应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将其讲明UAP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使用的必要性以及情绪对治疗的影响,并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帮助其树立起治疗信心,可通过播放轻音乐等方法来缓解患者内心焦虑状况,鼓励其进行情感释放和宣泄;在出院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注意事项,定期来院复查,通过电话随访为期答疑解惑,对于心绞痛发作更为频繁的患者,应立即来院就诊,以免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1.3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心绞痛发病情况,设定显效、有效和无效3级评价指标,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正常,且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发病时间得以缩短,为显效;各项临床指标基本恢复,且发病次数得以减少,为有效;临床指标改善并不明显,发病情况未改善,为无效。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总有效。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有效率和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6.5统计学软件对收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率(%)描述计数资料,对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干预组34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34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8.2%(30/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和护理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非常满意18例,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4.1%(32/34);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9例,满意17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率为76.5%(26/34),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UAP以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为主要表现特征,初发心绞痛、静息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均有此类症状,因其病理机制和临床预后均有其自身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进程来看,多数UAP患者会伴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病情控制不利,还可能诱发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抗凝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变部位血小板聚集、遏制血栓形成,是临床用于治疗UAP的常用方法,尤其是以低分子肝素为代表的速避凝治疗方法,其效果更是获得了临床上的广泛认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5]。本组研究中,干预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1%(33/34)、94.1%(32/34),对照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8.2%(30/34)、76.5%(26/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证实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过程的综合护理,可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常用药,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病频率,增加患者运动耐量,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用药期间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通过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来减轻患者病痛,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其康复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应引起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陈顺平.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20(3):33-34.

[2]杨明波,汪贰成.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2):153-154.

[3]莫基敏,林道波.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17(6):3587-3588.

[4]郭京苹.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6(4):53-54.

(收稿日期2015-11-13)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5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231-02

*作者简介:任海香(1968—),女,山西晋中人,主要从事内科临床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临床护理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