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2016-03-28周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工科培育素养

周琳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周琳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理工科大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相比,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但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则相对较差。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大量科技与艺术人才。良好的艺术素养对现代人才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发展。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养

我国艺术文化历史悠久,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国家也非常重视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较为完整地提出了高校艺术教育的任务,要求高校逐步实施并全面开展艺术教育。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了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限定性艺术选修课程,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并开展艺术活动,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但现实中,理工科大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学生相比,艺术素养基础仍较为薄弱,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提升。

一、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一)学生艺术素养基础薄弱

理工科大学生的生源为理科生。尽管各地高中在尽力开展素质教育,但高中的文理分科教学和高考压力使大部分理科生只注重语数化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与文科生相比,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深层次的艺术文化熏陶,艺术素养基础相对薄弱。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对艺术认知较浅,对艺术门类内容了解不多,对各艺术发展史知之甚少,对经典艺术作品了解得很有限。

(二)学校对艺术素养培育认识不足

在新经济时代下,艺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不足,在教学中,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公共课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缺少对新事物的主动观察和研究。课程教学除了传授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审美感知力。大多数理工科院校仍注重实用性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审美表现、艺术教育认识不够,艺术教育仅仅被作为附属品。

(三)学校艺术素养教育理念陈旧

艺术素养教育涵盖面广,包含开设艺术课程、开展社团文化艺术活动、建设校园人文景观等。在艺术教育中,既要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相关校园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全面地学习、实践,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艺术素养教育仍停留在开设艺术类课程的阶段,社团艺术类的实践活动仅有很小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参与。仅仅依靠课时数有限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很难较快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艺术素养教育理念急需更新,要理论学习与实践并重。

二、艺术素养培育对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倡导艺科融合、科技创新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擅长绘画雕刻,通晓天文地理,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数学家等,他将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完美地集合于一身。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从小就读过许多艺术理论类的书,对音乐也有一定的造诣,他一直提倡并鼓励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他曾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1]事实证明,大凡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不仅精通自然科学,其人文素养、艺术修养也非常出色。

艺术与科技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是共同影响,相互促进,互相交融的。历史上的能工巧匠,不仅把亭台楼阁雕砌得错落有致,也把门楣橱窗刻画得精美雅致,这就是艺术与科学技艺的融合。高校工科类专业,无论是机械设计还是计算机工程抑或土木建筑工程,都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要求。如果没有艺术思维的介入,这些专业人才所做出的作品可能只能满足功能需求,而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工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二)欣赏优秀艺术作品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马斯洛曾提出审美需要属于人类最高层次需求中的自我实现需求。艺术是一种意识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艺术把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反映到作品中,将感性与理性聚合。艺术作品首先是可以被人感知的,观赏者能通过作品触发一定情感,且不同人群、不同阶段所获得的理解、情感触发都是不同的,这种丰富细微的体验,对于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非常重要。通过艺术欣赏,人们能获得美感,排解烦闷,放松心情。

艺术的语言、种类、内涵丰富,其沟通感染力强,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可以通过艺术实现。艺术创造了各种形象,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图景,观众通过艺术审美从容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将感性与理性交融统一起来。艺术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塑造了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人物丰富的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巧妙结合,作者的艺术表现让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感。欣赏优秀画作的同时要了解作者、作画背景、绘画知识,这样才能较深层次地理解欣赏绘画技巧、表现的神韵、表达的思想,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培育艺术素养有助于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

有研究表明,音乐的熏陶、美术的陶冶对促进人的大脑发育、提高智力、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较大的作用。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思维,右脑偏向于形象思维。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是左脑。而有意识地参加艺术活动可以开发右脑,促使左右脑和谐发展,增强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青年时期仍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段,如果重视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交融培育,将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全面素质和完整人格的阶段。他们在对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知识的接受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若没有系统的艺术教育,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很难提高。所以要将艺术美学渗透到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生活中,同时,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艺术接受力,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养培育的途径

(一)形成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加强艺术素养基础

艺术门类繁多,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书法等学科。高校在开设课程时应尽量按艺术门类设置,形成体系,如美术类的公共艺术课程可开设“美术史”“绘画种类技法”“美术作品赏析”等,音乐类公共艺术课程可开设“音乐史”“声乐”“器乐知识”“音乐作品赏析”等。大学生通过2~3个学期对同一门类课程连续选修,可较为系统地了解、掌握相关知识。

(二)重视社团活动实践,激发创造力

理工科大学生加强自身的艺术素养,除了学习一些相关课程,还需要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创作和实践,在艺术作品中体现艺术美。理工科学生要摆脱“工科男没有艺术细胞”的社会偏见,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艺术素养的活动,可以通过学校的各类艺术社团,如音乐社、绘艺社、舞蹈社等,在活动中感受艺术、体会艺术、领悟艺术,也可以积极观看学校的艺术展演及校外的高水平艺术演出,还可以走进历史博物馆、美术馆,参观艺术作品展览会,用心感受大师名家的精品力作,与名师名家零距离接触。通过不同的艺术实践形式,不断增强艺术实践的有效性,扩大艺术实践的覆盖面[3]。

艺术应用性强,生活中处处可见艺术美感。学生平时应注重观察,利用交流访学、旅行等机会,深入当地尤其是特色鲜明的民族地区,了解民俗风情,丰富艺术知识,提升艺术素养,激发创造力。

(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更新培育理念

更新艺术素养培育理念,除学习、实践外,艺术熏陶也是提升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艺术文化气息浸润学生,滋养学生。优美的艺术作品凝练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认识,它可以打动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引发哲学思考。优美的校园环境、精美的雕塑建筑都是艺术素养培育的一部分。因此,营造高尚、清新、健康、高雅的大学文化精神,有助于塑造大学生优良的品格和精神气质,陶冶情操,培养德性,发展个性,激发创造力。

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创新设计、专家讲座、名著导读、名作欣赏、文艺汇演和书画摄影展示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结合新媒体,加强校园宣传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平台、校报、广播台等宣传手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自创动漫画,自办广播节目,开展艺术熏陶和高雅艺术宣传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的要求,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校应培育、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让未来的科技人才拥有全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晓华.试析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65-67.

[2]李剑平,杨咏东,李静媛.论我国科技人才艺术素养的重要性[J].科技管理研究,2013(8):124-127.

[3]王文杰,王秀彦,郝蕊.提升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实践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2):102-104.

责任编辑:赵青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2.026

收稿日期:2016-01-07

作者简介:周琳(1979—),女,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SB01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2-0118-03

猜你喜欢

理工科培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